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 对成本控制的研究和应用更是迫在眉睫的任务, 企业管理者要及时转变传统狭隘的成本观念, 结合企业实际情况, 充分运用现代先进的企业成本管理方法增强企业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下面为您介绍盘点成本管理控制的七大法则。
1、加强成本理论的研究, 提高我国成本会计水平 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研究方法体系, 理论研究者必须冲破传统会计观的束缚, 解放思想, 勇于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和研究课题; 应深入企业调查研究, 同实际工作者密切合作, 广泛开展案例分析, 从理论高度提炼成功经验; 理论研究应致力于将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在此基础上, 建立成本管理会计理论研究成果的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 2、树立企业成本管理的系统观念, 实行全员成本管理 一方面, 为使企业产品在市场上具有强大竞争力, 企业成本管理就不能再局限于产品的生产过程, 而应该将视野向前延伸到产品的市场需求分析、相关技术的发展态势分析, 以及产品的设计; 向后延伸到顾客的使用、维护及处置。 另一方面,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非物质产品日趋商品化。与此相适应, 企业成本管理的内涵也应由物质产品成本扩展到非物质产品成本, 如人力资源成本、资本成本、服务成本、产权成本、环境成本, 等等。 企业各项活动的进行、各项战略措施的实施都是由人来进行的, 人的活动在成本发生的各个阶段占主导地位, 人的素质、技能是企业成本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其中对企业成本影响最大的, 是职工的成本意识与降低成本的主动性。成本意识是指节约成本与控制成本的观念, 是"节约成本观念, 并了解成本控制的执行结果。"成本意识包括注意控制成本, 努力使成本降低到最低水平并设法使其保持在最低水平。树立职工的成本意识, 就是要使职工树立这样一些思想:成本是可以控制的, 成本控制需要大家的共同参与, 在工作中时刻注意节约成本。 由于目前有不少的企业领导和工程技术人员不懂成本, 因而对他们进行的设计、拟定的工艺、制定的计划、采取的措施, 将对产品成本起什么作用、有多大的影响, 一般心中无数。因此, 加强成本管理, 首要的工作在于提高广大职工对成本管理的认识, 培养全员成本意识, 变少数人的企业成本管理为全员的参与管理。企业应该高度关切成本专业人才的培养和使用, 积极举办各种类型的成本培训班, 从技术经济领域开辟降低成本的广阔途径。在企业内部形成职工的民主和自主管理意识。在日常成本管理中, 积极运用心理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成果, 努力在职工行为规范中引入一种内在约束与激励机制。 3、在企业成本管理中引入战略成本管理思想 在现代, 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产品的大量生产使需求达到饱和时, 出现了多样化的趋势, 顾客对产品的消费在质量、时间、服务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 现代高科技被广泛应用于生产领域, 如生产自动化设备、机器人、电脑辅助生产等, 企业制造环境也从过去的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化; 竞争日益激烈, 面对激烈的行业竞争, 企业开始重视制定竞争战略, 并随时根据顾客需求与竞争者情况的变动, 做出相应调整。这样就进入了战略成本管理阶段。 战略成本管理是一种全面性和前瞻性相结合的新型成本管理模式。它是企业成本管理与企业经营战略相结合的产物。主要是从战略的角度研究影响成本的全方位全过程, 进一步寻求降低成本的途径。 4、学习外国一切先进的经验和方法, 博采众长, 为我所用 西方成本会计是一门历史悠久的生机勃勃的学科。特别是随着适时制、战略管理、基准管理、限制理论、行为科学、运筹学、系统工程和电子计算机等科学技术成就在成本会计中的广泛应用, 形成了新型的着重管理的经营型成本会计。例如, 适合我国当前多数企业实际需要的标准成本会计、责任成本会计、目标成本计算、质量成本会计、成本决策、成本预测和近十几年孕育的适时制与倒推成本法、作业成本法与作业管理、成本企划、产品生命周期成本会计以及战略成本管理等。对此, 我们应结合国情和不同企业的具体情况认真研究。有些方法可以直接引进, 有些方法应加以改革和完善, 有些方法只能在少数具备条件的企业采用, 或局部吸收。 5、建立企业成本管理保障措施, 进行工作流程的整合, 减少不必要的分工 企业成本管理保障措施是为了保证成本管理方法的有效性和成本管理方法的顺利实施而建立的各种规范。它主要通过建立起一系列的业务处理与报告应该遵循的程序和规范, 以及通过对组织结构的设定、职能的划分与分工等, 来保证组织内的各项活动按照有利于降低成本、有利于进行企业成本管理的方式进行。这些方法和措施的功能不直接作用于成本发生过程本身, 而是对处理业务的行为按照管理的需要加以倡导或约束, 其作用是基础性的和防范性的。另外, 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 为了及时了解环境、内部条件和竞争对手的变化可能带来的机会与威胁, 还应该建立成本预警分析系统, 对外部环境、竞争对手及企业自身条件的变化进行长期观察, 对可能出现的重大变化、可能面临的机会和威胁作出及时预报, 使企业能够有充裕的时间作出反应。 6、加强市场调查和信息反馈在成本管理中的应用 信息作为企业经营活动的一个重要因素, 也是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的发展, 成本管理越来越复杂, 尤其是现代成本管理又与科技进步紧密相联。企业管理水平能否随形势发展而提高, 经营能否顺利进行, 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对成本的信息反馈水平。因此, 企业管理也必须适应这一客观要求, 不断提高信息管理水平。 7、完善成本会计组织, 增强全员成本意识和素质 对于成本会计人员来说, 在具备会计职业道德的基础上, 不仅要懂会计和财务管理, 还要懂经营管理, 特别是要熟悉生产技术, 学会运用价值工程、成本最优化理论和方法; 同时还要熟悉并掌握现代成本会计的理论与方法, 学会预测、决策和控制, 学会使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根据成本会计人员职责的要求, 我国一些工业企业在成本岗位上要配备成本工程师, 以利于成本会计做到技术与经济相结合, 充分发挥成本会计的职能作用。 一个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离不开成本的管理, 有效的企业成本管理方法, 能够减少企业不必要的成本支出。以上有关提高企业成本管理的七方法, 总结起来就是吸收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 建立适合自己企业的成本管理系统, 后期恰当的进行维护和调整, 细节决定成败, 要想提高企业成本管理, 就要从细节入手。
1、加强成本理论的研究, 提高我国成本会计水平 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研究方法体系, 理论研究者必须冲破传统会计观的束缚, 解放思想, 勇于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和研究课题; 应深入企业调查研究, 同实际工作者密切合作, 广泛开展案例分析, 从理论高度提炼成功经验; 理论研究应致力于将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在此基础上, 建立成本管理会计理论研究成果的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 2、树立企业成本管理的系统观念, 实行全员成本管理 一方面, 为使企业产品在市场上具有强大竞争力, 企业成本管理就不能再局限于产品的生产过程, 而应该将视野向前延伸到产品的市场需求分析、相关技术的发展态势分析, 以及产品的设计; 向后延伸到顾客的使用、维护及处置。 另一方面,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非物质产品日趋商品化。与此相适应, 企业成本管理的内涵也应由物质产品成本扩展到非物质产品成本, 如人力资源成本、资本成本、服务成本、产权成本、环境成本, 等等。 企业各项活动的进行、各项战略措施的实施都是由人来进行的, 人的活动在成本发生的各个阶段占主导地位, 人的素质、技能是企业成本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其中对企业成本影响最大的, 是职工的成本意识与降低成本的主动性。成本意识是指节约成本与控制成本的观念, 是"节约成本观念, 并了解成本控制的执行结果。"成本意识包括注意控制成本, 努力使成本降低到最低水平并设法使其保持在最低水平。树立职工的成本意识, 就是要使职工树立这样一些思想:成本是可以控制的, 成本控制需要大家的共同参与, 在工作中时刻注意节约成本。 由于目前有不少的企业领导和工程技术人员不懂成本, 因而对他们进行的设计、拟定的工艺、制定的计划、采取的措施, 将对产品成本起什么作用、有多大的影响, 一般心中无数。因此, 加强成本管理, 首要的工作在于提高广大职工对成本管理的认识, 培养全员成本意识, 变少数人的企业成本管理为全员的参与管理。企业应该高度关切成本专业人才的培养和使用, 积极举办各种类型的成本培训班, 从技术经济领域开辟降低成本的广阔途径。在企业内部形成职工的民主和自主管理意识。在日常成本管理中, 积极运用心理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成果, 努力在职工行为规范中引入一种内在约束与激励机制。 3、在企业成本管理中引入战略成本管理思想 在现代, 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产品的大量生产使需求达到饱和时, 出现了多样化的趋势, 顾客对产品的消费在质量、时间、服务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 现代高科技被广泛应用于生产领域, 如生产自动化设备、机器人、电脑辅助生产等, 企业制造环境也从过去的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化; 竞争日益激烈, 面对激烈的行业竞争, 企业开始重视制定竞争战略, 并随时根据顾客需求与竞争者情况的变动, 做出相应调整。这样就进入了战略成本管理阶段。 战略成本管理是一种全面性和前瞻性相结合的新型成本管理模式。它是企业成本管理与企业经营战略相结合的产物。主要是从战略的角度研究影响成本的全方位全过程, 进一步寻求降低成本的途径。 4、学习外国一切先进的经验和方法, 博采众长, 为我所用 西方成本会计是一门历史悠久的生机勃勃的学科。特别是随着适时制、战略管理、基准管理、限制理论、行为科学、运筹学、系统工程和电子计算机等科学技术成就在成本会计中的广泛应用, 形成了新型的着重管理的经营型成本会计。例如, 适合我国当前多数企业实际需要的标准成本会计、责任成本会计、目标成本计算、质量成本会计、成本决策、成本预测和近十几年孕育的适时制与倒推成本法、作业成本法与作业管理、成本企划、产品生命周期成本会计以及战略成本管理等。对此, 我们应结合国情和不同企业的具体情况认真研究。有些方法可以直接引进, 有些方法应加以改革和完善, 有些方法只能在少数具备条件的企业采用, 或局部吸收。 5、建立企业成本管理保障措施, 进行工作流程的整合, 减少不必要的分工 企业成本管理保障措施是为了保证成本管理方法的有效性和成本管理方法的顺利实施而建立的各种规范。它主要通过建立起一系列的业务处理与报告应该遵循的程序和规范, 以及通过对组织结构的设定、职能的划分与分工等, 来保证组织内的各项活动按照有利于降低成本、有利于进行企业成本管理的方式进行。这些方法和措施的功能不直接作用于成本发生过程本身, 而是对处理业务的行为按照管理的需要加以倡导或约束, 其作用是基础性的和防范性的。另外, 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 为了及时了解环境、内部条件和竞争对手的变化可能带来的机会与威胁, 还应该建立成本预警分析系统, 对外部环境、竞争对手及企业自身条件的变化进行长期观察, 对可能出现的重大变化、可能面临的机会和威胁作出及时预报, 使企业能够有充裕的时间作出反应。 6、加强市场调查和信息反馈在成本管理中的应用 信息作为企业经营活动的一个重要因素, 也是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的发展, 成本管理越来越复杂, 尤其是现代成本管理又与科技进步紧密相联。企业管理水平能否随形势发展而提高, 经营能否顺利进行, 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对成本的信息反馈水平。因此, 企业管理也必须适应这一客观要求, 不断提高信息管理水平。 7、完善成本会计组织, 增强全员成本意识和素质 对于成本会计人员来说, 在具备会计职业道德的基础上, 不仅要懂会计和财务管理, 还要懂经营管理, 特别是要熟悉生产技术, 学会运用价值工程、成本最优化理论和方法; 同时还要熟悉并掌握现代成本会计的理论与方法, 学会预测、决策和控制, 学会使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根据成本会计人员职责的要求, 我国一些工业企业在成本岗位上要配备成本工程师, 以利于成本会计做到技术与经济相结合, 充分发挥成本会计的职能作用。 一个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离不开成本的管理, 有效的企业成本管理方法, 能够减少企业不必要的成本支出。以上有关提高企业成本管理的七方法, 总结起来就是吸收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 建立适合自己企业的成本管理系统, 后期恰当的进行维护和调整, 细节决定成败, 要想提高企业成本管理, 就要从细节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