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诗词吧 关注:18,101贴子:824,136
  • 14回复贴,共1

你们如何看待这篇文章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大家一起来参与讨论吧!!
看看大家的观点,这里有一链接:http://tieba.baidu.com/p/3841207755吧里讨论之热烈,
也就是说对一首诗词的思想和观点,你怎样去把握和认识,这一网址之贴也是一个很好的话题。
我们写诗词应是振作精神,奋发向上,有自己的思想而不能一味地沉溺于风花雪月、杨柳晓岸之类。
也不能仅限于诗词的写作和方法的技窍!
此篇文章题目《宋代词人心理和国家的软弱》,
类似于思想性的讨论这个吧几乎没有,现在开始吧!


IP属地:江西1楼2015-08-18 22:36回复
    欢迎大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谢谢大家光临!!


    IP属地:江西3楼2015-08-18 22:40
    回复
      拜读!


      IP属地:江苏4楼2015-08-18 22:58
      收起回复
        小妹妹!咱别整这种“大讨论”了行不?
        您抽空看看俺的那首沉溺于“风花雪月、杨柳晓岸”滴〔清平乐〕词好不?这两个表情符号()你随便用好不?
        为了证明俺的诚意,俺已经仔细阅读了你的帖子。要不不会回复你这么迟。。。。


        5楼2015-08-18 23:52
        回复
          宋人也一是人,也有七情六欲,文人更善于捕捉抒发,才留下了璀璨明珠。一味埋汰古人,其实是一种病态,是唱衰中国翻版。(与楼主无关,转发无过。)


          7楼2015-08-19 06:08
          回复
            呵呵呵,一篇出来发在此,就这么几个人?
            写诗词的人真多,而讨论的人太少!!
            难道真的没有自己的思维么?


            IP属地:江西8楼2015-08-19 09:42
            回复
              絮舞连篇累牍的阐述宋朝的软弱与文人的兴叹,很有可读性。宋朝的边境软弱是与他国家政治和军事政策息息相关。唐朝军事力量强大,不受外辱,主要是采取分藩制。各地方长官军政财文大权全握。外敌入侵,可以随时调动军队抵御,后续钱粮马上到位。这是他好的一面。但如节度使心有异念,造成国家内乱。安史之乱就是这个制度造成的。而大宋开国皇帝赵匡胤得了这个便宜当上皇帝,生怕自己的王朝重覆旧辙,便采取中央集权制。“杯酒释兵权”因此,边关如入外侵,必须呈报皇帝才有调兵权利。过去交通工具又不先进,终始建立驿站,八百里加急,一来回也须时日,战事瞬息即逝。势必造成敌强我弱。况且,皇帝生怕武将生变,军中安排监军,专门遏制武官某些行动。文官生性谨小慎微,往往遗失战机。像寇准、范仲淹这样有战略头脑的文官是不多见的。大宋皇帝并不软弱,太祖太宗一直致力于征南唐扫北汉,统一国家。真宗皇帝还御驾亲征。唐朝留下的祸乱(五代十国)使百姓遭受战乱之苦,休养生息是当时国策。大宋皇帝是历史上最仁慈的皇帝,从未诛杀大臣。君臣同葬一地也是历史罕见。就这样的软弱国家持续三百多年。朝代灭亡是历史必然,气数已尽,谁也回天无力。宋时文人的叹息离不开当时历史环境。让他们上阵杀敌,无非赶鸭子上架。这是个人见解,如不赞同,随时斧正。


              9楼2015-08-19 10:12
              收起回复
                想不到高卧老师写出了这样的诗词!


                10楼2015-08-19 10:48
                回复
                  多数人只是看看而已,想参加讨论的人太少。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5-08-19 11:14
                  回复
                    我以为;诗词是抒发人的情感,不一定作纯政治的工具。愚见。


                    12楼2015-08-19 11:4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