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忍受十月怀胎之苦,给我们生命?
是谁教会了我们,吖吖学语?
是谁用甘甜的乳汁,辛苦地哺育我们?
又是谁将自己的年华飞逝,换来了我们成长着的生命?
是亲爱的父母!是敬爱的老人!
母爱如水,滋润生长;
父爱如山,遮风挡雨。
父母对我们的爱,就像一杯咖啡,
静静地向周围弥漫,特殊的芳香,
它的味道稍带苦涩,而它的糖份却积存在杯底,
只有喝到最后,才能品出它那香甜的滋味。
走遍天涯海角,爷爷奶奶、爸爸妈妈,
是最美的风景,是最可爱的人们!
孝是众德之根,诸善之源,
孝是立身之本,齐家之宝,
孝是治国之道,兴国之基。
——导读
【第1句】中国是一个非常讲究“孝”字的国家,是一个很注重孝道的民族。古代的圣贤——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孟子等人,没有一个不教导人要孝顺父母,尊敬父母。没有一个不是自己努力去实践孝道。中国古代各种古典文学,也常有赞颂孝行和表达对父母的思念和爱戴的文字。让我们承接他们的伟大思想和行动,做一个懂“孝”的人,孝敬父母。
【第2句】生命是一种幸运,生命是一种奇迹。生命在茫茫宇宙中显得那么微不足道,但却是父母赠给我们最宝贵的财富。父母从孩子的生命诞生起,就期盼着他一生的精彩,为他忙碌,为他操劳。那是一种乐意的奉献,那是一种伟大的自觉,那是千万条爱河汇成的恩情之海。
【第3句】善孝为先,孝道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历朝历代的立国之本。一般表现为敬养父母、顺亲谏亲、生育后代、推恩及人、忠孝两全、缅怀先祖、光耀门庭等。如果人人心中长存仁孝心并推己及人,那么国泰民安天下大治。然而近代中国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孝道文化日渐没落,出现孝道观念淡漠,亲情冷淡,甚至发生弃老遗亲,欺老凌弱的现象,所以在当下的社会弘扬孝道文化意义重大。
【第4句】“可怜天下父母心。”有谁能感受到,胎儿躁动时父亲幸福的抚摸?有谁能感受到,一朝分娩时母亲忍受的痛苦?当一个婴儿呱呱坠地的时候,父母是满怀激动的欢笑;当襁褓中的婴儿不停地啼哭,父母表现最多的是耐心;当我们咿呀学语,叫出第一声“爸爸”、“妈妈”的时候,父母回赠我们的是无数的亲吻;当我们受到挫折或充满委屈时,父母的宽慰会及时抚平我们心灵的创伤,赋予我们重新站起来的勇气……可以说,父母的关怀带给我们无尽的快乐,父母的慈爱伴随我们健康成长,父母是庇佑我们一生的“神”。
【第5句】“孝”是中华文化传统提倡的行为,指儿女的行为应尊重父母、家里的长辈以及先人的良心意愿,不至于行差踏错而使他们蒙羞,是一种稳定伦常关系表现。孝顺被认为是中华文化中重要的美德之一,也是儒家家庭伦理的核心,且很多故事皆以“孝顺”为主图,《二十四孝》是这些故事中最为知名的其中之一。华人彼此间常常会很有不一样的宗教信仰,但孝顺的观念在华人之间是共通的,对家庭的尊重的观念,是所有华人的共同点。
【第6句】“百善孝为先。”父母无私的爱并不希图什么回报,但做子女的却不能忘本,失去了一颗感恩的心,缺乏了孝敬父母的意愿和行动。当父母步入中年、逐渐衰老时,他们需要我们的帮助和支持。当你把第一次亲手煎的鸡蛋端给父母品尝的时候,父母感觉是很香很香的;当你把一杯热茶端给下班归来疲惫不堪的父母时,父母喝起来是很甜很甜的;当你学会洗衣服、起床叠被、整理屋子时,父母会感觉到你长大了……孝敬父母是一种亲情,是一种爱,是一种美德,是家庭和谐、社会和谐的音符,是天下所有子女应遵循的道德规范。
【第7句】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孝道文化在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修身养性。从个体来讲,孝道是修身养性的基础。通过践行孝道,每个人的道德可以完善。否则,失去孝道,就失去做人的最起码的德性。融合家庭。从家庭来说,实行孝道,可以长幼有序,规范人伦秩序,促进家庭和睦。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稳定则社会稳定,家庭不稳定则社会不稳定。故此,儒家非常重视家庭的作用,强调用孝道规范家庭。在新时代,强调子女尊敬和赡养老年父母具有同样重要的作用。
【第8句】“孝为德之本。”由孝敬父母衍生开去,就是博爱,就是学会爱他人,爱人民,爱祖国,爱人类。每个人出生在家乡故土,在祖国这个大家庭中成长,他都应该饮水思源、知恩图报,都应具有桑梓之情、赤子之心,长大后要报效家乡、报效祖国和人民。由孝道推衍开去,一个正直的人,还应该明白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扶贫济困,除恶扬善,让世界充满爱,让社会充满真诚、善良和美好,让人们都生活在温馨和谐的环境之中。这就是大忠大孝,这就是孝行天下,这就是“天下为公”。
【第9句】一个人有了孝,就有了仁爱之心,他自然就会对社会上的丑恶现象疾恶如仇,由此而产生正义的情感;有了感恩之心,才能由衷地产生恭敬之心,用恭敬之心待人接物是表现为有礼而不轻漫;有了感恩之心,做事自然会用心,只有用心,才能开启智慧;有了感恩之心,与人交往自然就会诚信无欺。现在商业上的信用危机,思想的根源在于经营者不承认自己的“成功”是靠别人的“成全”,对社会、对他人不存有感恩之心。所谓五德:仁、义、礼、智、信,人的优良品德都是由这种感恩之心而来的。他教我们做一个懂“孝道,孝德,感恩”的人。
【第10句】传统孝观念不仅要求子女对父母尽奉养的义务,更重要的是子女对父母有敬爱之心。孔子对“敬亲”特别重视,而且把能否敬爱父母作为人与畜、君子与小人的区别。“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传统孝观念中,敬亲是比养亲更高层次的孝。只有上升到敬亲,才能算真正的孝。
【第11句】从羊有跪乳之恩到李密《陈情表》侍亲至孝,从鸦有反哺之孝到孔子“百善孝为先”。感恩敬孝,一直是中华传统之美德,更是是做人之基本准则。胸怀感恩敬孝之心,饮水思源,进而知恩尽孝不忘本,均乃中华孝道之本,也为徳之本。敬孝不仅是人之美德,也是中国人品德形成基础,更是当今政治文明、经济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不可忽视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力量。
【第12句】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孝道文化在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 报国敬业。孝道推崇忠君思想,倡导报国敬业。在封建时代,君与国有时候是同一个意思。据此,儒家认为,实行孝道,就必须在家敬父母,在外事公卿,达于至高无上的国君。凝聚社会。儒家思想产生于乱世。孝道的思想可以规范社会的行为,建立礼仪的一些制度,调节人际关系,从而凝聚社会,达到天下一统,由乱达治。客观地讲,孝道思想为封建社会维持其社会稳定提供了意识形态,为中国的一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第13句】百善孝为先。因此,立身行道的一切几乎都被看作是孝。要立身必须首先存身,即保全自己的身体。因为“身也者,父母之遗体也,行父母之遗体,敢不敬乎?”(《礼记.祭义》)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孝经.开宗明义章》)意思是说,自己的身体是父母遗留下来的,如果毁伤了自己的身体就等于毁伤父母的遗体,就是不孝。
【第14句】敬孝,一直是社会与家庭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敬孝,也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自然情感。我们每个人都会垂垂老去,今日敬孝他人,他日被人敬孝!古人对“孝道”极为重视的,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就提出了“百善孝为先”理念,不仅如此,古代也更有举孝廉之说,也就是用“孝廉”来选拔官员。古人认为:“忠臣必出孝悌之家”。即一个真正懂得孝亲的人,都会有一颗感恩心,诚敬心,也会形成重情重义、感恩思源的价值观。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也曾深情感叹:生我者父母也。敬孝感恩之情,溢于言表。伟人思想,我们可以仰望,更可以为榜样。
【第15句】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孝道贯穿其中,何为“孝道”?“善事父母为孝”;“子爱利亲谓之孝”。因而孝就是子女对父母的一种善行和美德,是家庭中晚辈在处理与长辈的关系时应该具有的道德品质和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孝心没有具体的表现内容,它可以是对父母长辈语气温柔的一声问候、一个祝福,甚至一个眼神,也可以是对家人的一丝挂念,常回家看看这些都会成为父母永远温馨的回忆。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石和核心,它既是做人的准则,也是安身立命之根本。
【第16句】传统孝观念不仅要求子女立身,而且在立身的基础上要立德、立言、立功, “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孝经.开宗明义章》)子女们寒窗苦读,跻身仕途,求取功名,为的是秉承父志,善继善述,实现父母对子女的希望,“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 (《中庸》)。为的是保持家风淳朴,维护家道兴旺,为父母、为家庭取得荣誉,延续父母、家庭及家族的生命。光宗耀祖,光大宗门,这是传统孝道对子女在家庭伦理范围内的最高要求。
【第17句】孟子也说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其意思就是在人与人相处中,应当推己及人,推恩及人,使孝道得以升华。最终上升至社会的友爱温馨、和谐安定。在我们当今社会,和谐稳定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大业重要保证,而维护和谐,也是需要这种由此及彼,胸怀至诚感恩之心。感恩与和谐相伴,感恩之心会有力的化解人与人之间的鸿沟,甚至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一个心怀感恩的人,他一定会善待生活,善待他人,积极的面对各种困难的。
【第18句】孝忠相通,孝始忠结。孔子说:“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曾子说:“孝子善事君。”把对父母的孝心转化为对国家的忠心,把对家的责任感转移对国的责任感,这是儒家孝道观的一大特点。自古忠臣多出于孝子,尽孝与尽忠是相辅相成的,孝与忠有着内在联系和共同本质的“两位一体”。小家与大家本质相通。
【第19句】一个孝字全家安,为人需当孝父母。 朋友们,孝敬父母不能等,我们经常会感性的说,等我有钱了,我要大把大把的塞给爹娘,让老人家坐在钱堆上随便花;等我有时间了,带着爸爸妈妈,游完国内,游国外,让爸爸妈妈在有生之年潇洒个痛快!其实,那是不现实也是不可能的,等到我们真的把钱挣到手了,家里的爹娘的牙还能啃得动青包米吗?等我们有时间了,想带着爹娘去周游世界,他们还能上得去飞机吗?等我们有……爹娘还……当我们静下心来好好的想一想时,对爹娘的孝心,其实不就是在我们平时的“滋润”中完成的吗?
【第20句】始终抱着感恩父母的心。天下没有不是的父母。我们一定要对父母抱着感恩的心,去孝敬他们,这不是闭着眼睛,父母说什么就是什么,不管他们做了什么错事,是怎么样不对,天下没有不是的父母。很多不是的父母,我们还是要尊敬他们;不是尊敬、同意他们的错误,而是尊敬他这个人。我们可以不同意他的错误,可以在他的错误问题上和他们去谈,去解决问题;但是我们对他的态度是要尊敬的。没有他们就没有你,始终抱着感恩的心去看待他们。
是谁教会了我们,吖吖学语?
是谁用甘甜的乳汁,辛苦地哺育我们?
又是谁将自己的年华飞逝,换来了我们成长着的生命?
是亲爱的父母!是敬爱的老人!
母爱如水,滋润生长;
父爱如山,遮风挡雨。
父母对我们的爱,就像一杯咖啡,
静静地向周围弥漫,特殊的芳香,
它的味道稍带苦涩,而它的糖份却积存在杯底,
只有喝到最后,才能品出它那香甜的滋味。
走遍天涯海角,爷爷奶奶、爸爸妈妈,
是最美的风景,是最可爱的人们!
孝是众德之根,诸善之源,
孝是立身之本,齐家之宝,
孝是治国之道,兴国之基。
——导读
【第1句】中国是一个非常讲究“孝”字的国家,是一个很注重孝道的民族。古代的圣贤——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孟子等人,没有一个不教导人要孝顺父母,尊敬父母。没有一个不是自己努力去实践孝道。中国古代各种古典文学,也常有赞颂孝行和表达对父母的思念和爱戴的文字。让我们承接他们的伟大思想和行动,做一个懂“孝”的人,孝敬父母。
【第2句】生命是一种幸运,生命是一种奇迹。生命在茫茫宇宙中显得那么微不足道,但却是父母赠给我们最宝贵的财富。父母从孩子的生命诞生起,就期盼着他一生的精彩,为他忙碌,为他操劳。那是一种乐意的奉献,那是一种伟大的自觉,那是千万条爱河汇成的恩情之海。
【第3句】善孝为先,孝道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历朝历代的立国之本。一般表现为敬养父母、顺亲谏亲、生育后代、推恩及人、忠孝两全、缅怀先祖、光耀门庭等。如果人人心中长存仁孝心并推己及人,那么国泰民安天下大治。然而近代中国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孝道文化日渐没落,出现孝道观念淡漠,亲情冷淡,甚至发生弃老遗亲,欺老凌弱的现象,所以在当下的社会弘扬孝道文化意义重大。
【第4句】“可怜天下父母心。”有谁能感受到,胎儿躁动时父亲幸福的抚摸?有谁能感受到,一朝分娩时母亲忍受的痛苦?当一个婴儿呱呱坠地的时候,父母是满怀激动的欢笑;当襁褓中的婴儿不停地啼哭,父母表现最多的是耐心;当我们咿呀学语,叫出第一声“爸爸”、“妈妈”的时候,父母回赠我们的是无数的亲吻;当我们受到挫折或充满委屈时,父母的宽慰会及时抚平我们心灵的创伤,赋予我们重新站起来的勇气……可以说,父母的关怀带给我们无尽的快乐,父母的慈爱伴随我们健康成长,父母是庇佑我们一生的“神”。
【第5句】“孝”是中华文化传统提倡的行为,指儿女的行为应尊重父母、家里的长辈以及先人的良心意愿,不至于行差踏错而使他们蒙羞,是一种稳定伦常关系表现。孝顺被认为是中华文化中重要的美德之一,也是儒家家庭伦理的核心,且很多故事皆以“孝顺”为主图,《二十四孝》是这些故事中最为知名的其中之一。华人彼此间常常会很有不一样的宗教信仰,但孝顺的观念在华人之间是共通的,对家庭的尊重的观念,是所有华人的共同点。
【第6句】“百善孝为先。”父母无私的爱并不希图什么回报,但做子女的却不能忘本,失去了一颗感恩的心,缺乏了孝敬父母的意愿和行动。当父母步入中年、逐渐衰老时,他们需要我们的帮助和支持。当你把第一次亲手煎的鸡蛋端给父母品尝的时候,父母感觉是很香很香的;当你把一杯热茶端给下班归来疲惫不堪的父母时,父母喝起来是很甜很甜的;当你学会洗衣服、起床叠被、整理屋子时,父母会感觉到你长大了……孝敬父母是一种亲情,是一种爱,是一种美德,是家庭和谐、社会和谐的音符,是天下所有子女应遵循的道德规范。
【第7句】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孝道文化在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修身养性。从个体来讲,孝道是修身养性的基础。通过践行孝道,每个人的道德可以完善。否则,失去孝道,就失去做人的最起码的德性。融合家庭。从家庭来说,实行孝道,可以长幼有序,规范人伦秩序,促进家庭和睦。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稳定则社会稳定,家庭不稳定则社会不稳定。故此,儒家非常重视家庭的作用,强调用孝道规范家庭。在新时代,强调子女尊敬和赡养老年父母具有同样重要的作用。
【第8句】“孝为德之本。”由孝敬父母衍生开去,就是博爱,就是学会爱他人,爱人民,爱祖国,爱人类。每个人出生在家乡故土,在祖国这个大家庭中成长,他都应该饮水思源、知恩图报,都应具有桑梓之情、赤子之心,长大后要报效家乡、报效祖国和人民。由孝道推衍开去,一个正直的人,还应该明白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扶贫济困,除恶扬善,让世界充满爱,让社会充满真诚、善良和美好,让人们都生活在温馨和谐的环境之中。这就是大忠大孝,这就是孝行天下,这就是“天下为公”。
【第9句】一个人有了孝,就有了仁爱之心,他自然就会对社会上的丑恶现象疾恶如仇,由此而产生正义的情感;有了感恩之心,才能由衷地产生恭敬之心,用恭敬之心待人接物是表现为有礼而不轻漫;有了感恩之心,做事自然会用心,只有用心,才能开启智慧;有了感恩之心,与人交往自然就会诚信无欺。现在商业上的信用危机,思想的根源在于经营者不承认自己的“成功”是靠别人的“成全”,对社会、对他人不存有感恩之心。所谓五德:仁、义、礼、智、信,人的优良品德都是由这种感恩之心而来的。他教我们做一个懂“孝道,孝德,感恩”的人。
【第10句】传统孝观念不仅要求子女对父母尽奉养的义务,更重要的是子女对父母有敬爱之心。孔子对“敬亲”特别重视,而且把能否敬爱父母作为人与畜、君子与小人的区别。“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传统孝观念中,敬亲是比养亲更高层次的孝。只有上升到敬亲,才能算真正的孝。
【第11句】从羊有跪乳之恩到李密《陈情表》侍亲至孝,从鸦有反哺之孝到孔子“百善孝为先”。感恩敬孝,一直是中华传统之美德,更是是做人之基本准则。胸怀感恩敬孝之心,饮水思源,进而知恩尽孝不忘本,均乃中华孝道之本,也为徳之本。敬孝不仅是人之美德,也是中国人品德形成基础,更是当今政治文明、经济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不可忽视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力量。
【第12句】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孝道文化在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 报国敬业。孝道推崇忠君思想,倡导报国敬业。在封建时代,君与国有时候是同一个意思。据此,儒家认为,实行孝道,就必须在家敬父母,在外事公卿,达于至高无上的国君。凝聚社会。儒家思想产生于乱世。孝道的思想可以规范社会的行为,建立礼仪的一些制度,调节人际关系,从而凝聚社会,达到天下一统,由乱达治。客观地讲,孝道思想为封建社会维持其社会稳定提供了意识形态,为中国的一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第13句】百善孝为先。因此,立身行道的一切几乎都被看作是孝。要立身必须首先存身,即保全自己的身体。因为“身也者,父母之遗体也,行父母之遗体,敢不敬乎?”(《礼记.祭义》)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孝经.开宗明义章》)意思是说,自己的身体是父母遗留下来的,如果毁伤了自己的身体就等于毁伤父母的遗体,就是不孝。
【第14句】敬孝,一直是社会与家庭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敬孝,也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自然情感。我们每个人都会垂垂老去,今日敬孝他人,他日被人敬孝!古人对“孝道”极为重视的,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就提出了“百善孝为先”理念,不仅如此,古代也更有举孝廉之说,也就是用“孝廉”来选拔官员。古人认为:“忠臣必出孝悌之家”。即一个真正懂得孝亲的人,都会有一颗感恩心,诚敬心,也会形成重情重义、感恩思源的价值观。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也曾深情感叹:生我者父母也。敬孝感恩之情,溢于言表。伟人思想,我们可以仰望,更可以为榜样。
【第15句】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孝道贯穿其中,何为“孝道”?“善事父母为孝”;“子爱利亲谓之孝”。因而孝就是子女对父母的一种善行和美德,是家庭中晚辈在处理与长辈的关系时应该具有的道德品质和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孝心没有具体的表现内容,它可以是对父母长辈语气温柔的一声问候、一个祝福,甚至一个眼神,也可以是对家人的一丝挂念,常回家看看这些都会成为父母永远温馨的回忆。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石和核心,它既是做人的准则,也是安身立命之根本。
【第16句】传统孝观念不仅要求子女立身,而且在立身的基础上要立德、立言、立功, “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孝经.开宗明义章》)子女们寒窗苦读,跻身仕途,求取功名,为的是秉承父志,善继善述,实现父母对子女的希望,“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 (《中庸》)。为的是保持家风淳朴,维护家道兴旺,为父母、为家庭取得荣誉,延续父母、家庭及家族的生命。光宗耀祖,光大宗门,这是传统孝道对子女在家庭伦理范围内的最高要求。
【第17句】孟子也说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其意思就是在人与人相处中,应当推己及人,推恩及人,使孝道得以升华。最终上升至社会的友爱温馨、和谐安定。在我们当今社会,和谐稳定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大业重要保证,而维护和谐,也是需要这种由此及彼,胸怀至诚感恩之心。感恩与和谐相伴,感恩之心会有力的化解人与人之间的鸿沟,甚至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一个心怀感恩的人,他一定会善待生活,善待他人,积极的面对各种困难的。
【第18句】孝忠相通,孝始忠结。孔子说:“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曾子说:“孝子善事君。”把对父母的孝心转化为对国家的忠心,把对家的责任感转移对国的责任感,这是儒家孝道观的一大特点。自古忠臣多出于孝子,尽孝与尽忠是相辅相成的,孝与忠有着内在联系和共同本质的“两位一体”。小家与大家本质相通。
【第19句】一个孝字全家安,为人需当孝父母。 朋友们,孝敬父母不能等,我们经常会感性的说,等我有钱了,我要大把大把的塞给爹娘,让老人家坐在钱堆上随便花;等我有时间了,带着爸爸妈妈,游完国内,游国外,让爸爸妈妈在有生之年潇洒个痛快!其实,那是不现实也是不可能的,等到我们真的把钱挣到手了,家里的爹娘的牙还能啃得动青包米吗?等我们有时间了,想带着爹娘去周游世界,他们还能上得去飞机吗?等我们有……爹娘还……当我们静下心来好好的想一想时,对爹娘的孝心,其实不就是在我们平时的“滋润”中完成的吗?
【第20句】始终抱着感恩父母的心。天下没有不是的父母。我们一定要对父母抱着感恩的心,去孝敬他们,这不是闭着眼睛,父母说什么就是什么,不管他们做了什么错事,是怎么样不对,天下没有不是的父母。很多不是的父母,我们还是要尊敬他们;不是尊敬、同意他们的错误,而是尊敬他这个人。我们可以不同意他的错误,可以在他的错误问题上和他们去谈,去解决问题;但是我们对他的态度是要尊敬的。没有他们就没有你,始终抱着感恩的心去看待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