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机构的缺点:
缺点从客观角度似乎能三倍于优点,首先是教学效果上。

编导这样一个专业,比较讲究个性而不是共性,因为编导艺考是选拔考试不是水平考试,需要细细雕琢与打磨。培训学校中一个班二三十人,人均获得时间少,比如面试课,两个上午的面试课,估计刚够说完一轮面试。包括影评,故事散文之类的作业老师自己也没法一个个具体指导,学生写了两个月的文章,文字改进水平不大,所以大部分学过的同学感觉自己没学什么实际的东西,就是抄了点理论。
而培训班的学习氛围

则是学习效果上另一个致命的问题。由于学习的童鞋文化成绩水平相对偏弱,平时学习习惯差,普遍上进心弱。在培训班中表现的尤为明显,努力学的人少,学习风气差(所以所谓的人多好交流其实是很难实现的),会影响相当部分老师教学态度以及负责程度(看着学生不跟着学,老师也会跟着上课敷衍),包括影响想考好的学生的学习状态。
其次就是运营模式,机构的老板本质是商人不是教育家,盈利是主要目的,甚至对于部分老板来说是唯一目的。

大部分的培训机构,在招生方面花的成本给的回扣,占去学费三成以上,以及场地,宣传方面的开销。放在师资这块投入的是非常少的,经常可以见宣传单上说的天花乱坠,各种考官,教授。但事实上,他们排课的比例很少,这些牌子大的老师因为比较贵,往往一个月都难见一次。机构往往是好的老师,水平一般的老师混着请,因为好的老师贵,值钱,胃口大。机构要盈利,肯定要压缩这些方面成本。
在运营上,除了师资水平很虚。

还有一个比较不好的地方, 就是很多时候,吃东西,住宿,水电费,也成了相当部分机构挤钱的方式。有点先把羊圈起来,慢慢一点一点宰的味道。去年我所知一个“不是东西”的培训机构,更是能坑到住宿费一个铺位收一千一月的地步,然后加上空调费还能额外收两千。
运营上为了多收学费,机构会把学习时间拉长到3,4个月。再加上备考的时间和校考的时间。差不多从时间上会耽误学生半年的文化学习时间。这点小课影响的少些。
还有一个问题,出在人心上。

大部分机构的老师和负责人,不是同一条心,我相信校长老板为了第二年好招生,还是希望学生考好的。 但是机构老师,则不一定,大部分的机构老师就是来混个课时费的。学生学的好或坏,只要不是太差看的过。毕竟学生考的差是机构的事,不是他的事。很多时候,大部分机构又想让马跑,又不给马吃草,给老师开的待遇一般,有的时候还很苛刻。大部分老师的处境,看上面老板不顺心,看下面学生不顺眼。
最后经常碰到严重影响教学的质量问题,机构的老师虽然在机构上课,但也常自己接小课挣外快,重点是这些老师小课学生,往往就是从机构学生来的。这有一来,一个额外送了钱的,另外一些是机构的,老师自己都会区分出来对学生区别对待。培训班学习的同学还需要额外花不少本不该花的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