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此三句 都比较简明而少什么深意了,是儒家所谓君子和仁人的一般素质的要求和培养方法,即不要花言巧语的虚伪,做表面形式功夫,否则就难免沦为不仁的那种人;每天都要反省自己,为老板领导办事够不够忠心?有没有夹带私货和打小算盘?与朋友交往说话有没有信用?老师教的是不是都复习了呢?
此种语气听来熟悉, 千载之下,政治导员训学生,领导批评下属,父母长辈责备子女小辈,和任何装逼的嘴脸口气,都大抵无二。其说的道理,倒也都是浅白的,再解释都嫌絮烦腻歪。但同时又必须承认,是绝对实际中难为的。就是教训别人该如此的那些人,轮到自己的利害关头,一样是该做不到还是做不到。所以以其做不到而时时挂在嘴边而论,倒是很容易应了第一句‘巧言令色’的所指了。
第三句,是孔子教导学生,以后如有机会为一个中等诸侯国掌管国事,一定要谨慎严肃、诚实无私、为主上和民众节约用度资财,驱使百姓搞基础建设不要误了农时。反映了其爱民和忠君的思想,现实里,对于各级官员、公务员和其他一切掌握一定权力而替别人做事看管财产的人,都应该看看两千年前的教诲,而自行对照一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