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会二年(公元1124 年),辽亡前夕,西夏“以事辽之礼称藩”于金,金则“割下寨以北、阴山以南、乙室耶刮部吐禄泺之西”[1] 赐与西夏,金夏达成和议,史称“天会议和”。至此,金夏两国以君臣相称的政治关系正式确立。由于西夏对金称臣是“惧其兵威,贪其土地”,并非诚心归附,且金对西夏并不信任,金夏的宗主关系从一
开始就很不稳定,边界冲突时常发生。后来虽然有些时期双边关系表现的相对稳定,但是大体情况却并没有多大变化。金夏之间的贡榷贸易正是在这种政治环境下展开的。
一、宗藩体系下的朝贡贸易
朝贡是中国古代封建礼法制度中的特有概念,杜佑说:“自古至周,天下封建,故盛朝聘之礼,重宾主之仪。”[2] 藩属国要向宗主国履行朝勤和贡物的义务,宗主国也要相应的进行回赐。藩属国坚持“每行必贡”,大事进贡以尽“事大之诚”;宗主国执行“厚往薄来”,大量回赐以彰“柔惠远人”。[3]因西夏对金称臣,在宗藩关系下,西夏要履行对金朝定期朝贡的义务,金朝也要相应回赐物品给西夏。贡物与回赐都是通过西夏派出的朝贡使团来实现,在完成金朝规定的礼仪与活动外,还可以进行必要的贸易活动。这种经贸活动是经金朝同意并按照规定进行的。对于金朝来说,是对西夏在政治上归附于本朝的奖赏。对于西夏而言,朝贡贸易则是与金朝进行合法贸易的一条重要的途径。可以说金夏之间的朝贡贸易既是两国经济贸易的一种形式,也是双方带有政治色彩的礼节性交换行为。因此,金夏之间的朝贡贸易带有了种种限制。金朝只允许西夏使者在入境后在沿途与富商交易或到都城后在会同馆进行贸易。西夏的使节在与金贸易时也规定要把国家的“公物”和自己私人物品的贸易分开进行,“官物当另卖之,所得价及食物当于正副使眼前校验”。[4]“倘若买卖中官私物相近,不分别之,不许以官之好物调换私之劣物”,“若价格有高低而致官亏损,则量其因私获超利几何,以偷盗法判断”。[5]朝贡和回赐的物品主要是各自国家的名贵物资和土特产。《北行日记》记载,西夏对金的贡品有“礼物十二床,马十匹,海东青七,细狗五。”西夏仁宗时,又献给金朝本国所造的百头帐;金对夏的回赐有金银、绢帛、貂裘(无则以银、帛代)、绫罗、布衣、金带、鞍轡、书匣、诏匣等,其中赐绢帛、绫罗量最大。[6] 对于贡使,当时容许“使人入境与富商相易”,[7] 但是为了防止这些使者因此倒卖国家违禁之物,金朝方面规定了贡使贸易的指定地点,世宗时规定“使副往来,听留都亭贸易”。[8] 章宗时又进一步限定“夏国使可令馆内贸易一日”,[9] 而后依旧例准许夏国使者可在馆内贸易三天。金宣宗时贡使的贸易也只能“互市于会同馆”。[10]
二、政治操控下的榷场贸易
榷场贸易是指在两国疆土接界地点设置的互市市场。始于10世纪末,结束于13 世纪后期,是金和西夏最重要的经济交流途径。辽与北宋灭亡后,金朝通过战争,从南宋手中夺取了大片土地,由此西夏与南宋不再是地域相连的邻邦,也不再具备设置榷场的地理条件,西夏不得不在经济上依赖金朝。同时出于政治上的需要,金对
西夏的榷场贸易达到了安边绥远的作用。夏崇宗时曾多次请金于陕西诸地置榷场通互市,金一直没有应允。天会十年(1132),夏崇宗遣使奏告金朝,“请于陕西互市,金主不许。”[11] 天眷元年(1138)正月,乾顺遣使贺金正旦及万寿节时,再次“请通互市”。当时金已经废除了伪齐政权,控制了陕西地区,夏使请求与金于绥德诸州互市,“金主以陕西新定不许。”[12] 到仁宗即位后,“皇统元年春正月已末,夏国请置榷场,许之。”[13] 这是金与西夏置榷场进行贸易的开始。熙宗首先将辽朝旧时设于云中西北的“过腰带、上石楞坡及天德军、云内州、银瓮口”[14] 等数处旧有榷场予以恢复,又相继在临近西夏边境、陕西延边的一些地方,如胜州(内蒙古东胜)、环州(甘肃环县)、保安(陕西志丹)、兰州(甘肃兰州)、绥州(陕西绥德)等地,或恢复宋旧榷场,或开置新的榷场,以便两国互通有无。金朝不仅在辽榷场的基础上恢复和扩大了与西夏的贸易,更值得一提的是,金朝对贸易货物的限制也有所放宽。辽时“铁禁甚严”,曾下令“夏国与鞑靼人不得夹带交易”。[15] 而金
时出于自身经济需要的考虑,“唯利是视,铁禁遂弛”。[16] 双方榷场贸易的物品,史籍没有详细记载。从黑水城出土的夏大庆三年榷场贸易文书中,可以看出金夏双方贸易的物品相当繁多。其中金向夏输出以丝织品居多,有粗褐、黄褐、白褐、白缨、绢、小绢( 子)、中绢、川绢、河北绢、紫绮、紫押、纱、大纱、生押纱、粗押纱、小绫、中罗缬、( 小) 晕缬、小施缬、川缬等,食用品生姜、干姜、椒、蜜、茶、米等,还有瓷器、铁器和铜器,以及书写用品笔、墨、连抄( 纸) 等,[17] 从中可以看出西夏不仅在生活用品上依赖于金,而且还从金换回了大批文化用品。而西夏作为牧业发达的国,向金输出最大宗物品仍是马匹。《金史· 食货志五· 榷场》记载:“大定三年(1163),市马于夏国之榷场。”太宗时,粘罕一次提出要夏提供马万匹,[18] 世宗时遣白彦敬前往金夏边境西北路招讨司市马,得六千余匹。[19] 故宋人称“彼(金)平时取马,或于西界(夏)”[20] 可以反映出西夏对金马匹贸易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