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朱良春治疗肾病,用药多有独到经验。笔者特简介如下:
附子
朱良春认为:“附子温五脏之阳,善用益之,滥用误之。”附子温肾阳,既用于肾阳虚惫,不能化气行水,尿少所致之水肿(如人参汤、真武汤);又用于虚劳,夜尿频多,腰痛神疲之证(如金匾肾气丸)。此外,在治疗泌尿系结石方中稍佐附子3~5克,有增强排石之功。
且临床应用时先从小剂量(3~6克)开始,再逐步加大剂量,一般以30克为度;取效后不必再加大剂量,亦可同样采取递减的方式,慢慢减下来。一定剂量范围内“量”、“效”成正比。
朱良春常用制附子,如需生用者必须先煎半小时,煎时加生姜3~5片,或再加入蜂蜜1匙同煎更好,以口尝不麻为度。
桑螵蛸
朱良春认为桑螵蛸具有补肾助阳、固精缩尿之功,是补肾助阳、固精止遗、缩尿束带的常用药。《本经》谓其主治“伤中,疝瘕,阴痿,益精生子。女子血闭腰痛,通五淋,利小便水道。”《别录》补充说:“疗男子虚损,五脏气微,梦寐失精,遗溺。”适用于肾阳不足而致之遗尿、溲频、虚性带下及遗精、早泄、阳痿等症。
《本经》中“通五淋,利小便水道”,则系指肾气不充而致者,肾阳得振,气化则能出矣;故既能缩尿,又能通淋利水。
若治遗尿:他常取本品配合缩泉丸(乌药、益智仁、山药),有较佳之疗效。成人因肾阳亏虚,下元失固而致之遗尿失禁者,亦可配合仙灵脾、覆盆子、金樱子、露蜂房、益智仁等应用。
若治阳痿:肾阳亏虚而致之阳痿,可取本品配合温阳益肾、振痿固摄之品如熟地黄、仙灵脾、枸杞子、巴戟天、肉苁蓉、露蜂房等。
对于遗精、虚劳盗汗:二者均需由阳虚而引起者始能用之;如系肾阴不充者,又当滋肾养阴,不可予此温肾助阳之剂也。《外台秘要》用桑螵蛸、白龙骨等分,研极细末,每服6克,1日2次,甚为合拍。
如是肾虚腰痛:本品有温肾助阳之功,故肾虚腰痛,配合补肾壮腰之品如熟地黄、补骨脂、肉苁蓉、露蜂房、鹿角霜、紫河车等,疗效较佳。
乌药
乌药具有解痉排石,温肾缩尿作用。朱良春用此治疗肾及膀胱结石所致之肾绞痛,取乌药30克,金钱草90克煎服,有解痉排石之功,屡收显效。乌药常用量为10克左右,但治肾绞痛需用至30克始佳,轻则无效。此乃他的独到经验。
乌药伍益智仁、山药为“缩泉丸”(《妇人良方》),乃治肾经虚寒、小便滑数之名方,对老人尿频、小儿遗尿而偏阳虚者,有温肾祛寒、固涩小便之功。
益母草
益母草味辛微苦,性微寒,长于活血祛瘀,为妇女经事不调、产后瘀阻腹痛诸疾之要药。但朱良春常用于降压、利水消肿及治疗急慢性肾炎。
降压:主要适用于肾病患者中肝阳偏亢之高血压。
他曾制“益母降压汤”,药用益母草60克,杜仲12克,桑寄生20克,甘草5克。头痛甚者加夏枯草、生白芍各12克,钩藤20克,生牡蛎30克;阴伤较著者加女贞子12克,川石斛、生地各15克。
消肿:用益母草利水消肿,必须大剂量。他曾验证:若每日用30~45克时,利尿作用尚不明显,用至60~120克时(儿童酌减),始见佳效。
对急、慢性肾炎:益母草90克,泽兰叶15克,白槿花15克,生甘草5克。风邪未罢,肺气不宣加生麻黄5克;内热较甚加生大黄5克,生黄柏10克;气血虚弱加当归10克,生黄芪15克。
刘寄奴
由于刘寄奴有良好的活血化瘀利水作用,因此可用于治疗瘀阻溺癃症,尤适用于前列腺肥大引起之溺癃或尿闭。前列腺肥大引起之溺癃,常见于老年患者,其时阴阳俱损,肾气亏虚,气化不行,瘀浊逗留,呈现本虚标实之症。若一见小便不利,即予大剂淡渗利尿,不仅治不中鹄,抑或伤阴伤阳,诚为智者所不取。
朱良春治此症,抓住肾气不足,气虚瘀阻这一主要病机,采用黄芪与刘寄奴相伍,以益气化瘀;配合熟地、山药、山茱萸补肾益精;琥珀化瘀通淋,沉香行下焦气滞,王不留行迅开膀胱气闭,组成基本方剂,灵活化裁。如瘀阻甚者,加肉桂、丹皮和营祛瘀;阳虚加仙灵脾、鹿角霜温补肾阳;下焦湿热加败酱草、赤芍泄化瘀浊,收效较著。
白槿花
又称木槿花,《本草纲目》云“利小便、除湿热”。朱良春治疗急性泌尿系统感染,常以此品配合生地榆、生槐角、生地黄、白花蛇舌草等,每收捷效。
若肾盂肾炎,则以滋肾阴、泄湿热为主要手段,采用知柏地黄配合白槿花、生地榆、生槐角、血余炭等,因症活用。至于此证久延,阴伤及阳,而湿热未清者,需把握主次,明辨标本,其制方一面用淫羊藿、仙茅、生熟地、山药等培补肾阴肾阳,一面用白槿花、白花蛇舌草、茜草根、乌贼骨等泄化下焦瘀浊,其效可操胜券。
基于白槿花能泄化下焦瘀浊这一特定作用,他常用其治疗肾炎,只要辨证确切即可见效。如治疗肾炎,朱良春说:“白槿花常与龙葵并用,二物性皆滑利,滑可去着,能祛肾间湿热,排泄瘀浊毒素,邪去则正自安也。”二物祛邪又不伤阴,非淡渗之属所可同日而语。
地榆
朱良春治淋常用生地榆,并视为常规药品。他将这味善治下焦血分湿热之药,扩展用于治疗下焦气分淋证,实为一大创新。生地榆所以能治淋者,一者盖缘其能解毒抗菌消炎;
附子
朱良春认为:“附子温五脏之阳,善用益之,滥用误之。”附子温肾阳,既用于肾阳虚惫,不能化气行水,尿少所致之水肿(如人参汤、真武汤);又用于虚劳,夜尿频多,腰痛神疲之证(如金匾肾气丸)。此外,在治疗泌尿系结石方中稍佐附子3~5克,有增强排石之功。
且临床应用时先从小剂量(3~6克)开始,再逐步加大剂量,一般以30克为度;取效后不必再加大剂量,亦可同样采取递减的方式,慢慢减下来。一定剂量范围内“量”、“效”成正比。
朱良春常用制附子,如需生用者必须先煎半小时,煎时加生姜3~5片,或再加入蜂蜜1匙同煎更好,以口尝不麻为度。
桑螵蛸
朱良春认为桑螵蛸具有补肾助阳、固精缩尿之功,是补肾助阳、固精止遗、缩尿束带的常用药。《本经》谓其主治“伤中,疝瘕,阴痿,益精生子。女子血闭腰痛,通五淋,利小便水道。”《别录》补充说:“疗男子虚损,五脏气微,梦寐失精,遗溺。”适用于肾阳不足而致之遗尿、溲频、虚性带下及遗精、早泄、阳痿等症。
《本经》中“通五淋,利小便水道”,则系指肾气不充而致者,肾阳得振,气化则能出矣;故既能缩尿,又能通淋利水。
若治遗尿:他常取本品配合缩泉丸(乌药、益智仁、山药),有较佳之疗效。成人因肾阳亏虚,下元失固而致之遗尿失禁者,亦可配合仙灵脾、覆盆子、金樱子、露蜂房、益智仁等应用。
若治阳痿:肾阳亏虚而致之阳痿,可取本品配合温阳益肾、振痿固摄之品如熟地黄、仙灵脾、枸杞子、巴戟天、肉苁蓉、露蜂房等。
对于遗精、虚劳盗汗:二者均需由阳虚而引起者始能用之;如系肾阴不充者,又当滋肾养阴,不可予此温肾助阳之剂也。《外台秘要》用桑螵蛸、白龙骨等分,研极细末,每服6克,1日2次,甚为合拍。
如是肾虚腰痛:本品有温肾助阳之功,故肾虚腰痛,配合补肾壮腰之品如熟地黄、补骨脂、肉苁蓉、露蜂房、鹿角霜、紫河车等,疗效较佳。
乌药
乌药具有解痉排石,温肾缩尿作用。朱良春用此治疗肾及膀胱结石所致之肾绞痛,取乌药30克,金钱草90克煎服,有解痉排石之功,屡收显效。乌药常用量为10克左右,但治肾绞痛需用至30克始佳,轻则无效。此乃他的独到经验。
乌药伍益智仁、山药为“缩泉丸”(《妇人良方》),乃治肾经虚寒、小便滑数之名方,对老人尿频、小儿遗尿而偏阳虚者,有温肾祛寒、固涩小便之功。
益母草
益母草味辛微苦,性微寒,长于活血祛瘀,为妇女经事不调、产后瘀阻腹痛诸疾之要药。但朱良春常用于降压、利水消肿及治疗急慢性肾炎。
降压:主要适用于肾病患者中肝阳偏亢之高血压。
他曾制“益母降压汤”,药用益母草60克,杜仲12克,桑寄生20克,甘草5克。头痛甚者加夏枯草、生白芍各12克,钩藤20克,生牡蛎30克;阴伤较著者加女贞子12克,川石斛、生地各15克。
消肿:用益母草利水消肿,必须大剂量。他曾验证:若每日用30~45克时,利尿作用尚不明显,用至60~120克时(儿童酌减),始见佳效。
对急、慢性肾炎:益母草90克,泽兰叶15克,白槿花15克,生甘草5克。风邪未罢,肺气不宣加生麻黄5克;内热较甚加生大黄5克,生黄柏10克;气血虚弱加当归10克,生黄芪15克。
刘寄奴
由于刘寄奴有良好的活血化瘀利水作用,因此可用于治疗瘀阻溺癃症,尤适用于前列腺肥大引起之溺癃或尿闭。前列腺肥大引起之溺癃,常见于老年患者,其时阴阳俱损,肾气亏虚,气化不行,瘀浊逗留,呈现本虚标实之症。若一见小便不利,即予大剂淡渗利尿,不仅治不中鹄,抑或伤阴伤阳,诚为智者所不取。
朱良春治此症,抓住肾气不足,气虚瘀阻这一主要病机,采用黄芪与刘寄奴相伍,以益气化瘀;配合熟地、山药、山茱萸补肾益精;琥珀化瘀通淋,沉香行下焦气滞,王不留行迅开膀胱气闭,组成基本方剂,灵活化裁。如瘀阻甚者,加肉桂、丹皮和营祛瘀;阳虚加仙灵脾、鹿角霜温补肾阳;下焦湿热加败酱草、赤芍泄化瘀浊,收效较著。
白槿花
又称木槿花,《本草纲目》云“利小便、除湿热”。朱良春治疗急性泌尿系统感染,常以此品配合生地榆、生槐角、生地黄、白花蛇舌草等,每收捷效。
若肾盂肾炎,则以滋肾阴、泄湿热为主要手段,采用知柏地黄配合白槿花、生地榆、生槐角、血余炭等,因症活用。至于此证久延,阴伤及阳,而湿热未清者,需把握主次,明辨标本,其制方一面用淫羊藿、仙茅、生熟地、山药等培补肾阴肾阳,一面用白槿花、白花蛇舌草、茜草根、乌贼骨等泄化下焦瘀浊,其效可操胜券。
基于白槿花能泄化下焦瘀浊这一特定作用,他常用其治疗肾炎,只要辨证确切即可见效。如治疗肾炎,朱良春说:“白槿花常与龙葵并用,二物性皆滑利,滑可去着,能祛肾间湿热,排泄瘀浊毒素,邪去则正自安也。”二物祛邪又不伤阴,非淡渗之属所可同日而语。
地榆
朱良春治淋常用生地榆,并视为常规药品。他将这味善治下焦血分湿热之药,扩展用于治疗下焦气分淋证,实为一大创新。生地榆所以能治淋者,一者盖缘其能解毒抗菌消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