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子仪吧 关注:1,247贴子:14,457

【转】香积寺大战:唐军是如何收复东都洛阳的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转】香积寺大战:唐军是如何收复东都洛阳的
[原文地址] —— 香积寺大战:唐军是如何收复东都洛阳的 _北溟玉_新浪博客
--------------------------------------------------------------------------------


1楼2015-10-04 12:20回复
    (一)
    太原和睢阳的捷报传来,肃宗高兴万分,即日便起驾至凤翔。
    至此,唐廷战时的政治中心已经变更了三次。最早的灵武在今天的宁夏,稍后的彭原则在今天的甘肃,现在的这个凤翔则位于今天的陕西。稍有点儿地理常识的人都知道,唐廷的政治中心是在不断地向内地推进的,具体而言,就是向着京师长安的方向在不断地推进着。肃宗驾临凤翔的这个举动,实际上就是军事术语上的“靠前指挥”,为即将展开的战略反攻做好地缘和政治上的准备。


    2楼2015-10-04 12:28
    回复
      肃宗刚到凤翔,便接到一个让他既高兴又悲伤的消息:永王李璘死了。李璘的叛军昙花一现,很快便转入了颓势,一路溃败。这一年的二月二十日,南逃的李璘被江西采访使皇甫侁(shēn)追上。皇甫侁倒也干脆,二话没说,就把李璘给斩了,其家属全部遣送成都。
      身为一个君王,肃宗是高兴的。因为李璘一死,被叛军阻隔了小半年之久的江淮生命线便得以再度畅通。朝廷的战略反攻即将展开,江淮生命线一通,打仗所需的钱粮租赋就不成问题了。可以说,李璘之死,正当其时。可是,作为一个兄长,肃宗却是悲伤的。因为李璘是他最喜欢最宠爱的小弟弟。肃宗对他的感情十分复杂,这其中虽然有兄弟之情,但更多的则是一种类似于父子的感情。


      3楼2015-10-04 12:29
      回复

        他听说皇甫侁未经法定程序便斩杀了李璘,顿时勃然大怒,“皇甫侁既然俘获我弟,为何不送来而擅自杀之”。所以,平叛有功的皇甫侁不仅没有落到一点儿好处,反而被盛怒的肃宗给罢了官。
        但不管怎样,江淮的财路终于疏通了。不久之后,大批来自江淮的钱粮便顺利地运到了凤翔。


        4楼2015-10-04 12:30
        回复

          放眼当下的时局,匪首安禄山已然殒命,叛军一不敢出长安,二不能过太原,三不能越江淮,只能固守河北、河南片隅之地。自安禄山举兵叛乱以后,这是唐廷所面对的的最好局面,形势一片大好,前途一片光明。
          然而,正在这个关键的时刻,唐廷内部围绕着战略进军的方向问题发生了较为严重的分歧。一方以军师李泌为首,主张先攻范阳,再收两京。一方以肃宗李亨为首,主张先收两京,再取范阳。不是不取,都是大唐国土,怎能不取,但孰先孰后可就是个值得认真考虑的问题了。


          5楼2015-10-04 12:31
          回复

            对于李泌的想法,肃宗简直就是无法理解。长安近在咫尺,洛阳也不算远,倒是范阳,就像周杰伦的那首歌所唱,远在千里之外。干嘛放着眼前的两京不取,偏要兜上一个大圈子,去攻打范阳呢?这不就是典型的舍近求远嘛!
            李泌的理由有两条:


            6楼2015-10-04 12:32
            回复

              首先,范阳是敌军的老巢。叛军在各地的掳掠所得都积存在这里,叛军将士们的家属也都在这里。一旦拿下范阳,敌人必定会军心涣散,只要稍稍加以打击,很快就会分崩离析了。
              其次,当下云集在凤翔的唐军将士都来自于西北苦寒之地,耐寒畏暑。收复两京其实并不难。但是,打完两京之后,肯定就到了酷热的夏天了。到时候再去攻打范阳,疲惫不堪的我军就不占什么优势了。而叛军呢,只要经过短时间的体兵秣马,随时可以再次南下扰掠。


              7楼2015-10-04 12:33
              回复

                所以,总的说来,先攻范阳、再收两京的方案可以从根子上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而先收两京、再取范阳的方案恐怕就是治标不治本了。
                客观地讲,李泌的方案既考虑到了敌人的情况,也考虑到了己方的实际,可谓是知己知彼。


                8楼2015-10-04 12:33
                回复

                  可能有人会问了,肃宗对李泌不是言听计从嘛,此时为何如此固执己见,甚至不惜以孝道做挡箭牌?
                  那我就要反问了,一个皇帝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10楼2015-10-04 12:37
                  回复

                    可能有人会问了,肃宗对李泌不是言听计从嘛,此时为何如此固执己见,甚至不惜以孝道做挡箭牌?
                    那我就要反问了,一个皇帝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11楼2015-10-04 12:38
                    回复

                      美女如云?不是,因为每个当上皇帝的人都能轻而易举地实现这个目标。
                      长生不老?也不是,除了秦朝和明朝的个别君王,其他朝代的君主都是比较理性的,对这种不靠谱的事儿没太大的兴趣。


                      12楼2015-10-04 12:39
                      回复

                        告诉大家,一个皇帝最大的愿望其实是四个字儿:名垂青史。
                        是的,身为皇帝,最大的愿望其实就是流芳百世,为后人所顶礼膜拜。尤其是那些处于乱世的皇帝,更希望自己能够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以“中兴之主”的赫赫声名而永载史册。从肃宗将自己的年号定为“至德”这一点就可以看出,他实在是太想干出一番超越前人的业绩了。他的业绩从何而来,说白了,不就是勘平内乱、中兴大唐嘛!而收复两京,对于勘平内乱,无疑是里程碑式的成绩。越早地实现这个目标,肃宗就会越早地得到自己的认可,进而得到天下人的认可。


                        13楼2015-10-04 12:41
                        回复

                          李泌对于肃宗的真实想法当然是清楚的。如果换做是平时,他也就不会坚持了。但是,此时不同往昔,大唐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良机。再好的机会,说到底都只是一种有利的可能。如何使这种有利的可能变成有利的现实,这就看当事人是否会善用机会了。所谓“机不可失,失不再来”,良机稍纵即逝,攻守之势可能也因此而发生易位。
                          所以,李泌又坚持了一把。这一次,他说得更加详细。西北大军云集凤翔,足可牵制长安和洛阳的敌军;南线敌军也被张巡等人牵制在了睢阳;而且,太原大捷之后,河东和河北的敌人早已是惶惶不可终日了,趁此良机,可令郭子仪、李光弼二人长驱直捣范阳。


                          14楼2015-10-04 12:45
                          回复

                            肃宗没想到李泌居然会这么执着地和自己顶牛,想了好久,才提出了一个以退为进的方案,再一次委婉地否决了李泌的提议。他的这个方案实际上带有强烈的博弈色彩,赌注就是郭子仪攻打河东是否得胜。如果郭子仪胜了,那么就按肃宗的想法办,让郭子仪回师攻打潼关,与王思礼两路夹击长安叛军,先收长安,再收洛阳;如果郭子仪败了,就采纳李泌的意见,让王思礼率兵佯攻长安,牵制两京守敌,再令郭子仪、李光弼北伐范阳。
                            李泌拗不过肃宗,只好答应。


                            15楼2015-10-04 12:47
                            回复

                              郭子仪出马,一个顶俩儿,崔乾佑败退安邑,河东平定。他的这场小胜也为李泌和肃宗的争论划上了一个不完满的句号。
                              肃宗大喜,加郭子仪为司空,兼天下兵马副元帅,择日出兵,克复京师。


                              16楼2015-10-04 12:4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