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人类学吧 关注:49,089贴子:2,629,065

芈月或是苗族姑娘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芈月时代——兵马俑在守护谁
http://v.ifeng.com/documentary/history/201512/0382f732-b5c8-457a-943e-528fa18c8139.shtml


1楼2015-12-19 21:26回复
    第24节:秦俑歪髻与楚苗先民习俗(1)
      秦俑歪髻与楚苗先民习俗
      俑坑中绝大多数的武士俑,头顶上都盘着一种世人十分罕见的、十分不解的"发髻"。这种"发髻"一点也不像号称秦始皇陵陪葬坑出土的跽坐俑和直立俑,后者的"发髻"都盘在头顶正中的脑后部位,与秦俑坑里那一些将"发髻"高高盘在头顶左侧或者右侧的形象,没有一丝一毫的共同之处。凭着"发髻"位置不同这一特点,作为一种充分、确凿的理由,就可以将秦俑坑与秦始皇陵的关系,进行令人信服的时代切割。秦俑这种偏于一侧的"发髻",与历代汉人的装束形象是大相径庭的,说明它与汉民族在风俗习惯上,存在着一条难以消磨的"大鸿沟"。
      在中国的服饰史上,作为一种民间习俗,对于头部形象的各种装束,历来都是给予高度重视的,就以秦人的衣冠服色而言,从来都是崇尚俭朴、反对奢华的。在《荀子·强国》中,有"应侯问孙卿,入秦何见?孙卿曰:其固塞险,形势执便,山林川谷美,天材之利多,是形胜也;入境观其风俗,其百姓朴,其声乐不流污,其服不挑"的记载。应侯是秦昭王的宰相,孙卿是战国时期的政治家荀子,"其服不挑",是指在应侯治理下的秦国,秦昭王时期是看不到奇装异服的。秦俑头顶一侧,梳起一个歪髻,是一种最典型的奇装,它只能出现在应侯主政之前的秦国。
      歪髻的形象,在一些地区,是和丑角、滑稽人物联系在一起的。在我国西南省份,有的面具艺人,会将古代先人捏成"头梳歪髻、斜眉扯眼、歪嘴咧牙、五官失调"的样子。在贵州榕江地区发现,在一些石雕之上,除雕有"骑马战将、古塔祠庙、白鹤长蛇、麟凤狮龙"之外,还刻有"歪髻、长裙、赤足"的内容。不能说,凡是梳着"歪髻"的人群,本身真的就属于"丑类",但它至少能反映出他们与汉人之间,确实存在某些风俗习惯上的重大差异。不管怎么说,"歪髻"这种奇特式样的头饰,在几千年来整个"汉文化"的发展演变史上,几乎是找不到任何一点痕迹的。
      经过一番努力探索,人们在这个重大问题上,终于有了很大的突破,并且取得了初步的成绩。首先,在《皇清职贡图》一书上,就有"土人结髻于右,汉种结髻于中"的明确记载,正是这一正式的、权威性的史料,完全割断、排除了"歪髻"和汉民族之间,可能存在着的各种联系。土人,是指生活在边远地区的一部分被称之为"土著"的少数民族。也就是说,头顶偏于一侧的"歪髻"的真正源头,应该是汉民族之外的"土人"或者与"土人"有血统关系的人群。换一句话说,如果要找秦俑"歪髻"的根,就要从"土人"或者与"土人"有血统关系的人群中去找。
      对于在秦俑坑里面,为什么会出现大量的不是汉人"正髻",而是土人"歪髻"的问题,秦俑馆众多的考古学家,自始至终没有公开地去接触过、思考过,更没有对它进行过系统、周密的论证工作,因而这仍然是一个有待解开的学术之"谜"。有了"土人"的大方向,那就只好到少数民族地区,去寻获有关"歪髻"的线索了。不久,人们就从《贵州通志·卷七》中,找到了镇远等地的苗民中,有梳"偏髻"的记载,在吴家萃的《苗族服饰》一书中,看到贵州的"歪梳苗"人,就有各种"歪髻"的文字和图形资料,看来"歪髻"的发源地,就是在这里了!


    2楼2015-12-19 21:27
    收起回复
      秦佣歪髻




      4楼2015-12-19 21:30
      回复





        有图有真相


        5楼2015-12-19 21:33
        收起回复
          呵呵 其实貂蝉西施 飞燕玉环 都是苗族的 哈哈哈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5-12-20 01:14
          收起回复
            自商君变法后,主要是关中移民,秦兵那是地理专指的。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5-12-20 01:41
            收起回复
              秦国开巴蜀,治理都江堰是李冰。河北人氏。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5-12-20 01:46
              回复
                清代《皇清职贡图》中,关于"土人结髻于右,汉种结髻于中"的记载,指的不是我国西南地区,而是指琉球国,其土人指的是琉球土著,这充分说明结髻于右的风俗可能随着古代楚人的扩张而传播给其他族群,既然能传播给琉球人,也当能传播给西南少数民族
                歪髻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的楚墓,在此之前,并没有任何其他地区,或者更早的西周、夏、商时代的考古出现过歪髻,显然歪髻不可能联系到更早的三苗,只能和楚人有关。
                三苗和楚蛮也没有关系,楚蛮指鄂西北的族群,其考古当为商族后裔,三苗大体是夏商时期洞庭湖和鄱阳湖之间的族群,从时间和地点两方面综合考证,应为江西樊城堆文化的后裔,夏商时期发展为吴城文化-大洋洲文化。
                三苗也和苗族没有任何关系
                苗族的直系祖先是汉代武陵蛮,往上是西周啖婴国,再往上是商代长阳清潭洞人,这三者属于同一地区人群的历史沿革。
                至于贵州一个苗族支系—歪梳苗如何有 楚人的歪髻,应该与西南地区古滇国有关,古滇国是楚人建立,楚人和当地各个蛮族融合,既吸收了蛮族的文化,也向蛮族传播了文化,因此云贵高原地区在战国末年可能有此风俗。
                因为云贵高原地理偏僻,所以很可能长时期保留这种风俗,比如在我国一些西南省份(云南、贵州等),有的面具艺人,会将古代先人捏成"头梳歪髻、斜眉扯眼、歪嘴咧牙、五官失调"的样子。
                贵州的歪疏苗有可能和古琉球的土著一样,接受了早期外来的楚人征服者的这种头饰风俗,并保留下来。
                但是两者区别还是很大。
                把具有辉煌和强大古代青铜文明的三苗族群:樊城堆—吴城文化——大洋洲文化,和武陵蛮的后代现代苗族联系起来,本身就是一种意淫。
                把楚人和三苗联系起来,进而把楚人和武陵蛮的后代苗族联系起来,是进一步的意淫
                最后把楚人芈月说成苗族姑娘,更是意淫中的意淫,这和把兵马俑及芈月说成是清代琉球土著没什么区别


                9楼2015-12-20 12:05
                收起回复
                  扯,芈八子荒唐丑恶


                  IP属地:河北来自手机贴吧13楼2015-12-23 03:20
                  回复





                    15楼2015-12-24 09:59
                    收起回复
                      李国栋,苗族。贵州大学外语学院日语系教授、日本研究中心主任,贵州苗学会的副主任。



                      16楼2015-12-24 10:06
                      收起回复
                        看'天朝卫视的纪录片《楚国八百年》再来比比


                        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15-12-25 02:0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