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有些人心目中,总以为整体拆除旧村建设新村是“财大气粗”,有实力的自然村才能进行。然而,这种整体拆除是否符合群众意愿?大家愿不愿意投入巨资建设新村?一句话,拆旧建新如何解决群众“愿不愿意”和“能不能够”两个难题。
6月26日,记者在资兴市青腰镇两个集中联建点上做了一番调查。
青腰镇黄家组:3个100%
青腰镇黄家组就位于镇区,有些房舍直接与镇政府相连。
在去年5月启动集中联建之前,组内建筑混乱不堪。有泥坯房、砖瓦房、木板房,还有杉木竹片塑料布烂薄膜搭建的杂房厕所、猪圈牛舍。组内通道被这些形形色色的建筑物阻挡,住在后面的人家连自行车都要靠背着才能进家门。老鼠、苍蝇肆虐,很多外地亲戚走进这个村就摇头。
2014年5月,该镇党委、政府决定把黄家组列为资兴市“百村”工程,整体拆除旧村在原址重建。同时,通过规划,黄家组的新房建成3纵2横,中间是一条“丁字型”商业街,与一路之隔的镇区农贸市场相连接。新房按80—120平方米的占地面积,统一建设。一楼作门面,顶上建坡屋顶。
消息传来,全组51户人家奔走相告。多年来他们想融入镇区作商业经营的夙愿变成了现实。在规定的时间内,100%的房子拆了,没有新房的100%参与了建新房,建房户100%的按规划在建。
记者当天在现场看到,丁字路已经在打水泥路面,3纵2横的新房主体工程已经完工,村民正在室内装修。原来处处皆是的牛栏厕所烂房子,现在没有一点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条条绿化带和通户水泥公路。正在和沙子的该组村民刘华告诉记者,对于这项决定,他们全组100%的支持,因为集中建房既改善了村貌,又为他们提供了参与镇区商业经营的机会。
桎木村廖家组:再不集中联建全组人就会走光了
黄家组因是在镇区,只有部分代表意义。偏远山区的群众会支持这种做法吗?记者来到该镇八面山下的桎木村廖家组。
廖家组共有43户140人,是一个大家族,大家都姓廖。廖家组的西面,是通村公路,公路旁,一条宽约5米的小河“横”在中间。东面,是高耸的山峰,坡度较陡,不适合建房。廖家组祖祖辈辈就在这块狭长的平地上繁衍生息。
2014年5月,看到黄家组整体拆除建设新村,廖家组人坐不住了。该组43岁的汉子廖先乐,一直在镇区做蘑菇生意,算是本组“有头脑”的人。他自告奋勇回到组里,担任建房理事会理事长。从去年到今天,该组为建房开会至少开了30多次。廖先乐不厌其烦,每次都丢开生意回组做工作。
6月26日,面对记者的采访,他说出了心里话。他说,以前各种建筑物杂居,组内道路都被挤占一空,宅基地也犬牙交错“混”在一起。你要建房吗?组内没有道路,建筑材料运不进。你要拆旧建新吗?对不起,东西南北、左右四方都是别人的杂房或者自留地,牵一发而动全身,靠个人力量很难协调这些方方面面的关系。正是看到了这种互相制约的复杂局面,廖先乐所以自告奋勇要回来当这个会长。
廖先乐进一步介绍说,由于建房大家都感不便,很多人只好选择在外租房,过年都不回。村里的老人、孩子缺少照顾。组里的事物也被荒废了许多。今年以来,在他的主导下,全部拆除旧房,宅基地统一收回建房理事会,由建房理事会按人口多少确定新房占地面积。新房占地面积超过原来自有宅基地面积的,统一按每平方米100元补差价给原有宅基地多的人家。新村按3纵3横的格局建成了40多栋 。组内统一铺设了下水管道,每户门前都建好了通户水泥公路。全组面貌由此焕然一新。
组内原来破败不堪的老厅屋也得以拆除重建。现在,占地90平方米、砖混结构三层的新厅屋内,添置了柴火灶、桌椅板凳,全组的红白喜事、庆典、会议都可在里面进行。几位组干部一直缠着镇政府领导,要为他们配置体育健身器材和乐器哩。
组内叔伯兄弟评价廖先乐说:“他带领我们每户人家投入10多万元就建成了新房新村,真是功德无量,要写入村史。要是每户单独建,不但宅基地的问题无法解决,各种附属设施、三通一平建设,每户造价至少要提高5万元。”
(郴州日报记者 陈晨)
6月26日,记者在资兴市青腰镇两个集中联建点上做了一番调查。
青腰镇黄家组:3个100%
青腰镇黄家组就位于镇区,有些房舍直接与镇政府相连。
在去年5月启动集中联建之前,组内建筑混乱不堪。有泥坯房、砖瓦房、木板房,还有杉木竹片塑料布烂薄膜搭建的杂房厕所、猪圈牛舍。组内通道被这些形形色色的建筑物阻挡,住在后面的人家连自行车都要靠背着才能进家门。老鼠、苍蝇肆虐,很多外地亲戚走进这个村就摇头。
2014年5月,该镇党委、政府决定把黄家组列为资兴市“百村”工程,整体拆除旧村在原址重建。同时,通过规划,黄家组的新房建成3纵2横,中间是一条“丁字型”商业街,与一路之隔的镇区农贸市场相连接。新房按80—120平方米的占地面积,统一建设。一楼作门面,顶上建坡屋顶。
消息传来,全组51户人家奔走相告。多年来他们想融入镇区作商业经营的夙愿变成了现实。在规定的时间内,100%的房子拆了,没有新房的100%参与了建新房,建房户100%的按规划在建。
记者当天在现场看到,丁字路已经在打水泥路面,3纵2横的新房主体工程已经完工,村民正在室内装修。原来处处皆是的牛栏厕所烂房子,现在没有一点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条条绿化带和通户水泥公路。正在和沙子的该组村民刘华告诉记者,对于这项决定,他们全组100%的支持,因为集中建房既改善了村貌,又为他们提供了参与镇区商业经营的机会。
桎木村廖家组:再不集中联建全组人就会走光了
黄家组因是在镇区,只有部分代表意义。偏远山区的群众会支持这种做法吗?记者来到该镇八面山下的桎木村廖家组。
廖家组共有43户140人,是一个大家族,大家都姓廖。廖家组的西面,是通村公路,公路旁,一条宽约5米的小河“横”在中间。东面,是高耸的山峰,坡度较陡,不适合建房。廖家组祖祖辈辈就在这块狭长的平地上繁衍生息。
2014年5月,看到黄家组整体拆除建设新村,廖家组人坐不住了。该组43岁的汉子廖先乐,一直在镇区做蘑菇生意,算是本组“有头脑”的人。他自告奋勇回到组里,担任建房理事会理事长。从去年到今天,该组为建房开会至少开了30多次。廖先乐不厌其烦,每次都丢开生意回组做工作。
6月26日,面对记者的采访,他说出了心里话。他说,以前各种建筑物杂居,组内道路都被挤占一空,宅基地也犬牙交错“混”在一起。你要建房吗?组内没有道路,建筑材料运不进。你要拆旧建新吗?对不起,东西南北、左右四方都是别人的杂房或者自留地,牵一发而动全身,靠个人力量很难协调这些方方面面的关系。正是看到了这种互相制约的复杂局面,廖先乐所以自告奋勇要回来当这个会长。
廖先乐进一步介绍说,由于建房大家都感不便,很多人只好选择在外租房,过年都不回。村里的老人、孩子缺少照顾。组里的事物也被荒废了许多。今年以来,在他的主导下,全部拆除旧房,宅基地统一收回建房理事会,由建房理事会按人口多少确定新房占地面积。新房占地面积超过原来自有宅基地面积的,统一按每平方米100元补差价给原有宅基地多的人家。新村按3纵3横的格局建成了40多栋 。组内统一铺设了下水管道,每户门前都建好了通户水泥公路。全组面貌由此焕然一新。
组内原来破败不堪的老厅屋也得以拆除重建。现在,占地90平方米、砖混结构三层的新厅屋内,添置了柴火灶、桌椅板凳,全组的红白喜事、庆典、会议都可在里面进行。几位组干部一直缠着镇政府领导,要为他们配置体育健身器材和乐器哩。
组内叔伯兄弟评价廖先乐说:“他带领我们每户人家投入10多万元就建成了新房新村,真是功德无量,要写入村史。要是每户单独建,不但宅基地的问题无法解决,各种附属设施、三通一平建设,每户造价至少要提高5万元。”
(郴州日报记者 陈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