琊叶之城吧 关注:23贴子:533
  • 3回复贴,共1

【节日】中国鬼节是怎样被废除的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中元节将近,在过去,人们把农历七月十五俗称为“鬼节”,民间会举行盛大的盂兰盆会以消灾祈福。但五四运动之后,“科学”的概念被不断强化。盂兰盆会被视为妨碍国家富强的“不良风俗”和“迷信”,被推到“科学”的对立面。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5-08-27 15:20回复
    2
    地方政府的手段
    地方政府对于盂兰盆节的态度,也值得琢磨。在反迷信运动初期,政府虽然也颁布过禁令,但一般都还在可协商的范围之内。从当时政府发布的公告可见一斑:
    城厢内外,近因起建盂兰盆会及迎赛昭天侯神会,最易滋生事端。淞沪警察徐厅长据沪城各绅董具呈请求严禁后,故于昨日通饬所属各区所一律传谕禁止。如果商界中文明建醮,亦应先期报告,如敢抗违,拿办不贷。
    从文中可知,“文明建醮”只要先行报备,依然能够正常进行,可以说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但是随着反迷信运动进入高潮时期,当局的态度也越来越强硬,开始采取强制性的高压政策进行禁止:
    (盂兰盆会)在党治之下,亟应破除,惟积习已久,势难骤改。除通令各县市警厅先行一体宣传劝戒禁止外,届时预先布告民众,一律禁止。
    还表示将对违者采取强制措施“拘署罚办”。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5-08-27 15:27
    回复
      3
      “追悼大会”
      但另一方面,政府也深知盂兰盆会的存在有其合理性。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全国各地战事频发,每一场战役都有大量将士牺牲,还有许多无辜丧生的平民。在死亡的威胁下,整个社会都笼罩在恐惧的气氛之中,盂兰盆节的施食与济孤,一定程度上成为民众寻求安慰的“定心丸”。
      “为慰死励生,超度亡魂起见”,政府只好用现代话语重新定义在盂兰盆节举行的公祭活动,即“阵亡将士追悼大会”。
      据统计,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间,《申报》上有报道的“追悼大会”就有十余次。这些官方主办的祭祀活动虽然名为“追悼大会”,但在布置与仪式方面,却与盂兰盆会极为相似。这从“阵亡将士追悼大会”的现场报道中可以看出:
      本年南口之役(笔者注:南口之役系1937年8月中国军队抵抗日军进攻华北、企图夺取山西过程中在南口与张家口一带发生的战役)牺牲尤烈,当局仍于是日举行追悼之礼,极为隆重,军政各界均往与会,记者亦躬逢其盛也。园牌楼之南有盂兰大会匾额之松牌楼一座,沿途飘扬五色旗帜及五色电灯,观众极为拥挤。体育场以内布置仍如往,岁门额题为普渡游魂,右侧为临时办公室处,西侧栅栏为各庙僧侣诵经之所。正向西北有席栅三座,正面设有牌位供品,各界挽联不下二百余副左右,两侧均系僧道番经。正门有超渡二字横额,正面系普渡群生,左侧吊慰英忠,右侧气壮山河。
      可见,“追悼大会”的铺张程度,相较于盂兰盆会有过之而无不及。而这种“改头换面”的“盂兰盆会”也吸引了大批民众前来围观参与。政府的“追悼大会”一如盂兰盆会的翻版,在一定程度上给予民众宣泄情绪的机会。
      但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盂兰盆会并不是一种简单的祭祀活动,而是民间情感宣泄的出口,对还是饱受战争与死亡威胁的人们来说,具有一定的心理调节作用。盂兰盆节的存与废也就因此显得不那么简单了。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5-08-27 15:29
      回复
        二楼被吞,上图


        IP属地:山东9楼2015-08-27 19:5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