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喆 王江
清朝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尼布楚条约》的签订,使得中俄双方迫在眉睫的危机得到缓解,却并没有使中俄关系步入温暖的春天。双方原有的及条约签订后新出现的矛盾仍在发展着,终于在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以清廷单方面停止中俄通商为开端,中俄关系危机再度全面爆发。这场危机持续了十年,雍正五年(1727年)中俄《恰克图条约》的签订,标志着双方关系重新进入正常化的轨道。该条约对近代以前中俄关系的敏感问题在双方均能接受的范围内做了调整和规范,在中俄关系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它使中国北部边疆地区保持了一百余年的平静。因此,清廷在这漫长持久的外交交涉十年中,所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效,客观地说,是巨大的,尽管留有相当多的遗憾。本文主旨即是对1689-1727年中俄外交关系的主题内容、外交危机、两国外交举措、手段等做较为系统的研究和探讨。
清朝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尼布楚条约》的签订,使得中俄双方迫在眉睫的危机得到缓解,却并没有使中俄关系步入温暖的春天。双方原有的及条约签订后新出现的矛盾仍在发展着,终于在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以清廷单方面停止中俄通商为开端,中俄关系危机再度全面爆发。这场危机持续了十年,雍正五年(1727年)中俄《恰克图条约》的签订,标志着双方关系重新进入正常化的轨道。该条约对近代以前中俄关系的敏感问题在双方均能接受的范围内做了调整和规范,在中俄关系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它使中国北部边疆地区保持了一百余年的平静。因此,清廷在这漫长持久的外交交涉十年中,所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效,客观地说,是巨大的,尽管留有相当多的遗憾。本文主旨即是对1689-1727年中俄外交关系的主题内容、外交危机、两国外交举措、手段等做较为系统的研究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