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俊才说,郭庄楚墓不仅是积沙墓,还是积石墓。考古人员在积沙层中发现了1000余块积石,最小的仅3公斤,最大的165公斤。这些石块多是坚硬的花岗岩、石灰岩,形状不一,但边角都十分锋利,应当是特意开采并经过有意拣选的具有杀伤力的石块。
积石,也是古人反盗墓的一招,比积沙的使用更宽泛。在已经考古发掘的固始勾吴夫人墓、辉县魏国王室墓的棺椁内外都发现有积石,中山王墓、山西赵简子墓有积石积炭。但这些墓的积石一般置放在墓圹的四周或四角,唯郭庄楚墓的积石防盗设计最佳。
马俊才说,该墓的积石经过有意的拣选,在流沙层中不同的部位根据不同的功用放置大小不同的石块,大致可分为乱石层、蒙顶石层、贴顶石层、拦腰石层、卧底石层。
乱石层是指散乱分布在积沙上层厚4.3米内的石块,由于盗墓和椁室的塌陷,仅残存50余块石块,其中既有9公斤左右的小石块,又有100公斤以上的巨石,位置大小均无规律,可起到冷石“暗器”的作用。
蒙顶石层位于沙面下4.5米,下距椁室顶面0.9至1米。由大小不同的石块平铺一层,原石块排列基本在一个平面上,相互之间留有空隙。大石块集中摆在椁室的上部,较小的石块摆在周围。蒙石层残存西部和东部局部,石面由西向东倾斜,椁室顶部的部分巨石多塌入椁中。
贴顶石层分布在椁顶盖外侧,由1圈大中型石块组成,前后挤靠平放在椁顶周墙上,其目的是防止盗贼从椁墙上部破墙而入。
拦腰石层位于椁墙中腰处,由2圈中型石块前后侧立挤靠椁墙上,其目的是防止盗贼从椁墙下部掘入。
卧底石层位于椁室底部,分布较疏朗,主要由中小型石块构成,一部分用作5道南北向椁底横梁的铺底石,一部分位于椁底其他部位,其目的是防止盗贼从下面掘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