颠覆式创新研习社吧 关注:9贴子:18
  • 0回复贴,共1

疯狂的老师~张浩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疯狂老师张浩:生命只有一次,所有的经历都是赚
演讲|张浩
根据8月9日颠覆式研习社“商业模式创新课程”张浩演讲整理,未经本人审阅,转载务必联络柯笔(微信号:kezhou20)。
人物名片:
张浩,快乐学习教育科技集团创始人,集团旗下拥有“快乐学习”、“享学网络科技”、“艾酷游学”及“问浩”自媒体四个子品牌。2014年初张浩进军在线教育,2015年初推出全新O2O教学服务产品“疯狂老师”,开启二次创业。
仅仅用了半年,我带领疯狂老师演绎了一场疯狂的融资,我的天使轮有中欧创业营教授李善友、《创业家》牛文文,然后A轮进入的是腾讯副总裁吴宵光,后来“金牌投资人”IDG章苏阳也注资数百万元投了A轮,2个月做到三千万美元,中间涨了四倍,后来腾讯投资2000万美元后估值又涨到1亿美金,又翻了几倍,19天之后,疯狂老师再次接受鲲翎资本和分享资本的投资,完成2400万美元B+轮融资,估值从一亿美元跃升至2亿美元。短短两个月,疯狂老师有2亿美金的估值。而且,我可以非常自信地和大家打一个赌,从今天到未来的60天内,疯狂老师的估值会超过5亿美金。
为什么我可以这么自信地确认呢?因为生在这样一个时代,如果你站在正确的赛道里面,成功可以被精准地设计。今天我来分享一下对于二次创业的精准思考。
首先,分享第一句话:经常出来分享的都是做得不怎么好的人,今天我的告别演讲献给研习社,然后开始闭关;第二句话:我讲的都是对的,但是我只在此刻对我讲的话负责任,如果你在做互联网,你的思维必须跑过你企业发展的速度,也就是我2周后可能会亲自推翻我今天讲的话;第三句话,听再多老师的课,也过不好这一生,大家安安静静地创业吧!

二次创业的时候,我做了一个事情:商业模式设计的四问。移动互联网到底是什么?是无边界?去组织?连接?去中心?还是所有?如果将移动互联网打一个比方,它最像我们身边的什么东西呢?它就像我们地板上的插座,在插座上面接上电风扇就有风,接上电熨斗就可以熨衣服,任何插上的产品都会成为一个应用。
今天,你的手机就是一个插座,装上携程就可以订票,装上疯狂老师就可以选老师。移动互联网是一种能源,任何一种新的能源在人类大面积推广使用的时候,都会带来一次人类生产关系的大变革。我本人在美国生活过一段时间,美国总是拿中国人权说事,说我们不重视人权,但是我们说我们很重视,那么大家错在那里?
如果你在美国居住,你会发现大家都没错,只是大家的生存结构不一样。什么叫对用户生存结构的理解?如果大家要做自媒体,每天要推送一条内容给农民,最好的时间应该是在晚上7点,但如果是创业者,最好的时间是晚上11点,只有那个时间段,才有时间去看。
今天,你的任何一个产品或者商业模式,都应该回到用户生存模式的理解。我们今天看到的所有活着的美国人,从他出生就进入物质足够富裕的时代,活在巨大的安全感当中。在中国出生的80后还没有巨大的安全感,只有在90后出生的时候才拥有比较大的安全感,最大的安全感出现在00后,他的物质足够富足,他没有担心什么东西会失去。70后和一部分80后为什么死活一辈子一定要买一套房子?房子就是能给大家安全感,存款也会带来安全感。安全感会对人的生存结构产生影响,所以90后对工作的理解和80后不一样。
老一代企业家说90后很难管,90后说:谁要你管?90后是天生“放荡不羁爱自由”的时代,他不需要创造财富,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是他们最大的追求,还有对他们的认同,那么这对未来组织结构会不会产生变革?当90后成为人才主流的时候,他们会对组织结构产生影响。过去30年,所有形成的大型传统机构都是基于工业时代思维,在过去是合理的,但是在今天正在变得不合理。
回到培训产业,也就是K12,线下教育培训机构“快乐学习”是从我研究生开始创业的,做了十年。我的判断是未来3-5年,所有的大型培训机构都会逐渐被支解掉,老师作为最大的群体将被释放出来,他们的生存方式将从机构化生存进入到平台化生存。这些人第一次拥有机会去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开始构建属于自己的自品牌。这个模式不仅适用于培训行业,而且适用于任何行业。

2014年,李善友教授来厦门演讲,我对他说:“对于你说的‘颠覆式创新’,我想在‘快乐学习’之外,拥抱互联网,做一个开放自由的平台,然后找小伙伴支持他们,给他们1000万,给他们3年,他们能成就成,不成就不成。”教授说:“你简直就在扯淡,这必死,怎么可能从你团队里面挑选几个人就能干成一件极具颠覆的事情?你原有的公司能交出去给团队吗?你能净身出户,重新创业吗?只有走好这一条路,你才能活下来。”
我听完惊呆了,后来我越想越觉得教授的话是靠谱的,然后把“快乐学习”70%的股份送给我的团队,创立了“疯狂老师”。为什么要做这样一个决策呢?那就是对于这个时代的认知。
过去传统的培训机构,都像庞大的巨人,矗立在家长和老师中间,这样的生产关系决定了价值分配关系,家长付出100元,机构拿走70元,老师拿到30元。这样的逻辑在过去成立,但是在今天不成立,移动互联网是信息透明去中介,那么中介机构还有必要存在吗?
疯狂老师就是把庞大的矗立在两者之间的机构粉碎掉,然后成为底下的平台,老师和家长第一次就直接见面了,这时候生产关系变了,老师和家长两者自由交互,就产生新的价值分配,家长100元直接流向老师,所以,这个变化的巨大打击力就是老师的收入增长了。
这个事情符合人性吗?老师拥有构建自品牌和践行自我价值的机会,家长可以知道谁上课而且可以马上得到反馈机制,而传统机构只会三个月后给你反馈,我们正在构建一个全新的平台式玩法。各位,你做的每一件事情,都要做时间的朋友,今天你打车一定是下楼之前先约一辆车,这就说明时间是大家的朋友。所以,3年后没有老师愿意在机构呆着,他们愿意更多自我实现,拥有更多收入。3年后,家长也不愿意把时间放到机构去,而是打开App,基于信息和评价为孩子找到老师。我个人判断,传统培训机构的高潮已经过去了,时间就是他们最疯狂的敌人。
一、商业模式设计的四问
所以商业模式设定的第一问是:如何描绘时代画布?
如果在时代画布上你的认知错了,你再怎么努力都没用。我们看准了时代画布,我们选择了最合适做画的那块布,那就是平台将取代机构。
其次,做什么样的远景画面呢?
5月28日的时候,腾讯要收购我们。后来,我们飞去深圳见了他们两位大佬:马化腾先生和刘炽平先生,马化腾先生的第一句话就是:“你说说看你要把疯狂老师做成一个什么样子?”如果你准备或者正在创业,你能说清楚吗?如果说不清楚,路径规划一定是悲剧的,我当时说:“在我脑海里的画面,它是一个自由开放的平台,上面有100万老师,他们在上面经营自己的自品牌,然后有4000万家庭和这100万老师自由交换、自由连接。4000万家庭占到整个中国中小学生家庭的20%,如果一个家庭为疯狂老师平台花5000元,那么每年可以产生2000亿的销售额,而这只是20%的市场份额。”我说完,小马哥的眼睛就亮了。
所以,你脑海里面的那张图太重要了,什么能牵引你前进?是在远方的那幅画面,要足够性感才能牵引你向前。我跟各位打赌,明年疯狂老师一定超过所有的培训机构,因为今年年底疯狂老师平台的交易额可以单月突破一个亿,互联网的发展是指数级的,所以明年可以自信地讲这是毫无疑问的,这就是平台的力量。
第三问关键词是:切入起点。
你能用几句话把正在做的事情表述出来吗?当这个画面被表述出来的时候,你能确定投资人眼睛会亮吗?如果一件事你自己想起来都不兴奋的时候,如何有斗志去战胜困难?昂齐头来骄傲的创业者,都是低头苦逼地干着,和自己死磕,所以低头问的问题是:“你的起点是什么?”起点错了,接下来就会一错再错。
大家知道O2O的双方就是供需方,对于疯狂老师,供给方和需求方,我们去服务谁呢?回到产业去理解,老师和医生极其相似,好的老师就是稀缺资源,好医生从来不差客户,好老师就不缺生源。我们在探究后,坚定地选择服务老师。服务家长这个事情是老师们去做的,我们平台把老师服务好,好老师应该就会服务好家长,如果我们平台让老师不爽,老师也不会让家长爽。
从好老师作为起点,也就是市场上前30%的老师。好老师对家长和学生具有巨大的牵引力,好老师对老师群体有巨大的示范作用,好老师就是入口。抓住好老师,你就能抓住商业模式的核心。
围绕好老师,你的构建就和整体机构不一样了。我们市场类似的平台现在有好几家是有融资能力的,我们和另外几家平台最大的区别是:其它几家都可以找到教师端的入口,然后老师注册申请。但是,在疯狂老师的App上,没有老师端,老师不对你开放。老师要预约后,我们来面试,然后再站到台上演讲,然后再面谈。因为我们认为好老师不仅仅拥有知识工具和技能,还要有好的状态,大家肯定认为我们的这个模式做得很重,6个月前,我和小伙伴说我们以前做得太重了,现在做新的,要越轻越好。但是现在我说:“做轻的时代过去了,现在一定要做重。”李彦宏说:“百度开始要从连接人与信息,升级到连接人与服务。”
为了做重,我们做了大量的系统工作,京东当时建设物流的时候,差点把自己干下,因为自建物流要到什么时候呢?但是,为什么京东现在是400多亿的公司?我想和大家说:“一切电商都会死,但是京东不会死,因为它用‘电商+物流’,完成了自己的闭环和壁垒,未来能成为你壁垒的能力,就是你的优势。”
第四问关键词是:在画面和起点之间如何设定商业路径?
商业路径的设定非常重要。第一次创业的时候,我做“快乐学习”,很简单,去年“快乐学习”净利润4000万,但是我还是完全处于懵懂状态。第二次创业和第一次创业的比较不同之处是:成功能够被精确地设计。如果你很不幸,跑到一个错误的赛道上,再努力都没用。
有限资源是所有企业面对的问题,傅盛讲了一个封闭性思维模式,就是当下一定要封闭思考,当你处于焦虑的时候,你会无解,这个时候封闭性思维就特别有用。如果我在今天只做一件事情,那么应该做什么呢?这就是封闭性思维。如果你把每6个月做一个规划,三年就可以切成6段,那么第一阶段最核心的工作就是把现有市场上存量的优秀老师资源切上来,然后把他们的生源导上来,培养他们的这两个习惯,让老师习惯上来平台,让家长习惯上来选老师。
我再跟大家分享“棋盘思维PK棋子思维”,“快乐学习”可以开到上海,然后建设分校,建立师资队伍。当“快乐学习”落到上海这个棋盘的时候,所有的成本结构和其它家是一样的,那么我就无法高出行业30%的成本挖人,因为大家成本结构是一样的。那么就要培养上海的师资队伍,这个培养至少要5年,那么我至少要建20所分校,这个事情至少要5年。
如果按照“快乐学习”的模式,5年才有办法在上海打下基础,才能打开品牌知名度,这5年有多大的资本和时间投入?!但是今天,“疯狂老师”到上海不是这样打,我们构建了棋盘思维,我们到上海,就让老师和家长对接,老师的收入直接翻了三倍,然后对着上海所有老师喊话,说:“抱歉,我们来晚了,你们终于可以解放了,你们的生存方式可以变了,你的收入可以迅速得到3倍的提升,来吧!”
这样的一个信息在教师圈传播下去,会带来什么后果呢?后果就是所有机构联合抵制我们,全部发文说在“疯狂老师”开发布会的当天,不允许老师请假。去做把时间当你朋友的事情吧,而不要做把时间当你敌人的事情。疯狂老师的模式可以直接把手伸进各个机构,三个月在上海就可以渗透。
创业的时候非常容易犯的错误就是找不到发力的点,当你找到决定你当下生死点的时候,就一定去做纵深,拉成一条线做透。为什么要拉成一条线?比如为了找好老师,我们需要花多少钱呢?是用500万美金把上海打下来?但是只有把点拉成线,就可以布置资源。
你在什么画布做画?你要画什么样的画可以点亮小伙伴和投资人的眼睛?起点是什么?把全部投资资源放进去?只有设定好路径规划,然后才能进行分解推进。解决这四问,就可以打下这个战役。
二、互联网+的三个维度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5-08-10 14:05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