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哥答疑吧 关注:370贴子:1,152

雨哥《我把一切告诉你》-读书笔记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作者:大连零售老宫(外企高管)
《我把一切告诉你》读书笔记
2014-11-13
接触到蓝小雨这个名字,才一个多星期。起初是在微信里面看到一篇答疑的文章,然后关注的蓝小雨微信公众号:lanxy2014,到后来在贴吧查帖子,加入QQ群下载各种资料。与此同时,在当当拍下了《我把一切告诉你》。
在各种雨总答疑的文章里面,用到的最多的一句恐怕就是让同学们把《我把一切告诉你》精读个十遍二十遍的,并且最好把前50页给背下来。按雨总的说法,只有形成条件反射了,才能熟练运用形成本能。
于是当拿到书的时候,没有当成一本小说去读,按之前的想法,决定把书当成是一个个案例、一道道考题去分析。书里的段落很清晰,比如第一段落讲从求职到拿下必*神鞋在报社站稳脚跟,第二段落讲泰国红牛。雨总不是让把书读个十遍二十遍嘛,咱逐个段落去啃,一个段落那么几页,虽然还不至于能按原文背下来,可前几个段落看了多少遍,自己是不知道了。只有读透了,才能下笔写读书笔记心得,不然,当故事看几遍都没用。
好,那就从第一段落开始写读书笔记吧。


1楼2016-04-06 23:05回复
    雨哥从踏入人才市场,就开始了职场之旅。那是1994年,我才上中学吧,我是2004年大学毕业的,和主人公相差10年。
    雨哥在求职过程中发现僧多粥少、狼多肉少的现状,果断决定转行。仅仅这一个行为,就从侧门反映了蓝小雨的个性:果断,对事物本质迅速把握,洞察力强。虽然说个性这个东西强学不来,雨总在YY也说过,没想过也没必要去改变性格,可正如性格决定命运,习惯决定性格一样,当我们讲雨总的思维模式、处事方法吃透以后,对事的处理就多少会趋向于雨总的方式方法,习惯也就改变了。
    雨总在谈择业的时候说,择业占成功的30%,要找行业增长率好的行业,才能受行业发展带来的趋势红利。要是一个日薄西山的行业,任凭个人再努力、再优秀,想突出重围本身就难,还想发家致富,洗洗睡吧。
    择业的关键应该是雨总在后期通过多年滚打总结出来的吧。蓝小雨进报社卖广告,看似是随意的选择,书中写的是“干啥都行”,可我不这么认为。总觉得雨总在当时就瞄准了整个职位。
    为什么这么说呢?咱们看书,书上说,专业差、没经验,屡战屡败。可雨总就一个学生证,为什么要故意落在报社的招聘席呢?
    这个动作的深意,我们稍后分析,先说说雨哥对行业的敏感。


    2楼2016-04-06 23:07
    回复
      前面的一个屡字,告诉我们之前蓝小雨找过很多公司,见了很多岗位,但并没有能打动他的,并不是随便给他一个岗位,他就无条件接受的。94年,没刻意去查资料来印证,凭印象,那个时候广告业还是比较红火的,最大的记忆就是谭希松创办央视标王,年年的标王成交价格,滚着翻得往上升。小时候的记忆品牌,先是白酒,什么孔府家酒,秦池酒,然后有爱多、步步高VCD,再后来宗庆后的娃哈哈好像也是从央视标王开始红遍全国的。
      要说雨总没有提前预见,没有提前做功课,我是不信的。雨总会打无准备的仗?要我说,这蓝小雨早就知道专业就业面窄、竞争激烈,自己根本没有优势,也早就打算转行,并且转行的方向也早就想好了。或许不是一个,但销售类型的肯定是其中之一。
      雨总说为了说话让客户觉得有趣,特意学了段时间评书,我想,就算在没有学习评书之前,雨总也是个口齿伶俐之人。他明白自己的长处在哪里,蓝小雨承认自己技术不行,作为刚刚毕业的大学生,资源啊人脉啊肯定更谈不上,那能利用上的,就是脑筋子+嘴皮子。而脑筋子+更嘴皮子能挂上的职业,销售为第一。这应该是雨总单爆思维的雏形了吧。把自己擅长的东西发挥到极致。而其实刚刚进人才市场那段,几句话,根本就是聚焦思维嘛。
      我们来看。


      3楼2016-04-06 23:09
      回复
        将学生证留下,高招之一。跟后面看案例中的很多有异曲同工之妙。比如,是叫“小小”吧,给医院的谁送午餐那个盘子,在听雨总这段话的时候,第一反应是这盘子不就是学生证嘛,一来一回见两遍。再有,那个搞定保安前台的文章里面,给前台小姐送小盆栽,后来去告诉应该怎么养,也是这个套路下来的,故意留点尾巴,让下次见面顺理成章。这套路让雨总用的顺心顺手,浑然天成了,为什么有人呢?应该归功于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吧。同时,这还是达成数量级的一个手段。别以为只有600万份广告是数量级,别以为只有抄写三大2000遍是数量级,别以为只有连续送饭40天才是数量级,咱雨总一个学生证往那一拍,就是数量级。
        面试这东西,和你拜访客户不一样,有一次还有第二次的,同一家,你就一次机会。蓝小雨硬生生把这个唯一变成了二,翻倍100%。不过单纯把数量提上去还没用,得配合适当的语言。咱没学习过四大聊天术、三大攻心术,不过想来也是雨总从这些细节里面总结出来的。


        5楼2016-04-06 23:14
        回复
          我本人在日资企业做销售,以前市场好的时候,单单日系的客户就忙不过来,你的产品只要品质过硬,稳定性好,性价比高,和是否能说会道基本没有什么关系,都能卖出去东西。不过现在市场不景气,日系客户大部分逃亡使用国产材料,我们要去开发国内企业的高端客户就发现,你的东西再好,没用。人情不做透,别想开单。要做人情,语言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了。
          看看蓝小雨的语言艺术,后来雨总总结出来是进门三分钟就得让客户笑出来,这个是本事。本事从哪里来,一方面是天生的能说会道,更重要的是准备充分。
          看两个案例。
          一个是蓝小雨跟报社主管杨总,“不是粗心,是故意喽。”一句话就把对方吸引了,让对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对下一步的交流起到了奠定基础的作用。
          一个是杨总去见必*神鞋的老总,那时候初学乍道的蓝小雨就现行了,根本不会说话了。而老道的杨总,一边分析保健鞋市场,一边宣讲传播策略,中间夹着讲解报纸定位,摆事实谈道理,说话有力度,很快勾起了老板兴趣。说明什么问题?蓝小雨不是神,不是哪吒生下来就三头六臂,初入职场小聪明是有,可小聪明不能保证一直有用。一直有用的是什么,是精心的准备。


          6楼2016-04-06 23:14
          回复
            由此,可以看出,语言很重要,对语言的锤炼很重要,对语言的内容准备和熟悉很重要。这也就是雨总会让学员精度十遍书,15天速成一门学问的用意吧。光耍嘴皮子,可能刚刚开始还有用,越往后越没用,得有真材实料,得有干货。
            一个月匆匆过去,别看书里写得这一个月颗粒无收,还收到警告信了,可真的是颗粒无收吗,肯定不是。
            雨哥在学习。怎么学,向高手请教。雨总说“只有巨能学,才能巨能干,最后巨能赚”,至理名言啊。上学时候老师也常说,“不是你不行,只是你不学”。跟人请教,只要是你不会的别人懂的,都可以请教,只要能教上你的,就是高手。啥?害臊?害臊还销售个毛线啊。销售的基本要领就是脸皮厚,蚊子叮不透。
            雨哥在瞎学吗,肯定不是,刚刚说了,人家最大的优势,善于总结。于是聚焦思维又一次出现在了书里面。
            提出问题:为什么一个月没有成单。
            分析问题:盲目打电话,没有交情。
            解决问题:瞄准一个,彻底拿下。
            又来了,这个解决问题的手法何其眼熟,单爆啊。雨总讲的很多案例都是这个思维下来的嘛。什么网络培训机构招生困难,怎么办,单爆一个学校一个年级一个班之类的举不胜举。


            7楼2016-04-06 23:14
            回复
              那么又要分析分析为什么雨哥瞄上必*神鞋了呢?
              书上写的比较简单,而实际这个功课肯定不是想当然的。有两个词值得注意,“很多报纸”,“一张张查看”,这是什么?是数量级啊。雨总总告诉我们,什么在网上搜100个成功案例(具体搜法没开源啊),冒充买房子去见100个卖房子的,这不都是数量级嘛。人家蓝小雨上班一个月就明白这个道理了。
              这里面肯定还有目标细分的用处,不过没系统学习雨总的思维模式,不能随便说。但觉得目标细分不应该单指把任务分解成小份,然后逐个完成,也应该包括把目标分解成小份,逐个验证或排除。
              最后,锁定必*神鞋,因为他是个二三流品牌适合这二三流报纸,因为其刚刚进京急于开拓市场,因为其概念新,必须通过宣传。等等吧。
              随后雨哥把单爆和数量级结合起来,就入驻了人家公司。


              8楼2016-04-06 23:15
              回复


                9楼2016-04-06 23:16
                回复
                  这里面还是有艺术的。不然你天天去搅合人家正常办公,还不被哄打出去啊。哈,莫非这就是人情做透的一种表现?没错,人情做透,不是指送礼送人情,这个人情是需要建立在熟悉、最好没成为交易对象前先成为朋友的这种人情。这个就不是几句话能学会的了。但首先你不能招人烦,不能一直可着你的推荐产品啰嗦,又一个概念出来了,模糊销售。你是来干什么的,其实谁都清楚,用不着一直说,说多了人家腻歪。那干脆不说,就和你聊天,估计蓝小雨每次也不是空手去的,小礼物,不值钱但好用。
                  我们去拜访国内客人的时候也都会带一些日式小点心,分给办公室人吃呗,博得大家的好感,拜访日本客户的时候往往带一些中国的特色东西,臭豆腐不行哈,得能适合人家口味的,比如苦荞茶啊。又一次要卖的东西还没谈的怎么样,那日本客人让我弄些苦荞茶卖给他。
                  蓝小雨的目标细分、单爆(突然想起来,单爆不等于押宝,押宝押的是运气,单爆是有学问的)、数量级、人情做透、模糊销售,一套组合拳下来,确实收到了世纪效果。由此想到,没有一种销售,是靠一种手段就能取胜的,往往需要将各种思维、方式方法结合运用才见奇效。


                  10楼2016-04-06 23:16
                  回复
                    见必*神鞋老总那段前面说过了,雨哥短板凸显,但人家好在哪呢?有自知之明啊。事先就把杨总带上了。这叫什么,利用团队力量。我们常对自己的产品销售等做面积图,品质、价格、服务、交期等,面积越大说明这个综合实力越强。一个团队也同理啊,术业有专攻,大家都强了,面积就大了。短板?那不成了永远装不满的水桶了嘛。找杨总这一段,即告诉我们要明白自己的能力和实力,也告诉我们团队的重要。
                    这里面有个小插曲,雨哥在等必*神鞋老总的两个小时里,想着自己要成为广告大腕,雄心勃勃啊。这一点,对想创业,或者想在销售领域突破的人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只有感想,才能敢干。也就是常说的野心,没有野心,成就不了大的事业,还是就呆在朝九晚五的办公室安度人生吧。
                    很顺利,合同签下,提出到手。
                    雨哥说这个案例的成功有着机缘巧合,这个我信。前面分析那么多,是拿以后的眼光看待以前的问题,什么这个思维、那个办法,在当时可能雨哥没有那个概念。
                    这又回到前面提到的了,蓝小雨最大的优势,不是脑子好使,是勤于思考+善于总结。
                    看看书吧,人家就把签下合同的原因总结了几点出来。
                    来看看都是什么。


                    11楼2016-04-06 23:17
                    回复
                      1、 苦干加巧干。能吃苦是想成功的先决条件,想躺在床上捡钱,呵,直接睡吧。但仅仅是能吃苦,那和工地的工人就没啥区别了,还得有技巧,不能蛮干。技巧哪里来?
                      2、 技巧来自学习。一切为客户着想不是拿嘴说的,你得有真东西,这真东西不就得靠学习嘛。
                      3、 把事情做透。常说行百步而半九十。我说是半九十九。你差一步都不行。有幅挖金矿的漫画,俩人,一个挖了若干个洞口,每个洞口挖的都不深,没有金子就换,其中一个洞就差那么一点就挖到里面的金子了,结果放弃了。另一个人死心眼,就一个洞挖到底。结果可想而知,金子被那死心眼的人挖到了呗。但这也不等于一棵树上吊死,具体得培养自己审时度势的能力。
                      4、 勤于思考,主动求变。
                      要我看,能总结出来这些方法,比方法本身还重要。
                      当然,光知道不行,那是嘴上秀才。能执行才是重中之重。
                      看看人雨哥的执行力吧,716的工作模式就受不了了?蓝小雨在那么恶劣的条件下,都差不多724工作了。回头看看咱,还有啥脸面说累啊。
                      别只羡慕人家今天的成就,那是血水汗水换来的,没有付出就要结果?做梦或许有那种事儿吧。


                      12楼2016-04-06 23:17
                      回复
                        《我把一切告诉你》读书笔记2:搞定红牛
                        2014-11-14
                        红牛来到中国。8000万的广告投入,对广告市场那可真是打了鸡血了。要知道95年央视标王的孔府家酒才3100万。作为广告人的雨哥自然想分一杯羹啊。前面说了,没有野心,成不了事业。就像癞蛤蟆一般都能吃到天鹅肉一样,为什么?因为癞蛤蟆有野心,不想吃天鹅肉的癞蛤蟆不是好癞蛤蟆。可光跟那儿对这天鹅肉流哈喇子毛用都没有。
                        这里又看到雨哥的两个亮点。
                        一个是明白自己的位置。人家老总们一个个摩拳擦掌的,你一个小跟班还是老实在后面看着吧。定位还是很重要的,搞不清楚自己是几瓣蒜的人,往往死的比较惨。
                        另一个才是重点:虽然不能立马上阵,可咱得磨刀霍霍啊。


                        13楼2016-04-06 23:19
                        回复
                          雨哥说,卖产品就是卖故事。而卖故事,得先卖人。推销产品就是推销自己。这个过程其实才是真的干货啊。这喊一圈,得努力啊得学习啊得716啊,其实真心没有什么用。而要学会推销自己,这个就不是三言两语能学来得啦,得靠修炼啊,得在实战中不断用反思总结的方法去推演。
                          反复看的时候,一直琢磨,蓝小雨为什么是用筷子摸了摸龙虾呢?也不知道吃了没吃:)至于又买了大哥大什么的,笑笑而过,正青春时入豪金,18万,94年!
                          接下来说的是必*神鞋的售后服务问题啦。广告拉完了就等于把产品卖了出去,而现在往往是从把商品卖出去的那一刻开始,才是服务的开始。这一点对如今的销售,很有意义。80%的利润来自20%的回头客嘛。对客户的维护时刻不能放松。这让我想起北京金百万来了,看看人家怎么维护客户的。客户分等级,按时间周期的消费金额数量等,有高价值客户,这样的会员生日的时候都要登门送蛋糕、来店的时候要经理主动迎来送往。总之,客户维护是个长期工程。


                          15楼2016-04-06 23:21
                          回复
                            这个思路,在日后销售的时候可以借鉴。虽然之前或许也是按这个思路下来的,可语言的感染力需要深化,还是刚刚说的 ,第一第二第三啪啪啪,同样这些东西,说出来效果就不一样了。
                            雨哥去跟杨总请教的时候,有一个细节值得注意。马上拿出纸笔记录。这个习惯太好了。一个小记录本+一支笔,得作为随时武器常备。电脑里搜索个文件还得半天,何况人呢,不记录忘记的可能性太大。有了以后武器装备,可以随时记录跟高手请教的内容,记录自己灵光一闪的想法,还给人一种认真的感觉。
                            另外,杨总对必*神鞋的分析也值得借鉴。卖一款产品,你得突出主题,让人容易记忆,别把所以内容罗列一堆,反倒每人去看了。打个比方,妇炎洁的广告,要是罗列出可以杀死这些菌那些菌的话,谁能记住啊,五个大字洗洗更健康,说了用法说了功效,记忆深刻。红牛也是,你说含有这个基酸那个基酸的,老百姓不懂啊,困了累了喝红牛,搞定。不但是广告语需要突出主题、一语中的,我们卖任何产品都一样,得有一个主打的卖点,其他的是为这个卖点服务的,并且,这个卖点要通俗易懂。


                            17楼2016-04-06 23:21
                            回复
                              虽然没卖出去广告,可蓝小雨成功的推销了自己。起码在营主任这里,不会再被拒之门外。
                              营主任说引荐自己给那个传说的菲总,可大半个月都过去了还是没看见动静,怎么办。傻等肯定没有出路,还是得出击啊。
                              雨哥下一个动作,反复看了好多遍,对其深意还是没能吃透。联合东方搞广告投放、促销方案,对SH到底有什么效用呢?东方在你那里搞(北京晚报、北京青年报不论),他们可以在《精品》上搞回来啊。是想告诉SH本方的策划能力和广告影响力?可主要投放是在另外两大报纸,人家能看不出来?反正这段不理解,要是有同学能指点一二不胜感激。
                              之后,冒充记者找负面消息,截留新闻稿,递给了营主任,这是攻心+送人情。觉得把营主任的人情做透了,才是能被菲总召见的主要理由。
                              看看怎么做透人情+攻心的吧。这些招数太实用了。


                              22楼2016-04-06 23:2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