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LYC公司有个草根朗诵艺术团,经常进车间、进学校、进部队举行公益演出,队伍也不断发展壮大
在洛阳LYC轴承有限公司,有一支“河洛风”朗诵艺术团,他们当中有车间主管、播音员、宣传干事,还有司机、操作工和检测人员,艺术让他们收获了成就感,也让更多人听到了发自基层一线职工的心声。劳动者组成的草根艺术团见到这个草根朗诵艺术团时,几名团员正在认真排练。每诵读一句,他们都相互评判,对发音、气息、停顿及语气表达等提出看法。团长陈红涛曾多次获得市级朗诵比赛金奖,轮到他上台朗诵时,照样有团员“挑”他的毛病。46岁的陈红涛从1999年起担任洛阳LYC轴承有限公司电视台的播音员,身边有一群热爱诗歌朗诵的同事。2012年五一过后,他提议:发动身边的朗诵爱好者,组建一个朗诵沙龙。很快,一支由7名朗诵爱好者组成的艺术团成立了,他们当中有车间主管、播音员、宣传干事,还有司机、操作工和检测人员。经过商讨,大家给艺术团起名“河洛风”,意在歌颂企业文化和基层劳动者……艺术团除参加公司的演出活动外,每月排练一次,每两个月进行一次户外演出。团员们除把汪国真的激情、普希金的深情、徐志摩的浪漫、唐诗宋词的高雅一一融入表演当中外,还有人开始创作诗歌:“在厂房,我们放飞理想,用巧手弹出机器的轰响;在田野,我们播种希望,以笔为犁耕耘出果实的芳香……”司机利用装货时间苦背诗词白天在车间上班,晚上在家练习,休息日聚在一起排练;走在路上,掏出个小本子默记诗歌,这几乎是每名团员的习惯。资产公司财务人员沈宝霞说,有次下班骑车出来漫天大雪,想起好句子就把车停在路边背,感觉特美好。51岁的曹伟,是洛阳LYC公司运输处的一名司机,痴迷朗诵已久。每次出车前,他都会利用别人装货的时间,拿着厚厚的诗歌本背诵。在今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举办的第四届“夏春杯”朗诵大赛中,他获得洛阳分赛区一等奖。刘伟彬,洛阳LYC公司球轴承事业部小型厂厂长助理。有次团里搞活动,他担任主持。演出前几天,刘伟彬不慎摔倒,造成肋骨骨折住院。他没有放弃,要求坚持演出。活动当天,他缠着腰带,咬牙坚持到演出结束。张柏松是车间领导。有一次演出,他担任编导。由于白天忙,他就利用晚上时间编排节目、串写主持词,连续几天加班到凌晨两三点。演出结束后,当人们聚餐庆祝时,他悄悄离开,又回车间加班了……许多职工这样评价“河洛风”:每次看他们的节目,仿佛置身火热的劳动场景中,作为一线工人,我们感到亲切而自豪!劳动者也在享受艺术和生活61岁的付晓说,每名团员加入前,都要经过层层考核:写申请书,当两次活动义工,参加两次朗诵考试,还得80%以上正式团员同意才行。随着艺术团活动的增多,认识他们的人也越来越多,涧西区大型晚会编导、主持人,小学音乐老师等先后加入“河洛风”,这个团体的影响力不断扩大。现在,艺术团有正式团员21名,其中洛阳LYC公司职工就有13名。为了提升大家的专业素质,团里还邀请市里的专家,给团员授课、点评。很多团员从“零基础”到现在会朗诵、会主持,再到多次在市级、区级比赛中拿奖。每逢节假日,他们进车间、进厂房、进学校、进部队举行公益演出。从去年起,他们还举办春晚,提高团队的整体水平和知名度。“劳动成就梦想,我们每个人都是主演。”陈红涛说,“通过这支团体,我们想让大家知道,来自企业的一线劳动者是多才多艺的,我们也在享受艺术和生活!”本报记者 王晓丹 通讯员 李红都 文/图
在洛阳LYC轴承有限公司,有一支“河洛风”朗诵艺术团,他们当中有车间主管、播音员、宣传干事,还有司机、操作工和检测人员,艺术让他们收获了成就感,也让更多人听到了发自基层一线职工的心声。劳动者组成的草根艺术团见到这个草根朗诵艺术团时,几名团员正在认真排练。每诵读一句,他们都相互评判,对发音、气息、停顿及语气表达等提出看法。团长陈红涛曾多次获得市级朗诵比赛金奖,轮到他上台朗诵时,照样有团员“挑”他的毛病。46岁的陈红涛从1999年起担任洛阳LYC轴承有限公司电视台的播音员,身边有一群热爱诗歌朗诵的同事。2012年五一过后,他提议:发动身边的朗诵爱好者,组建一个朗诵沙龙。很快,一支由7名朗诵爱好者组成的艺术团成立了,他们当中有车间主管、播音员、宣传干事,还有司机、操作工和检测人员。经过商讨,大家给艺术团起名“河洛风”,意在歌颂企业文化和基层劳动者……艺术团除参加公司的演出活动外,每月排练一次,每两个月进行一次户外演出。团员们除把汪国真的激情、普希金的深情、徐志摩的浪漫、唐诗宋词的高雅一一融入表演当中外,还有人开始创作诗歌:“在厂房,我们放飞理想,用巧手弹出机器的轰响;在田野,我们播种希望,以笔为犁耕耘出果实的芳香……”司机利用装货时间苦背诗词白天在车间上班,晚上在家练习,休息日聚在一起排练;走在路上,掏出个小本子默记诗歌,这几乎是每名团员的习惯。资产公司财务人员沈宝霞说,有次下班骑车出来漫天大雪,想起好句子就把车停在路边背,感觉特美好。51岁的曹伟,是洛阳LYC公司运输处的一名司机,痴迷朗诵已久。每次出车前,他都会利用别人装货的时间,拿着厚厚的诗歌本背诵。在今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举办的第四届“夏春杯”朗诵大赛中,他获得洛阳分赛区一等奖。刘伟彬,洛阳LYC公司球轴承事业部小型厂厂长助理。有次团里搞活动,他担任主持。演出前几天,刘伟彬不慎摔倒,造成肋骨骨折住院。他没有放弃,要求坚持演出。活动当天,他缠着腰带,咬牙坚持到演出结束。张柏松是车间领导。有一次演出,他担任编导。由于白天忙,他就利用晚上时间编排节目、串写主持词,连续几天加班到凌晨两三点。演出结束后,当人们聚餐庆祝时,他悄悄离开,又回车间加班了……许多职工这样评价“河洛风”:每次看他们的节目,仿佛置身火热的劳动场景中,作为一线工人,我们感到亲切而自豪!劳动者也在享受艺术和生活61岁的付晓说,每名团员加入前,都要经过层层考核:写申请书,当两次活动义工,参加两次朗诵考试,还得80%以上正式团员同意才行。随着艺术团活动的增多,认识他们的人也越来越多,涧西区大型晚会编导、主持人,小学音乐老师等先后加入“河洛风”,这个团体的影响力不断扩大。现在,艺术团有正式团员21名,其中洛阳LYC公司职工就有13名。为了提升大家的专业素质,团里还邀请市里的专家,给团员授课、点评。很多团员从“零基础”到现在会朗诵、会主持,再到多次在市级、区级比赛中拿奖。每逢节假日,他们进车间、进厂房、进学校、进部队举行公益演出。从去年起,他们还举办春晚,提高团队的整体水平和知名度。“劳动成就梦想,我们每个人都是主演。”陈红涛说,“通过这支团体,我们想让大家知道,来自企业的一线劳动者是多才多艺的,我们也在享受艺术和生活!”本报记者 王晓丹 通讯员 李红都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