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跆拳道吧 关注:26贴子:181
  • 0回复贴,共1

改变未来,只差一步【我想,很快会万人转载,但帮助的不止万人】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从业跆拳道教育十年,无论未来如何,这将会是我生命中永远铭记,且最具意义的十年。因为在这十年里,我认识,教过那么多可爱的,坚毅的,充满激情的,各种性格的孩子,当然其中也不乏懒惰的,脆弱的,娇贵的。而且,这些孩子教给我的,可能更多。
突然想起这句话,“改变未来,只差一步”。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留学生自杀事件,不断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这些年轻人的履历优秀、辉煌,为什么选择不归路,留给世人太多的思考。今年年初自杀的耶鲁大学数学系姑娘,还有更优秀的麻省理工高材生郭姑娘,他们曾经梦想意气风发的冲刺华尔街,梦想在全世界的金融中心叱咤风云。但慢慢的,他们觉得筋疲力竭,觉得前路灰暗。她说:这是一个弱肉强食的世界,面对比自己优秀百倍的同学,她已经再没有能立足的东西。三四年前的我会再同意不过。可是她错了,我曾经也错了。也许这是一个弱肉强食的世界。但吃掉我们的不是这个世界,是我们自己。
现在我们常常听到“这个孩子真聪明。”“你真聪明。”“你非常优秀。”家长,老师,为了孩子们自信一些,将这些夸奖挂在嘴边,让孩子习以为常,久而久之,孩子们就完全相信了自己是“最聪明的”,“最优秀的”,让孩子们无比自信,坚信自己可以做到别人做不到的事情。
而且,可怕的是,孩子们继续努力的动力将会来源于“我很聪明,我应该比别人优秀,我就是天生应该在第一名的位置。”但是,随着孩子们的不断长大,身边的世界也慢慢强手如云,这个逻辑将会漏洞百出,黯然破灭。更可怕的是,孩子们有非常多的一部分会觉得“比不过别人就是世界末日”。
出国的孩子,压力则会成倍的被放大。思想因为语言的不熟练憋在肚子里倒不出来,文化差异大,学不过别人,连玩也玩不过。慢慢的他们的心理压力让他们开始怀疑出国的决定是否真的正确,他们是否真的是优秀的,聪明的。
这是我们的教育系统带给我们的印记。从教育的开端就被注入了竞争的思想,在激烈的一轮轮竞争中,我们对自己的定义也变成了一个数字。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也慢慢的失去了定义自己的机会。孩童对于聪明的理解,和对天才的理解差不多。“聪明的人总是不费吹灰之力便能解决任何难题,天才是不用付出太多努力的。天才一旦用功便会有超出常人的飞速进步。
如果说在当今中国教育的道路上,被排名,被卷入竞争是不可避免的话,那么我们家长能做的便是引导孩子,让孩子具有正确的归因能力:归因于事而不是归因于人。告诉他/她做事要坚持,做人要负责任,告诉他/她除了自己没有人能够定义他/她。 别人的夸赞和批评,到底是对事还是对人,这差别对于孩子的心理建设极为重要。
90年代斯坦福大学著名心理学家C. Dweck的研究表明:从小被夸奖聪明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表现出强烈的与他人竞争的意识。同时,他们也更容易在面对困难的时候不接受任何挑战。原因是孩子们因害怕失败了,别人会怀疑自己不聪明。选择不尝试可以给自己留一条退路。而从小接受“对事不对人”夸奖的孩子,会对自己的进步更感兴趣。同时也更容易挑战自己。这些孩子承受能力更强,情绪也不会轻易受到影响。
夸孩子聪明,就是在告诉孩子他/她的本人特质。每当孩子做好了一件事,“聪明”这种夸奖让孩子自动将结果归因于自己本人的天生特质,而不是他/她对于这一件事的理解,努力程度,和坚持程度,即所谓“对人不对事“。 而当我们对孩子说”你真棒,这件事做的真好。” 的时候,孩子理解到的是大人对这件事的赞扬。
给孩子贴上“聪明,迟缓”等标签会让孩子渐渐的将事情的成败都归因于自身先天的特质,而不是他/她后天的努力和一件事本身的特性。当“聪明”的孩子再不能比过别人的时候,孩子的心里会立刻将结果归因于自己本身的原因。“比不过别人,我就不再聪明了。如果我不聪明了,那我是谁呢?”
才女郭衡把失败的原因都归因于自己不够优秀,最终被自己打倒了。
只有当一个人真正开始寻找自己的时候,才能够清楚的看到自己的价值。渐渐的定义自己这件事成为了我的生活主旋律。去掉了所有的光环和附加价值,我是谁?不要小看这件事,寻找自己很困难。一个人要很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优势劣势,了解自己深层次的欲望,了解自己的心结和恐惧才能真的做到给自己一个正确的定义和目标。那些看起来很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人,可能并不真的了解。可是漫漫高考路剥夺了孩子探索内心的机会。大部分家长也从未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不了解自己,给很多人造成了一生的迷茫与困惑。因先天性身体残疾而一直生活在兄弟姐妹阴影下的精神分析心理学家Adler写出了《自卑与超越》,出生于混乱家庭具有多重民族血统的发展心理学家Erikson建立了“心理身份”这一学说。
一心向往通过哲学找到自己的精神分析心理学家荣格最终创立了哲学意味浓厚的多重人格身份心理学说。很多伟人穷其一生都在定义自己。他们在寻找自己的路上,创造了伟大的作品,而成功只是附加价值。而更多的人因为没有了解自己隐晦的情感需求,最后郁郁而终。比如患有遗弃情节的二战时期英国首相丘吉尔,比如不理解自己分离性人格障碍的《变形记》作者卡夫卡。不了解自己的人用自己的成就来定义自己,当成就不再有意义,自我也就不复存在了。一个没有了自我的人,人生迷茫而灰暗。
你的孩子了解自己吗?家长们可以问问自己的孩子。她/他最深层的恐惧除了蜘蛛是不是还有失去自我,他/她最擅长的事情是不是除了做数学题还有开导朋友?
曾经有几个初中的孩子和我深谈过类似的问题,幸运的是,我自己已经思考过,并且认真的思考了这些问题,我认真的回答了他们,而非当成孩子的玩笑。而郭姑娘他们痛苦和无助到了什么样的程度才会求死欲望大于求生本能?这此前,她们又有多少次发出了隐晦的求助,这我们已经无从得知。
其实,孩子们的未来就在现在我们的手中,而非以后。我们道馆一直在努力的做好“全面教育,教人育心”,并且力所能及的帮助孩子们和家长们认识到这一点。现在培训班,家长们,甚至整个社会更多的考虑的是“教育”中的“教”,即学校教育,而“育”也几乎只是“养育”为重了,尤其是爷爷奶奶,更多的充当了“溺爱”的角色,而这些,都在破坏教育平衡。
现代教育中,“体育教育”,“心理教育”都被提升到了新的高度,然而,更多的还是存在于书本上,语言上。其实无需深思,大家也会发现,几乎所有的孩子在运动的时候,哪怕是娱乐性的运动,比如羽毛球,篮球,足球,他们都在笑,是的,都在笑。这个很重要,非常重要。
金基洞九段老先生和我沟通时,他曾谈到,现在的中国孩子,身体和精神都太弱,与日韩两国相比,更需要体育锻炼,需要跆拳道。他是韩国人,且对中日韩三国都很熟悉。他这句话很中肯,我也很同意。
而跆拳道,几乎是为现在的中国孩子量身定做的。孩子们最缺少的,正是跆拳道要带给大家的:谦逊,礼仪,正义,阳光,开朗,健康,强壮,敏捷,团队精神,领导能力。
改变未来,只差一步。让孩子来到我们中间,与我们一起,在快乐的时光里,就像花朵在春风沉醉的日子里,一样的,成长。不再脆弱,不再爱哭,不再逃避,不再总是生病感冒,不再只爱一个人玩儿,不再总是为了不是第一而伤心。
QQ316679418.欢迎大家沟通交流


IP属地:山东1楼2016-01-11 14:34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