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引力法则吧 关注:88,314贴子:600,444
  • 8回复贴,共1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6-05-08 12:01回复
    一、心无旁骛,不要受到一些无关的信息干扰。
    最后20天的核心是什么?与其说是叫“高考冲刺”,其实是保持过去一年形成的一个“惯性”,平稳地越过终点线。一种临危不乱、心如止水的心态非常重要。
    高考在即,有更多的人开始对高考关注,并且网络上漫天的信息,有的提供作文命题趋势,有的提供复习策略,有的提供考试技巧,有的说全国卷不容易,铺天盖地的信息,弄得学生家长们生怕自己错过什么信息。
    我们在教学中也一直强调,不在乎什么题目,我们的教学目标是:不管学生遇到什么样的题目,什么样的文体,都能应对自如。大家可以看到,每年高考之后,总有补习机构都觉得这样的题目给学生讲过,可是这些学生分数怎样呢?如果不提升学生真正的学习能力,即使押到题目又能怎样?
    最后20天,学生和家长们都不应该浮躁,遇到什么事情都理性、科学的对待,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只要做最好的自己就可以了。
    睡不好又怎么了?成绩波动又怎么了?谁不是那个阶段过来的呢?要相信自己过去一年积累的种种努力。有多少学霸在高考前一天都失眠,第二天不是照样上考场,而且发挥得更好。
    这时候,学生学会安排时间,在最后有限的时间里提高效率;把心态放平和,在回顾中增强信心,先上了考场,其他事情以后再说。这样考出的成绩不一定是最好的,但起码是自己的正常水平,日后不必为了自己的失常而懊悔。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6-05-19 22:58
    回复
      从以往的经历来看,最后20天,很多学生心态和成绩的波动最大。
      波动的原因因人而异,有失眠、有焦虑、有心里不平衡。但是,我想告诉大家的是,每个学生到了这时候,心里都感觉自己是半桶水,七上八下的。而所有的负面情绪,此时都没有半点益处。
      而考试最重要的是什么?除了实力,更重要的就是心态。越是重要的考试,学生越容易患得患失,越容易想七想八,一个小题做不出来都会自乱阵脚。
      考试是什么?是在有限的时间里把会做的题目都拿到分,不会做的题目也争取写一点,这就是一个即时策略游戏,而慌乱就是大敌。
      更糟糕的是,这种心态会在一场场考试当中累积。每场考试总有那么一点小状况,总有那么一点发挥失常,很容易引起学生潜意识里对考试不必要的担忧和恐惧,总想的是我这次考试是不是又要跪了,形成一种考试恐惧症。
      因此,解决这个问题要在考试和平时两方面入手,学会去稳定自己的心态。
      大家要有这样的自信,到了最后20天,自己的水平绝对不会因为一场两场考试就掉下去,即便成绩下滑,多半也是心态问题。
      在考试当中,无论考卷难还是简单,相信自己的相对排名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做不出来这题,不妨就先做另一题,自己做不出来,不如自己的人肯定也做不出来。正所谓“人难我难,人易我易。”
      所谓铁是打出来的,兵是练出来的,高考就是你平时复习效果的体现,相信付出总会有回报。那么我们必须把自己的心态调整到最佳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6-05-19 22:59
      回复
        高考就是属于自己的考试,不管如何自己都是“始作俑者”,还有20天的时间,我们还可以完善自己。要相信到了最后这个阶段,自己的水平不会一夜之间回到解放前。把考试的结果看淡一点,考一场过一场,重要的是保持自己的手感和对知识的熟练程度,一步一个脚印向最后的高考迈进。
        2
        走到今天不容易,自己早已身经百战,要作一个高明的即时策略玩家,把自己的水平充分发挥出来。既然要做,那就做得更好,向完美的层次挑战。拿到的题目审题完美、分析完美、答题完美,你肯定有完美的分数。
        3
        你有你的优势,那么在剩余的20天里再巩固自己的优势,有信心能克服劣势。保持一种平稳的心态,才能把前面积攒了一年的努力,最后发挥出来。
        从考试的角度看,无论面临怎么样的试卷,无论面对什么样子事情,不要慌,一步一步地来,不要乱了阵脚,这样,既然有的题不会做,但你把会的做对了,在追求分数这件事上,就没有丢分了,在做别的事情时,即使做得不是很好,也不至于一团糟。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6-05-19 22:59
        回复
          候,高三已经进入自由复习阶段了,学生可以这段时间调整自己的生物钟。许多学生在平时的复习中养成了开夜车的习惯,高考在即,学生可以这样去调整时间:
          早上6:45钟起床,洗漱完可以听一会新闻,或者报纸,特别报纸上一些评论的文章,从文章的结构、语言、逻辑性、联切入点上等等看能否找出一些思路看。记住只要学一点点就可以了,这样对你写议论文有好处。
          在路上的时间可以思考一下今天要做的事情,哪些地方该花多少时间去做等等。
          这样一来每天都是充实的,计划不会被打乱。
          然后在9:00—11:30之间可以适当做一套试卷,例如理综卷、语文卷,文科学生做一套文综卷或者语文卷。然后对照答案,寻找自己的不足之处,集中资源弥补一下。
          中午在午饭后休息半个小时左右,让自己适当地放松。
          下午3:00开始完成一套数学卷或者英语卷,对照答案看看自己有哪些错误,并且制定相应的计划,晚上可以适当弥补。
          晚餐后不要立刻投入学习,可以和同学在操场上散步,放松一下,吃点水果,然后去针对白天自己答卷中的不足去弥补一下,例如答题的方式、分析问题的角度、知识点如何联系等等。在10:00前结束复习。
          晚自习回家后,梳洗一下,10:30 在看看《案头行旅》或者《21世纪报》,11:30按时休息。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6-05-19 23:00
          回复
            学生务必要注意:最后20天的复习不能“全面覆盖”,千万不能什么都想看,什么都想抓,必须有所侧重。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调整:
            复习了这么多轮,考了这么多次试,学生需要对自己的定位有一个清醒的认识,知道自己哪科薄弱哪科强,知道自己考场上如何分配时间,知道自己大概的分数段和名次。
            考试就是一场即时策略游戏,稳定的心态是学生作出冷静决策的前提,但是知道自己手上拿了一副什么样的牌才能打好。对于考场策略必须基于对自己长短的充分了解,在最后的一个月不要轻易改变自己的应考策略,可以适当改进但不要盲目改变。
            综观所有高考成绩出众的学校,高三到了最后一个阶段一定会有两个趋势。第一,学生自主复习的时间越来越多,第二,如果老师非要统一讲什么,一定是非常重要的。
            到了最后20天,老师能教给学生的已经教得差不多了,差距反而在学生身上。每个人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同,薄弱科目不同,在加上时间有限,老师不太可能再统一地站在讲台上讲一些并非对所有人都有用的知识。
            这时候,每个学生要做的其实是结合自己的情况,要么多加练习,要么围着老师问。之前的几轮复习是把学生的知识体系打磨出一个大概的模样,最后的切磋琢磨画龙点睛,老师不可能有一套适用于所有人的方法。
            比如说每个学科中一些容易的题型一定要建立优势,看看自己有没有在这样的方面存在不足,以数学为例,立体几何、概率、三角函数、选做题等等这些很容易在考试拿到高分,因此学习必须有所针对,不能全面覆盖,那样什么都得不到。
            再比如,如果你的数学总是做不完,此时就不要在什么导数恒成立不等式这些压轴题上磨,先把前面的小题保证正确率和速度。
            最后的时间,是交给自己固强补弱的时间,是每个人按照自己的节奏冲刺的时间。


            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6-05-19 23:01
            回复
              患得患失,浮躁不安
              误区:由于后期缺乏努力方向和具体的复习计划,再加上期望值又比较高,所以倍感压力,无法安心复习。
              对策:正确认识后期复习的重要性,明确方向,排除杂念,合理定位,调好心态,落实计划,扎实备考。
              失去信心,随便应付
              误区:由于一模、二模都没有考好,所以完全失去信心,无心恋战,随波逐流,毫无意义地耗费时间。
              对策:正确对待模拟考试成绩,客观评价自己的实力。后期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只要付出努力就有回报。不要把错误和别人比较,做最好的自己,做最合适的练习。
              加班加点,争分夺秒
              误区:由于觉得时间不多,所以超常付出脑力劳动,作息时间混乱,复习失控,缺乏平衡放松意识,结果精神状态不佳,复习效果低下。
              对策:尊重规律,注重平衡调节。后期学会平衡和放松很重要。不要提前透支,把最好的状态调到高考。每天坚持适当的文体活动,调好适应高考的生物钟。
              狂做套题,错位投入
              误区:误认为后期的主要任务就是做套题,特别是各地的高考模拟试题。即使效果不明显,还是屡败屡战,结果出现“错误投资”,欲速则不达。
              对策:正确认识做套题的主要作用,一是练状态,二是练速度,三是练规范。一周不要超过一套套题,应该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基础复习和巩固方面。
              忽视错题,忽视细节
              误区:误认为错题已经成为历史,错误不会再现,结果把错题丢在一边。另外,忽视考试中因不注意规范细节而导致的失分,结果导致考试旧错再现,后悔莫及。
              对策:越到后期,越要抓住错题不放松,越要注重细节和规范。少错就等于多得,规范和细节往往决定成败。
              重“能”轻“基”,本末倒置
              误区:误认为后期重点是提升能力,结果对课本主干知识和基本考点不屑一顾,结果导致基础题丢分。
              对策:要正确处理好能力与基础的关系。到了冲刺阶段,应该说巩固基础、熟悉考点比单纯通过做题来提升能力更实在也更有效。再说,任何能力的形成都离不开基础。熟悉课本主干知识,熟悉基本考点更重要。
              我行我素,迷失方向
              误区:误认为老师后期的指导不重要,喜欢自己搞一套,闭门造车,脱离集体,孤军奋战。
              对策:正确认识后期备考方向、备考氛围和备考指导的重要性,正确处理好学校复习安排与个人复习计划的关系,学会分享、快乐备考。如果没有什么特殊情况,尽量和其他同学在课室一起复习,共同愉快地度过最后的冲刺阶段。
              最后祝大家高考顺利,考上理想的大学。


              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16-05-19 23:28
              回复
                文基础题
                先说时间的分配。第一大题的3个选择题,一般同学可控制在5分钟。这部分题目因题型稳定,平时训练也多,基本套路考生应该是相当熟悉的,因此在审题清楚的前提下可大胆作答,中等速度解答为宜。另外,答案要看重第一印象,没有充分的依据,不要擅自改动。
                答题策略:
                1.看清题干要求。选的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项,有没有其他可供答题参考的信息等,务必看仔细,看清楚。
                2.先排除最有把握排除的选择项。如“词语、成语(含熟语)辨析题”可从感情色彩、范围大小、程度轻重、搭配得当与否、是否重复累赘等方面考虑。
                3.几点常规的提醒。读音正误辨别时,注意越是你平常最有把握、人人似乎都这么读的字越要谨慎;错别字正误辨别,看题不宜太长久,时间长了原本是正确的反而会觉得像是错的,如无把握,可先放一放不去做它;选词填空题宜用“排除法”,而且要注意“搭配”问题;成语使用题忌“望文生义”的理解,越是想要你字面理解的成语越要注意陷阱,有时试题中那“特别陌生”的成语往往是对的。
                二 自然科学和社科类文章阅读
                这两部分的内容考查,一般采用单项选择的形式,共设四个小题。做好这四道题,要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思考的严密、周详。
                2.务必找到与试题选项对应的词、句、段,反复对照理解,仔细判断选项正误;依据原句进行推理要合理,否则成为“无中生有”。
                3.了解设置干扰项的几种情况: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无中生有,扩大或缩小概念的范围,缺乏依据,因果颠倒,先后错乱,张冠李戴等。
                4.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有时选文可能枯燥,要保持大脑清醒。静下心仔细阅读,力求准确理解。
                答题技巧:
                一是锁定题目的阅读区间,在第几段第几行,特别是涉及到第一、第二自然段的词语、句子的理解题。
                二是一般第1、2题比较容易,可以直接找到原文中的位置,根据题干指向。表述一般与原文一致的,大都正确。
                三是第3、4题的设题难度稍微大一点。设题的错误项大都与原文有些偏差。细微处要搞清楚。


                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16-06-03 12:23
                回复
                  五 古诗鉴赏
                  古典诗歌鉴赏:首先认真审题,明确在哪一方面进行鉴赏。
                  1.思想内容方面,要借助诗人写的景、人、事,体会诗的意境、诗人的感情经历、反映的道理。
                  2.形象方面,要找准诗中所写的形象,体会这些形象的经历、心态或代表意义。
                  3.语言方面,耍认真体会最能体现诗歌意境的动词、形容词和其他词类,分析其如何体现意境的,如何表达诗人情感的。
                  4.表达技巧方面,要弄清诗歌的表达技巧,借助原诗句进行分析。
                  5.明确题目要求的提示性因素,严格按要求做题。
                  6.认真组织答案,如果是语段。则按总分结构表达,要用准有关诗歌创作的概念术语,即要说行话。比如,要用首联、颔联、颈联、尾联,不用第一句、第二句等。
                  答题技巧:
                  古诗鉴赏重在字句的理解。要从诗中找答案,各种方法要学,但关键是对本诗的理解,特别是在意境上要把握好。意境就是作者写这首诗表现的心境。或低沉、或昂扬、或沉郁、或思念、或冷漠等等,由此再落实到词句中。
                  记住的关键一点就是:答案在诗歌内,在字句内在作者表达的情景内,如“冷、清、寂、绝、暗、阴、闹、笺、泪”中。
                  诗歌鉴赏的表述,要紧贴诗句展开,可贴标签,不可夸大或缩小,实实在在的表述为好。如2002年“折柳”,2003年“冷、咽”的诗眼,都是据本诗内容去分析,不可硬套。当然,表述应有技巧。就是分析这个词的来龙去脉,在此处的含义。这样表述就清楚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21楼2016-06-03 12:2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