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枪传吧 关注:68贴子:285
  • 16回复贴,共1

慢慢归纳老本评书《金枪传》里的道子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在整理征集焦赞杀人的谜语诗的时候才想起来,评书一直有道活和墨刻的区别,道活就是专业的师傅徒弟口传心授得来的,墨刻就是照着本子自己琢磨着说的。所谓道活,就是说,一代一代得有一些秘而不宣的真东西。当然,这些不宣的东西,在今天网络时代就不算什么了。以前,道活的东西,不会在整理文本的时候放到出版物里去。为什么要这么做呢?都刻到书里,说书的就没饭碗了。
焦赞杀人留诗的这首诗,出自明代小说,但是一直到今天,就没人说清楚过。刻书的时候艺人不说,整理者就没能写出来,这就是道活的保留。
重要的是,后来人能明白并欣赏到真的道活。
京剧和部分故事都涉及到一些问题,但许多书都说不明白道子的实际问题。我尽量整理一部分,请大家欣赏和鉴证,我在评书论坛里贴出文本本是为了找到同类的传人,可惜现在看来,这书很可能找不到同行人了。
一、迷信部分
赵匡胤黄袍加身,麾下大将王彦升杀周将韩通,韩通冤魂游至地府,遇亢金龙柴荣。君臣一点冤魂不灭,飘荡至九华山地藏菩萨处状告赤须火龙残暴不仁。
适逢王母瑶池会宴群仙,群仙争论古今兴亡之事。地藏王奉表上亢金龙柴荣、娄金狗韩通诉赤须火龙之状。玉帝察北海乌龙母已下界托生为辽国女皇萧银宗,必将祸乱中华,尚缺少良将辅佐,遂命亢金龙往生辽东森罗国托世为金龙王孟天能,娄金狗至沙陀托生大将师盖,日后辅助萧银宗在魏州困死赤须火龙。后赵匡胤被弟害死后,地藏引其真魂投胎宫闱,复为太宗太子咸平君。日后太宗病危,咸平执钺来见,惊死太宗。劫数既满,玉帝又派太乙真人下界助南北和。
汉钟离成道,至大同探亲飞剑斩黑虎,打破黑虎三魂(虎头、虎爪、虎尾)陆续下界,依次为史文斌、杨七郎、刘子玉,扶保赤须龙建立基业。后又有吕洞宾过淮河斩青鳞孽蛟,化身为三:韩昌、萧天佐、萧天佑,辅助乌龙母称王北国。观音大士怜悯生灵涂炭,特说服白虎星君下凡托生杨六郎,火德星君托生孟良,水德天蓬元帅托生焦赞,九离朱雀星君托生穆桂英,真武玄元星君托生为王怀女。
说起杨六郎和韩昌的关系,实际上就是唐代的白虎和青龙的关系,所谓青龙四转世、白虎三投唐。
青龙星转世的单雄信死的时候发誓,三世不投唐!转世而为盖苏文,白虎转世为薛仁贵;再转世为苏宝童,白虎杀父为薛丁山;再转世为薛刚(这个很少见,没白虎克他);再转世为安禄山,白虎为郭子仪。后来在残唐书里青龙还曾转世为郭威,白虎前为王彦章,后为史弘肇,也说是高行周。嗨,这就乱啦!
所以说,白虎败青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杨六郎败韩昌,不是韩昌不努力,实在是天意如此。这就叫金尅木。可是六郎的克星呢?就是穆桂英,叫做火克金,也就是南帝尅西毒欧阳锋的道理,南火尅西金也!穆桂英只败过一次,就是王怀女,因为玄元主水,就是水尅火了。
这些东西,此前很少有人说的出来。这就是道活,是根筋。当然,在说岳里也说到赤须火龙含冤告状,托生为金兀术。这个和再次托生降世的说法是矛盾的。


IP属地:山东1楼2016-03-05 16:40回复
    二、杨家八虎的名字:
    当初杨令公是在北汉称臣,统兵拒宋,赵匡胤几次要收服杨家将,杨继业都不肯背主。后来遭受北国前后夹击,不得以兵退五台山,智聪长老是想告诉杨继业,你应当投归明主。老禅师先就知道赵匡胤在汴梁城里给火山王修造了府邸,府名无佞,楼题天波,就把这两个名字给嵌在偈语当中,他是要暗示杨继业,你应当扶保大宋开国太祖建功立业。后两句呢,辛勤劳苦,这你以后难免啊,镇北安边就是你杨家的责任。什么叫“李陵荣枯”呢?汉将李陵乃是名将李广之后,你杨继业也是,祖上三代扫北戍边,功名显赫……但也要加小心,你以无敌之名仕宋,难免要遭到宋朝宿将们的妒忌,所以你要小心将来会遭到李陵一般的下场。李陵怎么样?自以为名将之后,骁勇善战,称雄当世,被小人陷害,迫使孤军深入,退路无援,落得个身败名裂。长老这句话本来是告诫他,归宋以后要处处小心,小心不要走李陵的老路。后来杨继业归宋进京,一看,哟,果然是天波楼、无佞府,他就服了智聪老禅师了,这才把八个儿子的名字给改了。原来就是延字辈排下去的平、定、广、辉、德、昭、嗣、顺,后来求太祖皇帝单给每个人赐了个单字儿,就是后来的泰、正、高、贵、春、景、希、顺。这一段儿,很多书里都说不明白,今天给您说的这个是正本儿!说六郎杨延昭是姓杨名景字延昭?其实这是错的,按正本儿的说法,杨景和杨延昭都是他的名儿。
    ——多数民间评书、鼓书说本中不见此说,一般仅知八虎平、定、广、辉、德、昭、嗣、顺的名字,却不知道有泰、正、高、贵、春、景、希、顺的名与字。不少鼓词中也提到过六郎名景、七郎名希(熙)的说法,但不能全面解释其来由。在早期《杨家府演义》中曾提到,杨业归宋后为避八王赵德昭讳,为六郎赐名为景。清代江南评话中已经将此说延伸为八虎赐名,随后流传入戏曲,在清代宫廷大戏《昭代箫韶》中,此说得以全面保存。此说随部分话本流传民间,因缺少笔录文献的依据,字讹谐音,故逐渐残缺不全,知者渐少。
    以上是一段原文。说起这杨家八虎的姓名,是真道子,一般的说书人是说不清楚的,我以前也不完全了解。但是这一段有时候也被作为全书的开场,即从七星庙开始说,说到令公和太君冲撞七星北斗星君,专门来锁拿杨家子弟。到最后活下来的四郎、五郎、八郎都改了名字,最后六郎也化名任堂会才能躲过劫数。
    这是其中比较重要的道子,满足了前后的逻辑,宿命之论,单只六郎逃脱。


    IP属地:山东2楼2016-03-05 16:40
    回复
      六、关于回目:
      现在重新整理的回目比较接近原来演说时的形式,每回要说五回正书,以五回为一天必须完成的大书,完成一个大扣子。每一回之间是要休息片刻的。过去的回目都是四个字的,卷本是一个小周期,每两卷为一部,名称对仗合辙。
      已经完成的部分为:
      卷一 ……………………… 天齐庙 ……………………… 头本 金殿争印
      二本 巧调七郎
      三本 黑虎拦路
      四本 三虎听书
      五本 游庙观擂
      六本 登台打潘
      卷二 ……………………… 千秋报 ……………………… 头本 跳楼杀街
      二本 献宝观画
      三本 闹殿保本
      四本 开弓辨书
      五本 传枪斗宝
      六本 赌头夺关
      卷三 ……………………… 瓦桥关 ………………………头本 独镇草桥
      二本 八虎出征
      三本 五台降香
      头本 矫旨搬兵
      二本 闯桥撞幽
      六本 诓杀四门
      卷四 ……………………… 金沙滩 ……………………… 头本 替主赴会
      二本 双龙斗宴
      三本 血战沙滩
      四本 兵退卢沟
      五本 勾注会师
      六本 调兵表功
      卷五 ……………………… 两狼山 ……………………… 头本 二虎争锋
      二本 劫粮逼战
      三本 兵困两狼
      四本 百箭花标
      五本 托兆传枪
      六本 祭主碰碑
      卷六 ……………………… 永平安 ……………………… 头本 葬父会兄
      二本 夺营渡河
      三本 攒状进京
      四本 摆箭谏君
      五本 扫殿下边
      头本 雁门摘印


      IP属地:山东7楼2016-03-05 16:42
      回复
        十、杨七郎骂天齐
        再看杨七郎,也不管身后这些人怎么说,谁也不搭理,照旧念叨他自己的:“嗯……我求您这头一件,您要真是威灵在侧,现世现报?这贼子潘豹打死打伤这么多的无辜百姓,您就赶紧派下来神兵神将,您把他给索回去!他要是活不过今天,这才称得上是毫厘不爽,这才说的了是明察秋毫!这我才信您是真神,我认可花钱给您重修庙宇,再塑金身!他要是活过今天去?对不住您,别怨我回头拆你的庙、我还要砸你的泥胎像!啊?谁叫你今天受了七爷我的一跪,你不能白受!”好么,这是多大胆子?敢在东岳天齐大帝的驾前这么说话的,古往今来,就只有两位。今天跟您说的杨七郎,这是头一位,到后来还有一位,那就是南宋湖广汉阳府的书生胡迪胡梦蝶,这位也是真有胆子!进京赶考寄宿在杭州临安府的东岳天齐庙内,听庙里的老道给他讲了当年奸臣秦桧如何把岳飞害死在风波亭的前后真相。巧了,赶上这一天也是三月二十八,天齐庙庙会大开,胡迪心怀义愤,到天齐庙的岱岳殿里痛骂天齐大帝,骂完了还不过瘾,又到后头的阎君殿挨个骂十殿的阎王,一直骂到第五殿阎罗王秦广辉,越骂越气,拿笔墨来把门口儿的对子给改了,叫“天地有私,鬼神不公”,在阎罗殿的粉墙之上写下一首诗:
        湛湛青天真可欺,未曾起意神不知。
        善恶到头无报应,哪问来早和来迟。
        我今限你只三日,捉拿秦桧到阴司。
        三日之内若拿讫,一笔勾销永不提;
        三日之内拿不到,抽你筋来剥你皮。
        若问题诗是哪个,汉阳生员叫胡迪!
        据说就在他题诗之后的第三天晚上,胡迪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被地狱里的阎王召去,游遍了十八层地狱,一直看到秦桧和他的夫人王氏一起在地狱里受刑,瞧见俩小鬼一下一下往秦桧的后背上钉钉子。到第二天一早,胡迪就听说了,秦桧早上起床以后发现自己的背上生疮,脓血溃烂,没过几天,是一命呜呼!哎,这一段儿后来给编成了一段《胡迪骂阎》的书,在《说岳》这部书里您能听到。
        闲话少叙,今天七郎大骂天齐帝,这等于是给这天齐庙讨香火哪!他身后有一帮子香客一听他说的这番话,几个人儿一核计,“哎,兄弟,你别看这黑脸儿的大个子说的话忒放肆,可他说的在理!这三国舅潘豹在擂台上滥伤无辜,偏巧还是在这天齐庙?这哪儿见着报应啦?要这么说,咱这香上的就是冤!”“嘘……小声点儿,您这么说就不怕对神不敬?您就不怕遭报应?”“嗨?咱怕什么呀?他潘豹都没遭报应呢,咱们都是遵纪守法的良民?怕什么呢?”“嗯,也是啊?”“我说,咱们这香火钱先存着,等上一天!过了今天这……潘豹要是叫人给打败啦,这就说这还真是位真神,你我弟兄几人咱们再来补上!”“那要没死怎么办?”“那好办,这香火钱咱不就省下了吗?”结果过了没多会儿,七郎上台力劈潘豹!这潘豹还真没活过今天,打这儿起这天齐庙的香火就越来越旺!这还都是七郎给讨来的!“二一件,我求你点儿事,我呀!在家里憋得实在是难受,您能不能让北国的贼人早早出兵,让他们赶紧反下边关,他们不反,老没我七爷的用武之地!”又过了一个月,北国打来番书战表,杨七郎做了前部正印先锋官,这几位香客又有的说啦,这位天齐大帝实在是太灵啦!“三一件,对啦!有道是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光我一个人上阵杀敌没意思,我求求您,保佑我们兄弟八个和我的老严亲,我们父子九个人是一起出征,扫灭敌军,让我们能一块儿打上一场大仗!好重振我杨家将的赫赫军威!”
        好哇!你说的好哇!书中代言,按民间的说法儿,今日儿个是东岳天齐大帝的诞辰,别的时候不来今日儿个怹老人家得来!大帝在宝座上边儿听了杨七郎这一番话,知道,此乃上界虎头黑煞神降世分身,心说,我答应你,叫北国早早儿地造反,让你出兵去征杀,你自个儿一个人你还嫌不够热闹?这也好办!就叫你父子九人一同出征!可有一样儿,杨七郎,吾乃是执掌泰山阴司之神,我是收人的!管你死我管的着,管你生我可管不了!你父子九人一同出征,你可要知道,在我东岳大帝的令下,你们可是有去无回!


        IP属地:山东11楼2016-03-05 16:44
        回复
          十一、说杨七郎的性格
          七郎打小儿就好惹事,老给大人惹祸。那么说是因为他这个人霸道吗?就好打架斗殴?争强斗狠?都不是,是七郎这个人打小儿就爱管闲事儿,看不了有人受欺负,锄强扶弱。比方说吧,在大街上正溜达呢,瞧见大孩子欺负小孩儿,他自己也还是个小孩儿呢,他就敢愣磕磕地冲上去抱不平!可七郎嘴笨,跟人说不通理儿去,三说五说,说不过就动手儿,把人家给揍一顿。“你服不服吧?啊?我说的对不对?”他力气大啊,别说大孩儿了,就算是大人也拧巴不过他呀!都怕他。说在道边儿的茶棚里歇着,瞧见走道的不爱惜脚力,乱打乱骂,还给拴在太阳地儿里挨晒……小七郎就能走上前去把牲口给放了,本主要想找他的麻烦,还想说道说道呢,过来就能给个窝心捶,叫你躺地上半天儿起不来。还比如说正跟一帮小孩一块玩呢,有的说了,谁家谁家不像话,把院儿墙给垒在咱们素常玩儿的地方,这下咱们秋天就摘不着那几棵树上的柿子啦!七郎一听,这火儿就上来了,到那儿不问三七二十一,上去一脚,咣!就把人新垒起来的院墙给踹塌啦!这家儿人回头知道是怎么回子事儿了,不但不能恼,还得赶紧把这几棵柿子树给刨出来移栽到院子外边,然后才敢重新砌墙。可七郎自个儿从不欺负人,也就是好管个闲事儿,叫做打抱不平,豪侠仗义!七郎出世不久,正是宋朝启运开国,北国要联合北汉征南灭宋的节骨眼儿上。前文书说过,雪夜访普,老主爷定下了先南后北之计,派出使臣与北汉联盟通好。这会儿老王刘崇已然故去,接任的二代北汉王是刘崇的长子刘继元,刘继元和刘崇不一样,愿意和宋朝通好,征调杨继业远镇山后应州,把北边的门户给把好喽!那么令公去上任,老太君也得跟着,孩子们年岁还小的就不便跟着走了,只带走了大郎延平和二郎延定,从老三到老七就都留在了山后池州火塘山。所以说七郎小时候是跟爷爷一块儿住,金鼎湖火塘寨里里外外就这么些老街坊,都给火山王杨老千岁面子,七郎怎么闹,没人真计较,再加上老千岁也是护犊子,就喜欢七郎这个小孙子,出什么事也都给撑腰,七郎小时候在火塘山上过的还是很自在。
          不打仗的时候,每年过年令公和佘太君这两口子还得带着孩子回老家来给老山王拜年。回来一回,赶上孩子岁数大了,能耐也跟爷爷学的差不多了,就带走一个。三、四年就领走一个,一直到七郎十二岁这年,两口子照旧,带着在应州的孩子们回到火塘山拜年。到正月十五一过,两口儿要回应州了,就想跟老爷子提这个事,老千岁能不知道吗?可是自己非常喜欢这个老孙子,舍不得给带了走,就编了个瞎话,说自己这枪法还没教全呢,啊……你们再把孩子留我这儿再待上一年,我都教完了,赶明年或者是中秋节,你们俩能回来的时候再领走?老爷子这话都说到这儿了,杨继业能不答应吗?既然您喜欢这孩子,那就这样儿吧!劳您再给管教一年?两口儿又回应州去了。转年儿再来,还是这些话,啊?也不差这一年半载的,你们来年再来领吧?再过一年,这事就多了,高君佩打江南赶来搬请干爷爷去寿州解围。老千岁一指自己这胡子,傻孩子,你看爷爷我就快奔八十了,我哪儿还能上阵哪?我去不了,可是铜锤你替赵匡胤拿回来了,我这儿不派兵是不成,得了,调你三叔去打南唐吧,多咱帮着开国乾德天子灭了南唐,再叫他们回来!就这么着,杨继业和佘太君率领着几个能上阵的儿子一同出征下南唐去了,应州留给自己的好朋友大刀帅王贵,这边呢就把七郎给搁在火塘山又是两年。等到南唐归顺,七郎就十五岁了,杨继业和佘太君凯旋归来,老千岁太高兴了,庆功宴上开怀畅饮!大笑之中恍然辞世。杨继业要守孝三年,跟汉王辞去了应州总镇的军职,就在火塘山隐居了。
          好嘛,没过多少清闲日子呢,告状的就有登门儿的了,这些人也都很默契,到火塘寨来直接到账房取银子,得了钱磨头就走,什么话都不多说。佘太君瞧着纳闷儿,怎么老瞧着有人到自己家支银子,不知道是因为什么,还不是一拨儿人,四乡八镇的老轮换着。太君就留上心了,这一天实在是忍不住,把账房的先生叫到一边就问了,您这截长补短的老是给乡亲支银子出去……这是咱们家什么买卖儿?“嗨!夫人,您是老没在家不知道,这是老千岁在世的时候给定的规矩,甭管因为什么,七少爷在外无论是把人家的人……还是人家的东西给打坏了,叫我们立马给人支银子赔偿,叫事不过夜!这……都是七少爷在外边惹祸了,我们给人家交钱赔罪,该看病看病,东西坏了的,该修补的修补……”啊?老太君也是头回听说,赶紧找令公,咱这小七儿可叫你爸爸给惯坏了,你去瞅瞅去!到账房一查账目,令公可吓坏了,虽说七郎从来还没打死过人……可也就差没出人命啦!别的什么样儿的祸端他都敢惹啊!这孩子忒混了!他就认为这七郎是给老父亲宠坏了,这孩子毁了!哎呀,这孩子打架下手也忒重了?一动手就把人家胳膊撅折了,要不就是把人给摔个头破血流……令公暗自埋怨自己的老父亲,您这么做不是等于把孩子给骄纵坏了吗?令公年轻时候也是个暴躁脾气,把孩子抓过来一通狠揍!别的孩子受多重的伤,七郎就得挨多重的打。令公一打孩子,佘太君还得出来给解劝,哄七郎说你跟你爸爸说两句软话,你就说你下回不敢啦!这不就得了吗?可没想到,这孩子脾气随了他爷爷了,倍儿倔!说什么也不认错儿!“我是帮着人家打的,我不能让我的哥们儿受别人的欺负!孩儿我没错!”好么!这打可就越挨越瓷实了!


          IP属地:山东12楼2016-03-05 16:44
          回复
            要不怎么说这管教孩子,可千万不能靠打!老千岁杨衮对七郎就不靠打骂,每回有告状的来,他都好好地给人赔钱、赔笑脸儿,好好地问个始末缘由,问完了,知道不是七郎的错儿,从来不打不骂,还夸他,“你做的好!可是你下手没准儿。虽说某某某做的事情不对,你教训他也教训的对,可是孩子,你的力气太大了!你这手底下没准儿啊?人家再有错,也不至于折胳膊断腿呀?说明你这能耐练的还不怎么样!可见得你还得好好跟着爷爷练!”哎,老杨衮这么说,孩子能听进去。七郎也觉得自己是没准儿,挺不好意思,乖乖地跟爷爷学能耐,老千岁是趁这机会教他本事。可杨继业就没他爸这手儿,什么都不问呢,只要是一听说,这孩子又在外边儿惹祸了,不问青红皂白,提拎回家是抬手就打,张嘴就骂!一来二去,七郎就攒了一肚子的邪火儿!偏赶上太祖爷三下河东,兵困太原府,刘王叫三手将丁贵和国舅赵遂带上重礼到火塘山搬请救兵。钦差来到火塘山下,吹吹打打,大张旗鼓,到处赶人、轰人,欺压百姓。又叫七郎知道了,没等杨继业下山迎圣旨呢,自己抢先下山,把钦差国舅爷赵遂给揍了一顿。等丁贵和赵遂上山献礼,七郎有心要赶走这几个人,趁着酒席上几位离席用茶之际,悄悄摸进大厅把献来的礼品,什么汝州窑的瓷器吧、玉石的狮子吧、八宝玲珑灯吧……一股脑儿全都给砸了个粉粉碎!这回可把令公给惹急了,干脆叫人打造了一根铁索,把七郎牢牢地拴在了火塘山梅花庄内金鼎湖的湖心岛上——干脆给捆在一块太湖石上,就着这块金鼎相仿的大石头搭起来一座茅草棚,四面儿能挡风遮雨也就成了!饿了,有人给你送饭;困了,这儿有铺好的床铺,带着链子睡,旁边儿也有茅房,每天有家人来给打扫,反正就是不叫你出门儿惹祸!可是七郎眼瞧着自己的爸爸跟着丁贵他们走了,一去十多天,叔叔马荣哭着回来,跟自己的伯父、妈妈求救,说爸爸被困在卧龙坡,里无粮草是外无救兵,你们快去解救!七郎一听就急了,挣断了铁链子,快马加鞭一个人先闯出火塘山,马不停蹄来到太原府卧龙坡前,人还未到,照着宋军阵中帅字旗下就是一箭!正中潘仁美的脖颈,宋军大乱,七郎单枪匹马闯进卧龙坡,把爸爸给救出了重围。杨继业一瞧,这是十五岁的孩子呀!浑身是血,腰上还挂着自己给拴的铁链子?“啊?我儿!你,你你你,你分明能够挣脱铁索,又为何要等到今天才挣断铁链脱离牢笼?”“这是您和妈给拴的,我要非得给挣断,就得招你们生气。”嗨,令公这才知道,这孩子不是混人,自己是委屈孩子了。


            IP属地:山东13楼2016-03-05 16:45
            回复
              十七、三关二十四名排印指挥使
              明代小说《杨家府演义》、《北宋志传》中提到的十八名指挥使,经统计如下:
              岳胜、杨继宗(最后投来)、孟良、焦赞、陈林、柴干(敢)、郎千、郎万;
              王琪、孟得、丘珍、丘谦、管伯、关均、刘超、张盖、
              陈雄、谢勇、董铁鼓、姚鉄旗、宋铁棒、林铁枪、李玉、江海
              元明杂剧中的名单是目前所知最早的,在一般剧目中经常出现的是:
              岳胜、焦赞、孟良、李瑜、张盖
              单在《黄眉翁》这一出当中出现了全部的二十四员指挥使的名单:
              岳胜、焦赞、孟良、张盖、杨清、李钦、关津、关伯;
              刘朝、解用、姜廉、孟德、封广、封海、党千、党万;
              岳弘、焦顺、陈林、柴敢、郎千、郎万、金龙、金虎。
              清人王廷章等根据江苏评话改编的昆曲莲台本《昭代萧韶》剧本中重新编订二十四将:
              岳胜、孟良、焦赞、刘金龙、陈林、柴干、郎千、郎万;
              吕彪、邹重、王升、王义、张林、张英、宋茂、林荣;
              佘子光、徐仲、李虎、关冲、陆程、陈雷、刘超、张盖
              鼓词和民间戏曲零散出现了一些人名:
              孟良、焦赞、岳胜、杨清、陈林、柴干、王石、罗玉
              杭州评话《杨家将》
              杀人祖宗焦赞、放火外公孟良、金刀将刘启龙、花刀将岳胜、打虎将杨青、铁刀将胡浩明、过山龙李杰、爬山虎李武、白面郎君李豹、神天剑陈刚、杜爸爸杜雄洪、花上影熊德、铜金刚、铁太岁、催命判官、小李*崔志广、小李广崔志坚、天宝将、金枪将陈进、银枪将柴林
              宁波蛟川走书《杨家将》
              “金枪将”苏龙、“神锤将”王冲、“花刀将”岳兴、“飞天鹞子”徐亮、“玉面猫”戎伟 、“坐山虎”冯礼、狄成、高青、周进、严勇、陈林、柴干、洪纪、洪铁、“飞毛腿”董英、“打虎将”杨青、“火葫芦”孟良、“玄坛鞭”焦赞。
              《倒马金枪》最后择定的版本:
              岳胜、杨青、孟良、焦赞、 陈林、柴干、郎千、郎万、
              李瑜、姜海、刘超、张盖、 陈雄、谢勇、关伯、关冲、
              丘珍、丘廉、李彪、邹重、
              姚林(铁旗)、董洪(铁鼓)、
              宋茂(铁棒)、林荣(铁枪)、
              归纳如下:
              中路太行山金顶决胜寨寨主:
              张盖,字奉全,号“九龙神”;河南澶州人氏,自幼与杨青结拜。
              刘超,字承举,号“小银枪”;河南澶州人氏,自幼与杨青结拜。
              东路唐河黑龙谷双狼渡总渡头:
              郎千,字子忠,“金叉将”;河北真定府人氏,幼年为盗乡里,曾与绿林赌赛,潜入杨家府偷盗太祖玉带,被六郎捉住,赠送银两,放走二人。
              郎万,字子孝,“银叉将”;
              西路红桃山栲栳寨寨主:
              孟良,字沛仓,“神火将军葫芦王”,祖籍河北冀州广昌县人氏,因打抱不平,打死县官公子,远遁塞外贩卖马匹,学得六国番话。后从沙陀贩卖马匹回中原,与岳胜会面,遂投入太行山,被封在西路为头领。曾与任堂会结拜,听说六郎之名,十分仰慕。刘超押送粮草至西路,中途被焦赞劫掠而去,孟焦大战,结拜为弟兄。
              李彪,“赛温侯”前哨头领
              邹重,“病霸王”后哨头领
              姚林(铁旗)、董洪(铁鼓)、
              宋茂(铁棒)、林荣(铁枪)、
              北路盘龙山窟龙寨寨主:
              刘宣:字俊龙,号“金刀大将”
              余明:字子光,号金牙太保
              南路宝珠山牛栏寨寨主:
              关伯,字孟淳,号“小子胥”,
              关冲,字叔庭,号“大刀将”,
              西北偏路芭蕉山瓦房寨寨主:
              焦赞,字克明,“铁面天王灶王爷”,祖籍山西鸦州三元县,
              陆程,“赛专诸”
              陈雷,“红地煞”


              IP属地:山东23楼2016-03-05 19:12
              回复
                十八、杨衮为何被误认为是“杨艾”?
                见西北汉调桄桄《七星庙》剧本杨衮唱词:
                杨 艾:(念) 方口长须,
                白鬂白发;
                忠心耿耿,
                保卫邦家。(坐帐)
                (诗) 威风凛凛坐将台,
                一座兵山倒下来。
                万里长江波浪滚,
                辕门将士林立排。
                火山王④杨艾,与三河刘王⑤驾前为臣。想起从前苟家滩以后,五龙二虎争城
                夺地,关东路上有三十六王子,七十二令公。李存孝带兵前往,心想将众家列
                王擒于马下。刘王传了一道圣旨,问那家列王前去对敌?众家列王低头的低头,
                纳闷的纳闷,一个个如同泥塑木雕。那时老将俺,虽是头如雪盔,须如银线,
                莫有低志于娃娃。俺翻身上马,冲出营去,远远望见一哨人马,遇见一人,不
                是别的,正是十三太保李存孝。只见娃娃骨瘦如柴,脸象黄表。老将此刻聚精
                会神,注目未见娃娃的杀法,先说娃娃的披挂:头戴虎头盔,身穿虎头甲,跨
                下卷毛马,手提逼雁釽⑥。那时老爷俺,也有一身披挂:我头戴凤翅盔,身穿
                银叶甲,跨下白龙马,斩将宝刀人人怕。我二人将遇良才,棋逢对手,战了数
                十个回合,百十个照面,不分胜败。老将此刻不识机会,后边一拥赶去,马头
                连着马尾,正要成功只见将军双手一举,娃娃将身一托,施了个泰山压顶,黑
                虎掏心,一釽将俺闪下白龙马来,挣破我的护心抱肚,口吐鲜血,滚了十数余
                里。众家列王们在高山观兵,见老将一涌而出,打回败仗,便呵呵大笑,从那
                日起给老将赠了绰号叫俺杨滚。老将气恨难消,埋名山后,练就雌雄二锤,打
                山山崩,打地地裂,天下无敌,足以抵挡娃娃李存孝,取胜儿的逼雁釽。练好
                二锤,报我那一釽之仇。晋王登极失德,令人报道,李存孝娃娃五牛分尸而
                亡。我替娃娃可怜又可伤,实可惜美妙年纪的一员将士!柴王晏驾,宋南王赵匡
                胤坐了江山,想下霸业一统,在关东路上大战。奉刘王旨意,遣老将俺前来堵
                挡烟尘,磐河湾大战。我命四子杨怀亮边廷探视,未见回报正是:
                这里的解释是,杨衮本名是叫杨艾,然后和李存孝大战,打不过,打滚跑的,天下笑话,戏称火山王为杨衮。这个显然是民间后来的演变和转化。
                鼓书多主次说,一说杨衮字为君爱,也取艾之音,这是改编而成的,没有根据。
                那么问题是,为什么呢?过两天给大家揭晓谜底。
                杨衮人物的出现源自残唐五代小说,其实本是契丹的大将,大家细读小说就知道了,后来逐步演化为杨家将的祖宗辈人物,因此后来不同版本的书还有南宋志传,为了区别,该刊为“杨兖”或“杨襄”,这个大家辛苦点多查查就能看到。杨衮在民间抄本转写的过程曾被误写为“杨哀”,这里很有趣的现象,就是说民间传承的过程中,有的是口传,有的是本本传,杨衮被讹传为杨哀,其实是手抄传承中的失误导致。随后口传,即为杨艾也。因此大家可以发现,传为杨艾的地区范围很小,基本是在北方河北、山西、陕西一线,而且后来归本清源知道本名杨衮,艺人的巧计就是来了个杨滚的外号趣事,以串起来不同的姓名解释,竟然说其为号为滚云云。南方均无杨艾之说。


                IP属地:山东24楼2016-03-05 19:12
                回复
                  十九、杨家兄弟的名字被改来改去的秘密:
                  您留神瞧元杂剧剧本,那时节念白为:“平定光昭朗景嗣”,说明在元代甚至是南宋时期,六郎叫“延景”。这个传统在今天的秦腔还有所保留,如甘肃秦腔《金沙滩》里八郎名为“平、定、广、辉,昭、景、嗣、顺”六郎还是叫延景。至明代,杂剧《黄眉翁赐福延年》里就改为:“平定光辉昭朗嗣”,这里把景给去掉了。同时期的小说里,《杨家府》是御赐单名改延昭为“景”,七子为:“平广庆朗德昭嗣”,这个部分地延续了南宋说话或元杂剧;《两宋志传》里没给六郎延昭改名,延续历史本名,七子则为“平定辉朗德昭嗣”。注意,改过来啦!
                  历史依据是,六郎的原型杨延昭,为了避讳,归宋后改名为“延朗”。问题是宋史原文可测,他不是老六,同时号为“六郎”,应另有其意。
                  有趣的是,元代故事里将历史上六郎的原名全都保留着,延昭、延朗,而且这二位都是活下来的主角,一个当和尚了,一个投降了。秦腔延续此传统,但去掉了延朗,又将和尚五郎改为延昭。当然,这个在明代杂剧里有前例。
                  小说应该是文人考虑的比较周全的,但又将元代本来是五郎的延朗改为四郎延朗,而且不是局部的现象,是当时的江苏和福建刊刻同时进行的。明代小说和杂剧同时闪现出新名字“延辉”,但时而是不要紧的三郎,时而是要紧的四郎。
                  古人为什么老是在这些名字上做文章,诸位,别简单地认为是失误,没有人会在这个问题上犯错误误刊刻的。
                  最关键的是,到了明代小说里,杨家兄弟的名字被定型的部分是最后三位:“德昭嗣”,这个是没争议的了。随后,全国二十个省区地方戏,除了西北地区以外,几乎都是一致的,这里就不赘述了。
                  答案就在这三个字里,相信您要是熟悉两部小说的话,您盯一会儿就知道答案了。
                  答案可以揭晓了:
                  杨家七兄弟的名字为何会在明代开始变化?编出了一个五郎延德?有些人认为这是在南宋时期部分皇帝是当初燕王匡胤子德昭的后人,故编造评话以谋求德昭系之正统一说。但这个名字是在明代编演出来的。实际上,丰富赠演烛影摇红是在讽刺叔父夺侄子皇位,实际是在讽刺永乐靖难一事。为此,部分文人大搞暗示映射的文学作品,将杨家八子的名字从宋元时期的“平定光辉昭朗嗣”或“平定光昭朗景嗣”改为“平定辉朗德昭嗣”,暗含德昭嗣位的意思。
                  清初北京评书在这一段的内容与小说拉开了较大的距离,我一开始始终感到犹疑,后来才悟到是怎么回事,原来这是必须的——就是改小说中太宗收令公为太祖三下河东,水淹太原城,淹死刘王,太子德昭保晋阳,太行山收杨家将。这样,杨家八虎是御封给太子德昭保驾的。赵匡胤在金殿御笔亲题“平定光辉德昭嗣顺”,潘仁美暗示晋王匡义,老主这是要传位给德昭的意思,赵匡义这才下决心要刺杀亲兄。因此在老本的秦腔和京剧剧情中,赵匡胤驾崩时杨继业已经归宋进京,贺后暗下懿旨请延平去调杨家将进京,本来就是为了保德昭嗣位的。
                  以上一段是老北京书的老道,可惜,我看现在基本失传。其中主要因素,可能是后来也多少要讳言,民国时期这些都不入主流?


                  IP属地:山东25楼2016-03-05 19:12
                  收起回复
                    好东西。


                    IP属地:山东27楼2016-11-18 09:03
                    回复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28楼2018-01-22 12:35
                      回复
                        我正在整理评书《残唐演义》,借鉴了一些付老师整理的东西,这篇文章真的很有用,对我受益匪浅。


                        29楼2018-02-03 01:24
                        收起回复
                          二世白虎还是薛仁贵,薛刚是杨凡投胎来报仇


                          IP属地:江苏来自手机贴吧30楼2022-05-16 08:0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