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简短地介绍一下本人的阅读经历,证明自己不是小学生,也不是脑残粉。
2004年,在《奇幻世界》上阅读江南的《星野变》,十分喜欢,开始追九州系列;
2007年,在《九州幻想》上阅读蒋胜男的《紫宸》,印象深刻;
2009年,在《九州志》上阅读唐七公子的《华胥引》,印象挺好;
2011年,在学校图书馆阅读唐七公子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印象也挺好;
2012年,在网上阅读唐七公子的《三生三世,步生莲》,可惜后来作者弃坑了,在学校图书馆中阅读《三生三世,枕上书》,中途感觉剧情偏离主线,莫名其妙,自己放弃了;
2015年,因为《华胥引》、《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影视化,注意到抄袭科普贴,然后去百度、天涯、豆瓣、知乎上科普了一轮,并阅读了大风刮过的《桃花债》两遍。
结果是,我完全可以理解为什么那么多人说唐七公子抄袭大风刮过。科普贴中,令我震惊并在风中凌乱的,不是那些证据、人品之类的,而是那“三千五百字”的逻辑。
2004年,在《奇幻世界》上阅读江南的《星野变》,十分喜欢,开始追九州系列;
2007年,在《九州幻想》上阅读蒋胜男的《紫宸》,印象深刻;
2009年,在《九州志》上阅读唐七公子的《华胥引》,印象挺好;
2011年,在学校图书馆阅读唐七公子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印象也挺好;
2012年,在网上阅读唐七公子的《三生三世,步生莲》,可惜后来作者弃坑了,在学校图书馆中阅读《三生三世,枕上书》,中途感觉剧情偏离主线,莫名其妙,自己放弃了;
2015年,因为《华胥引》、《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影视化,注意到抄袭科普贴,然后去百度、天涯、豆瓣、知乎上科普了一轮,并阅读了大风刮过的《桃花债》两遍。
结果是,我完全可以理解为什么那么多人说唐七公子抄袭大风刮过。科普贴中,令我震惊并在风中凌乱的,不是那些证据、人品之类的,而是那“三千五百字”的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