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阅文学吧 关注:73贴子:368
  • 5回复贴,共1

字里行间的莎士比亚——致敬莎翁逝世400周年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纪念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
莎士比亚,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剧作家、诗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西方文艺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全世界最卓越的文学家之一。他的作品直至今日依旧广受欢迎,在全球以不同文化和政治形式演出和诠释。


1楼2016-04-21 15:52回复

    2015年美国俄勒冈州莎士比亚戏剧节(Oregon Shakespeare Festival)曾发起活动项目,试图将莎士比亚作品转译为现代英语,这一做法引起广泛关注,有学者表示这完全没有意义。作为英国唯一一个国民教育课程中必修的作家,莎士比亚及其作品已然渗入每一个英国儿童的教育之中。虽然转译可能有助于教学理解,但学者坚持认为,莎士比亚的语言当中蕴含了太多意义,其用词的音、韵、律等无一不展现着非凡的魅力与价值。提供必要的注释和脚注或许可行,但逐字逐句的转译无疑会破坏其原有的声韵及节奏。
    虽然将莎士比亚的语言现代化的行为遭到大部分人反对,但针对莎士比亚作品的现代解读与改编却得到了学界普遍认可。学者表示,莎士比亚的作品本身即为改编作品。莎士比亚将已存在的故事进行改写,以适应并表达他自己时代的特征与社会问题,并随着重新演绎不断自我改善,在其中加入了神话、文学经典、民间传说、中世纪浪漫故事、王朝兴衰,甚至是近期新闻报道,为其赋予了新的形式与内容。
    学者认为,莎士比亚戏剧之所以成为世界戏剧中的通用语言,主要是它能极其多元化地适用于大部分文学批评理论,同时莎士比亚对于如何展现场景、如何理解人物等问题从不专制武断。他笔下的角色可能会彼此评判,但莎士比亚本人似乎从未给作品中的人物下定论,而是任其自由发展,甚至相互协商彼此的关系,进而展现在观众眼前。这也使得其作品给予了演员、导演、翻译和评论家更大的发挥空间。对此,多布森表示,莎士比亚作品十分开放、多元且内容丰富,对其作品深入挖掘的角度越多,作品给予的反应与回馈就越多,最终更有益于这一学科的进一步发展。


    4楼2016-04-21 16:12
    回复

      维多利亚时期的房间。


      6楼2016-04-21 16:15
      回复

        若参观“出生地”花园,你可以“点”一出莎士比亚戏剧,演员现场表演。


        7楼2016-04-21 16:17
        回复

          这张床是典型的维多利亚时期的结构,婴儿时期的威廉就养育在床下的抽屉式婴儿床里。


          8楼2016-04-21 16:18
          回复

            莎士比亚墓地。


            9楼2016-04-21 16:1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