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摩吧 关注:856贴子:12,193
  • 3回复贴,共1

身外之竹、胸有成竹、仙境之竹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画竹人,未入门时,竹在心外,需边观察边作画,一幅画作完成过程中需观察很多次。
此身外之竹喻“遍作相”,即需要一遍遍地不断观察练习。
量变到质变,画竹人入门了,只需观察一眼,便胸有成竹,无须时时观察,即可作画,且惟妙惟肖。
此心中之竹喻“取相”,即取外界之相生于心中。
画竹人已达炉火纯青之境,心中的竹子,超尘脱俗,绝美无比,非人间之物,其画作已成人间珍品。
此心中仙境之竹喻“似相”,即虽与外界之相有少分相似,但又不全一样,因为它是完美无瑕的,人世没有的。


IP属地:四川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16-03-27 10:09回复
    这个譬喻很有意思!关于禅修中出现的禅相,也是一个耐人寻味的题目。


    IP属地:安徽来自手机贴吧2楼2016-03-27 11:44
    回复
      般若无形相,智慧心即是。
      若作如是解,即名般若智。
      何名波罗蜜?
      此是西国语,唐言到彼岸,解义离生灭。
      着境生灭起,如水有波浪,即名为此岸;
      离境无生灭,如水常通流,即名为彼岸,故号波罗蜜。
      ——《六祖坛经》


      3楼2016-03-31 08:31
      回复
        (为了方便有缘进此吧的初学吧友理解,摘录一段有关取相和似相的通俗描述,更深入的了解可阅读《清净道论》 )
        刚开始时,我们注视着那个实物。然后,我们闭上双眼,心中保留着它的视觉印象,并在最终完全专注于这个印象。当你睁眼看着实物时,心中的印象会与眼前的实物同样清晰。这个印象就是你的取相(learning sign)。你停止注视那个实物,但仅仅专注于取相。你用“寻”再三地修持这个取相,并用“伺”使它在心中持续存在。然后,这个取相就会变成某种更精妙的东西,犹如残留的影像。这里,它就被称为“似相”(counterpart sign)。


        IP属地:安徽来自手机贴吧4楼2016-04-21 22:0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