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晓声吧 关注:676贴子:5,690

最近在读三国演义,一些感悟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个人最喜爱的女演员镇


IP属地:河南1楼2016-01-08 22:31回复
    三国算是我人生这十几年来第一次认认真真读的四大名著,读之前对它的印象就是,里面好多精明的人,害怕自己读后也变得精明,所以即使买回家了也迟迟没有读,偶尔有几次翻开也被里面枯涩的句子吓得望而却步。
    终于在今年暑假,我开始了融入这本书的历程,一直到现在都没有结束高二党,时间紧任务重,望理解。
    现在是读到86回了,断断续续的读,心情不好时读心情可以变好,心情好的时候读也可能会就此心情不好,里面人物的命运太令人牵肠挂肚。
    先说本书我喜欢的第一个人物,吕布。原因,出场很帅。书里对他出场的描写我在字帖上来来回回写了好多遍,每次都是自己想象着被帅出一脸血即使这样对后来他趋炎附势唯利是图的行为还是很不齿,义父,义父,却根本不讲一个义字,这算是他的缺陷吧,但并不能阻挡他是本书我认同的第一个人物。后来第十几回他白门楼殉命时我简直不想再看下去了。当然,短暂的悲痛后还是继续看了下去。


    IP属地:河南2楼2016-01-08 22:42
    收起回复
      接着中间那几十回,被感动过,惋惜过也感叹过,战争的激烈,人类的智慧,命运的力量都令人敬畏,然而并没有再出现特别喜欢的人物。大概也是被情节完全吸引住了吧。
      但是有些东西还是能看出来的,包括在和室友讨论的时候,她们都表示,特别讨厌刘备。
      一开始我是喜欢的,但是他越来越过分,我也就不得不放弃了。就在昨天,看到他死了,我当时在宿舍里,当即就和身边人说,刘备死了,心里好爽。真的是像一股气通了一样,即使看着刘禅苟延残喘也不愿意他继续磨来磨去。
      当然其他人走时心里还是很悲痛的。比如关公走时,我就悲痛了好几天。因为家在洛阳,学校又离关林庙很近,下铺看我那么悲痛就说,不如去看看吧。我说还是算了,在面对着,会更难受吧。不过这一年是一定会去的。另外,曹操走时心里也很不服,为什么呢,走的那么突然,可能作者也有铺垫只是我没有看出吧。


      IP属地:河南3楼2016-01-08 22:51
      回复
        好多人讨厌刘备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种:太娘炮,媳妇太年轻,脸皮太厚,电视剧太不厚道。


        IP属地:安徽4楼2016-01-09 09:04
        收起回复
          真论人情世故,刘备可佩服的地方太多,最起码知人善用这一条就是满满分。
          刘备摔阿斗和曹操祭典韦,曲异而工同。但是试想一下,得有多大的狠心才把独生儿子摔地上,万一赵云不接或者来不及接呢?世人喜欢以讹传讹,说刘备在收买人心,虚伪奸诈,真正用心去体会的不见得有多少。


          IP属地:安徽5楼2016-01-09 09:14
          收起回复
            皓命长养于山林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6-01-13 07:51
            回复
              争。见小智而失大慧。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6-01-13 07:52
              回复
                从诸葛出山,基本上定下了争天下而失己性命的路。半途死了或终前一统都不过只是为名的成与败。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6-01-13 07:56
                收起回复
                  为江山社禝,为百姓福祉……无不是挟天子以令诸侯。不若听一曲笑傲江湖,煮一壶黄酒,闲听风雨,笑看水月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6-01-13 08:02
                  收起回复
                    古圣人无名,诚不欺我!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6-01-13 08:04
                    收起回复
                      诸葛亮本是山间一道人,自恃才高性洁,欲只手擎天,终力竭而亡。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6-01-13 08:11
                      回复
                        世间礼法:仁义智孝忠……有其名而失其真。大伪!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6-01-13 08:18
                        收起回复
                          夫唯无名,不争,是以不去真。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6-01-13 08:21
                          回复
                            今天说说诸葛亮吧
                            我还没有看到他的结局,现在是读到他三擒孟获这儿了,感觉他离命运的结局是不远了。
                            对他,时而感叹他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时而又留恋般幻想他隆中对之前的日子。
                            如果我喜欢他,我也只是喜欢他,我喜欢的是诸葛亮,而不是刘备的诸葛亮。
                            喜欢他的潇洒与机智,喜欢他的不羁与逍遥。不喜欢他为世事担忧太多。喜欢他一身轻的样子,不喜欢他左右权衡利弊。所以对刘备的诸葛亮真是没什么感觉。反而是希望他在来世依然逍遥如故,无忧无虑,并且来世一定要生在好时代。虽然每个时代都不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但是我不希望是他。仅此而已。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6-01-17 00:09
                            回复
                              下了客户端才看见一个来自两个月前的点赞,不明白哪一点引起你的共鸣了。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求知路上最大的收获在我看来就是认识到自己究竟是多么无知吧!哈……
                              然而我还是幻想能够给前进中的你或者其他一些感兴趣的“同道中人”一点微不足道的参考建议,从我个人的阅读经历和生活体验,不为装,不为显摆,因为我说了,有关无知的认知是最大收获,假如能让你避开某条我所体验过的绝路,那就是我的莫大造化了。
                              历史文献要放在第一位,别的不讲,《史记》拿去通读两遍,细读一遍,然后对比其他二十三史再或者其他,能明白鲁迅的评语“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中的“绝唱”的道理就差不多了。
                              因为很多人都是从接触古典文学开始进入中华文化世界的,也就有很多人一生用词都带着古典腔,唐诗宋词元曲,远及老庄孔孟,近至……我好像也就听说个纳兰词,总之,张嘴就想“之乎者也”,自己都酸得慌。
                              还有就是对修辞手法的迷恋无法自拔,或者是自拔不了,能令各种阅卷老师和小清新读者群暗赞一声“好”的排比比喻拟人递进等等,修辞终究还是要为思想内容服务的。至于思想内容,相信所有的同学都头疼过“阅读理解”这种语文考试必考题目,那是在压榨人的创造力,我这样认为,真正的思想内容,甚至可能仅仅是你对一种情感的理解,以及沉入一种情感时的思维活动按照某个规则所产生的具体表现,也就是书写吧。它是你所独有的,你只能通过自己的独有体验,才能去感知那些不属于你的创造原本的面貌,而且,相信我,就和我刚刚写出的这些一样,绝大部分都是垃圾,你也做的,也就是学会区别判断这些垃圾。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7-08-20 09:4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