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世具足吧 关注:9贴子:7
  • 0回复贴,共1

日本甲胄入门基础知识(壹)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胴 DO
胴乃是日本甲胄中对躯干部分的称呼,其分类方法很多。最简单的分类是根据组成胴的部件数来分,比如二枚胴,五枚胴。还有根据地域特点不同而分成最上胴,仙台胴,甲州胴等等。以及根据札片的排列方式,如横引,竖引等等。
胴的种类如下:
1)桶川(侧)胴Ogegawa Do:最为常见的胴,多为足轻或低级武士所使用的板札,在札片之间的连接处打钉。多数情况下的桶川胴采用横引板的方式,即札片水平排列,少数是竖引板
毛引胴:运用小札毛引威密集编结法的胴
2)缝延胴Niubobe do:此类最常用的即伊予札,注意札片的形制大小,特殊的威毛造型
3)菱缝胴Hishinui do:桶川胴的变异,不用钉子,改用交错的菱缝编结札片
4)胸目缝胴:实为菱缝胴的一种,世间良彦等人习惯将之细分
5)仏胴Hotoke do:最早是用一块铁板打造而成,铠甲表面平滑,没有接缝。后期受南蛮胴具足的影响,前胴、后胴各用一块铁板打造。事实上用一块铁板打造的具足并不多,多数都是在内侧有纵接缝或是横接缝的桶侧胴,在表面覆革并涂漆,使其看起来像一整块。因为其表面光滑,只能用黑漆或是红漆,所以在绘画、雕刻等附加装饰方面效果不是很好,但是其光滑宽大的表面也可以使用时绘的工艺
6)雪下胴Yuki-no-shita do:根据雪下田七郎命名,又称仙台胴。存世的都为五枚胴,特征是狭长,草褶多,小鳍护肩,通常不必装备当世袖。五枚雪下胴
7) 仁王胴Nio do:取名自苦行僧干瘪的胸腹
8) 片肌脱胴:由仁王胴发展来,相当于部分的仁王胴
9) 最上胴Mogami do:根据产地(最上Mogami)命名,简而言之就是素悬威或毛引威的板札,多为五枚胴
10)鸠胸胴Hatomune do:胴的正中有一凸起的竖脊,常见于南蛮胴,也有从传统的桶川胴变化而来的(前胸多一条竖脊就是)
11) 段替胴Dangae do:顾名思义,两种不同款式的组合,比如胸部或腰部小札,其余为桶川,伊予札,最上等。
12) 南蛮胴Nanban do:采用欧洲(南蛮)胸甲样式的胴
13) 畳胴Tatami do:俗称榻榻米胴,利用骨牌金,龟甲金这些甲片连缀成甲的方法叫做畳,因而使用了这种方法制作出来的胴叫做畳胴
雪下胴只有五枚的,而五枚佛胴与它的区别在于弧线更接近桶川,草褶数目在传统的6 - 8幅之间;雪下胴的草褶在9 - 11幅之间。最上胴存世的也只有五枚形制的,所以五枚腹卷胴有时也叫最上腹卷胴。
古典胴(大铠O-Yoroi,胴丸Domaru,腹卷Haramaki)在札法上与当世胴最明显的区别在于立拳部分的段数:古典的前立拳为二段,后立拳二段或三段,胸下的冲胴(长侧)部分为四段;当世胴更细密,前立拳三段,后立拳四段,冲胴五段,显然是通过缩小札片达到增加段数的目的。小札的密度低于正常标准,有时也被称为大札,毛引威很粗疏,一看就知道,但是大札也算一片一片串起来的本小札工艺。


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16-04-12 19:02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