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吧 关注:2,485,812贴子:16,774,586

【西哲】问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在一个人思考的过程中,尤其是思考一些终极命题的过程中,比如思考人类思维的局限性,他如果仍以人类的思考方式,以合乎逻辑的方式去追求证据,去探寻真理,那么最终他能够思考出人类思维的局限性吗?这似乎是一个悖论,但是,你在生活中,有没有一些瞬间,觉得整个世界都不是真实的呢?诚然,人生很多时候,我们都只在乎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如恋爱,学业,职业,金钱等等,在一个以人为本的哲学体系中,人们都认为思考我为什么这样思考是无意义的,人类的自然科学以及哲学,均建立在合乎逻辑的,符合人类自身思维的基础上。曾读到一本书,将爱视为人类中可以超越一切的东西,视为心智成熟的本质要求,当然我这里不对爱和心智成熟做过多解释。在电影《美丽心灵》里,爱确实超越了一切,也许,如果真有思维的维度的概念,爱,或许真的可以跨越维度也说不定,不过这当然无从得证。其实,我总结了一下,人类思考无非就是两种模式,一种正向,顺应自身思维模式,水到渠成的思考;一种逆向,怀着怀疑的看法,不断向已存的东西挑战,而这种思维方式,就可能诞生这个问题——人类为什么这样思考。当人类想这个问题的时候,也就开始想自身思维的可靠性发出挑战,也就不再只依赖人类本身的直觉和本能,这种做法,一不小心就可能变成精神疾病。其实,我个人觉得,每个人可能都有可能想到这个问题,但是基于我们每个人目前的人生观不同,也由于人类的遗忘特性和时间的不可逆性,有人一闪而过,而有人就抓住不放。我试过这两种方式,最终发现,人要想过得更好更舒适,显然让这些想法一闪而过或者干脆遗忘是最好的方式,学会冒险,学会去主动积极的处理生活生命中现实的问题,貌似才是人类的天职。但是,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或许就是哲学超脱的突破口,或者甚至说是人类进化的突破口呢?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5-12-22 13:24回复
    你说的没错
    “思考一些终极命题的过程中,比如思考人类思维的局限性,他如果仍以人类的思考方式,以合乎逻辑的方式去追求证据,去探寻真理,那么最终他能够思考出的一定是符合人类思考方式的逻辑的真理”
    而且也只有符合人类思考方式的逻辑的真理才能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帮助。
    如果你基于一个不符合逻辑,或者不符合人类思考方式的情况得来的结论,也必然是不合逻辑,不符合人类思考方式的。
    那你让人类怎么用它呢?
    比如,我不合逻辑的思考,认为外太空很大,地球很小,所以人类为了发展就应该去外太空发展。根据达尔文进化论,只要多送些人上太空,将来的人类就可以在外太空生活,这样就有无穷尽的空间了。
    所以根据我不合逻辑得出的结论,请每年花大量的金钱送人去外太空吧,你们这是为了人类的将来!
    你觉得这能实现么?
    哲学不需要超脱于逻辑之上,因为不合逻辑就无法运用。
    人类进化不需要基于怀疑思维的可靠性,而是在承认其可靠性的基础上,怀疑其它一切。
    连思维都怀疑,该怎么做?不思维?所有低等动物都不思维,他们进化了么?


    IP属地:北京2楼2015-12-22 13:41
    收起回复
      你想问什么啊?人类思维有局限性的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5-12-22 13:45
      回复
        不管是谁都一样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5-12-22 13:46
        收起回复
          只能不断突破局限。如果可以也要研究一下思维是什么?去除思维的一些错误方法。然后再这个基础上就能。尽量减少误差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5-12-22 13:49
          收起回复
            突破的方法就是吸收不同。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5-12-22 13:50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5-12-22 18:39
              收起回复
                么咋弄、已经形成这个套路了、总不能回娘胎再生一遍吧、就好像你搭房子搭了十几层发现一楼有问题一样、你咋弄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5-12-22 19:08
                收起回复
                  不知你的提问的主旨是什么!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5-12-22 20:10
                  收起回复
                    若你主要问人的思维是什么,我倒是有一些观点:人的思维与自然界中的一切变化、应激并无本质区别…都是自身与所处整个环境的相互作用…我总结了物化现象与人文事象,得出一切个体的变化都是在新的、改变后的环境下的自适应过程,适应的结果是与环境达到一种和谐、平衡的关糸,当然有只是个体平衡而环境不平衡的,则环境必变化反回作用于个体,使个体又失衡的;有使个体与环境恰都达到平衡的,则个体能获得长久平衡。人同样尊从同样的规律。大脑的环境首先是身,其次是家庭、社会、再次是地球生物图,最后是天宇环境。人的思维过程是与这些由近及远的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因为万物都在尊从这种变化规律,所以人的思维依靠的也是这个宇宙中最普遍的过程。你所说的思考的逻辑、方式等都不是这个普遍过程,只是近似而已。实际这个过程的最高境界不是思考,而是无思考而能达到思考的同等效果。如果强思,则只能伦为愚人之思。实际上,往往精神不平衡之深重的人才会思考得更深更多,然而思考的成果却不与精神的不平衡强度成正比,却与精神的平衡度成正比的。也就是说,一个由精神不平到平衡变化的人才会产生思考的最大成果。而所有哲学的思考成果包括对思维学科的思考都不免陷入愚人之思。别的我不知,但我却知不同的哲学文化范围下的人的思考方式即逻辑是不同的,西方是确定性的逻辑来思维,东方则是普遍具有不确定性的方式来思维的,如说A是B,它同时也有A不是B成立。例如:万物即是平衡态存在的,又是以不平衡态存在的。人即是有生命的也是无生命的物质…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5-12-22 21:18
                    收起回复
                      是想超越思维的局限么?


                      星座王
                      点亮12星座印记,去领取
                      活动截止:2100-01-01
                      去徽章馆》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5-12-22 22:25
                      收起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5-12-22 22:32
                        收起回复
                          我觉得楼上说的有道理,人在一个生活过程中,不可能做任何一件事都要思考,或者是每一样东西都要联想延伸到很多,同时他在思考的过程中不管三七二十一就陷入无限思考,这样其实是不对的,人脑的表层意识其实并不能在同一时间处理如此大量的思维,所以如果这样来思考,必定是碎片化,甚至带有人类自身恐惧消极的情绪,比如举个例子,我从某本书或者某处得知一个道理,这个道理是“爱可以超越一切”,然后我脑海里就有了这一个概念,然后有一个声音会问这个是对的吗,你不过是从一本书上看到的结论而已,作者的观点不一定普适,好,这个声音可以算作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来评判这个道理;然后又有一个声音说这是对的啊,你的潜意识里第一眼感受到这个概念就感觉它是对的啊,你要遵从你的潜意识,潜意识里包含所有你需要的真理,好,这可以算作第二层更高的角度:然后又有一个声音,说潜意识理论也是你从书本上得到的,这个东西也未必成立,好,可以算作第三层,,,,以此类推,仿佛永远没有穷尽,其实这种思维方式本来就不可取,因为这就像一个无限螺旋的图案,不断从最中心一点变换角度来审问自己,到最终,实际上还是处在一个平面上,你任何所想的东西,哪怕是碎片式的,它也绝对属于人类自身思考方式,摆脱不了的。


                          IP属地:四川15楼2015-12-22 22:37
                          收起回复
                            其实这个问题是我托楼主发帖的,或许我这种想法可以称之为心理问题也说不定,但是有时候就是情不自禁的去想,很多时候,文字表达出来的东西是解释不清的,有时候,语言甚至也不能够把我的思想表达出来,但是,还是欢迎有见解的吧友发表意见。


                            IP属地:四川17楼2015-12-22 23:07
                            收起回复
                              物质已经达到了能了解自身的程度,人类是宇宙星辰了解自我的工具


                              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15-12-22 23:46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