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彝族吧 关注:2,944贴子:50,447
  • 0回复贴,共1

(二)《彝语诗律论》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彝语诗律论》是从彝文典籍中选译出来的一部论诗的特点、诗的格律和创作技巧的诗歌理论专著,用彝语五言诗句写成,全文约2500行。作者是彝族古代第一位女性大毕摩阿买妮。
阿买妮的《彝语诗律论》,对彝族诗歌的规律特点、诗歌的结构与形态、诗歌的内容与形式、诗歌音韵格律和诗歌技巧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总结,极大丰富了举奢哲大师的诗歌理论。作者概括的理论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对诗歌创作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其中,最独具特色、最为著名的是彝族“三段诗”理论。这个理论有别于汉族的几乎两千多年的文艺理论,独具彝族特色。可以说,“三段诗”的理论概括,在彝族文艺理论批评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
所谓“三段诗”,是彝族彝语诗中最常见的、最富有民族特色的一种诗体。鉴于每首诗都分为三段,故称之为“三段诗”。
《彝语诗律论》的主要论点:
第一,《彝语诗律论》全面、系统的总结了彝族“三段诗”。“三段诗”的理论概括首先是阿买妮提出来的。她在《彝语诗律论》中写道:“诗要容易记,人人都记得,写诗的时候,须分为三段:前两段写物,后一段写人,必须这样写。‘’并指出:“三段诗三题,三题要分清,三题要照应,才能出好诗。”作者又云:“写作三段诗,三段不能分,段段相扣连。”再说:“诗中的三段,头一段写景,二一段写物,三一段写主(点题),景物主相连,三段紧相依,段段声押韵,各段扣分明。”并提供了范例。朴素、清新、自然的“三段诗”理论,有范例,有归纳,有概括,给人看得见,摸得着。这里,姑且把她的例证作一引证:
花香啊花美,春来百花香;
好花春常在,冬来花不香。
凉水啊凉水,春来好凉水;
春天你不凉,冬天变雪水。
姑娘啊姑娘,二十当姑娘;
二十不出嫁,年老难当娘。
阿买妮讲解到:“如像这首诗,才能叫做诗;一首共三段,三段来写成。这样的写法,诗歌爱好者,只要记一段,三段全能记。”并指出:“诗歌这样写,词语这样评,词句紧相扣,诗意才显明。”这是朴实无华,明白如话的文艺理论。今天也可以从中找出对我们有益的东西。
“三段诗”的最显著特征,就是诗句的回环重叠、复沓设喻。这是彝族诗歌的原始美、朴素美之处。阿买妮认为,诗句回环重叠,章段复沓,目的是为了点题,即点明诗歌创作的主旨。这是创作方法的需要,是彝族诗歌的一种富有民族特色的独到的表现模式和手法。阿买妮把它概括为“三段诗”,这是她在彝族古代文艺理论批评史和诗歌史上的伟大建树。
第二,《彝语诗律论》强调了诗歌的主旨、主脑、主骨。关于诗歌创作的方法,阿买妮认为,诗要有“主旨”,“无旨不成诗”。她征引大师举奢哲的诗论强调云:诗要有主旨,无旨不成诗。诗骨从旨来,有旨才有风,有风才有题,有题才有肉,有肉才有血,诗的题和旨,血肉紧相连。这里即强调诗的主旨的统摄作用,又指明主旨与风等的关系。阿买妮说:“在写诗歌时,主脑要抓准,内容写杂了,不便人记诵。”她又说:“文章讲音美,诗贵有硬骨;无骨不成诗,无音不成文”,“诗文要出众,必须有诗骨,骨硬诗必好,妙题出佳句。”
什么是“主脑” “诗骨”呢?就是诗的核心,即诗的主题、主旨、诗的意境。“主”和“骨”是彝族古代诗文专用概念和术语。阿买妮解释道:“写诗抓主干,主干就是骨”,“无骨不成诗”。
阿买妮一再强调诗必须有主脑、主旨、主骨、诗骨、诗魂、意境,并加重语气作了反复的论述,目的是教育人、启发人、激励人的深思猛省,论诗要抓关键,抓要害。
诗必须有骨,是古代诗人、诗文评论家历来强调的一个大问题。即重视诗的主题、主旨、诗的意境。当代的文艺评论家把诗的主脑、主旨上升为主题。这大致是一个意思。阿买妮把诗的主旨、主意、主脑、立意、主骨、题旨,做了简明的概括、解释,并作出了间括的总结。这与汉文艺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妙。
阿买妮强调“诗骨”,还强调文采。她认为诗歌既要富于文采,又要“诗意深”,因为“诗义太浅陋,情文不相生”。
尼文化协会传播交流群
群号:249352378
2016年4月27日星期三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6-04-27 08:41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