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散人吧 关注:487贴子:8,467
  • 9回复贴,共1

我们为什么看不见神呢?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16-05-24 11:28回复
    黄帝反思广成子的话,回国后勤劳焦思,忧国忧民,选贤任能,励精图治,文治武功做出了一番伟业,受到后世敬仰。传说文字、养蚕、舟车、音律、医学、算数、婚姻、丧葬、等都起源于黄帝时代。


    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16-05-24 11:31
    回复
      黄帝虽然贵为天子,但是一直思念广成子。又过了大约六十年的时间,黄帝在一百岁时决定再次上崆峒山拜师问道。这一次黄帝单独一人,悄悄离开轩辕之丘上崆峒山。这时的黄帝学会了谦恭,于是在路上遇到了一位长者(仙人赤松子),赤松子指点黄帝说:“仙凡本无界,只在心上分;不惜膝行苦,一诚百道通。”一路上,黄帝不断思索这四句言词,直到鞋磨穿、脚磨破,寸步难行时,才恍然大悟,决心以膝代步,爬上崆峒山。砂石如刀,膝破血流,黄帝所过之处石子都被鲜血染红了。  


      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16-05-24 11:31
      回复
        广成子早知黄帝又来求道之事。黄帝的心诚、志坚感动了广成子。当黄帝膝行到崆峒山下时,广成子立即派出金龙把他接上山去。之后,广成子传道于黄帝。黄帝回国后,依广成子所教之道,静修养身。在一百二十岁时,黄帝乘龙白日升天。


        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16-05-24 11:32
        回复
          黄帝两次拜师问道,不同的心态,不同的至诚程度,得到不同的结果,也给了人们许多的启示。第一次,黄帝虽然心中向道,表现出一定的敬意和诚意,但同时又表现出自大、浮躁之心。黄帝虽然见到了广成子,但并没有得到道。第二次,黄帝没有了自大、浮躁之心,其向道的诚意、毅力、吃苦精神终于感动了广成子。


          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16-05-24 11:32
          回复
            人在宇宙和自然之间是渺小的。神(仙)并不看重人间的贫富贵贱,只见人心,有没有信神与对神的至诚之心是能不能见到神(仙)的前提。也就是说,能不能见到神(仙)取决于什么样的“心”。是对神的傲慢、自大之心,还是一片至诚向善之心。


            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16-05-24 11:32
            回复
              现代科学不仅不信神,不敬神,把神说成是迷信,诽谤神,而且还破坏神给人规范的道德,和神的旨意背道而驰!这怎么可能看到神呢,神怎么会让实证科学测量到、看得见呢?!举一个通俗的例子:你成天诽谤一个人,你说你要见他,他愿意见你吗?这是用人心来形容神,自然失敬失准,就说这个意思。实证科学因无法用现有的理论和仪器探知神的世界就否定神的存在,是因为实证科学本身的局限。如果找不到,那么就说是没有神。这和掩耳盗铃何等相似。事实上,实证科学既不能证实神的存在,也不能证实神的不存在。在谈论“天人合一”中,我们看到实证科学的机械解析的思维是错误的,而在对待神的问题上,其心态又是完全错误的。


              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16-05-24 11:33
              回复
                赤松子指点黄帝的“只在心上分”,仍然具有现实意义。现代科学如果真想证实神的存在,那么不妨首先学会谦卑,自我收敛和对神的尊敬。
                “信则灵,不信则无”,这话很有道理。至诚信神的人就能够看到或感受到神,不信的人就感受不到更看不到。其实信不信,神都是存在的,只是信就可以看到,不信就见不到。


                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16-05-24 11:33
                回复
                  人要探索宇宙真理,人要寻找神、寻找自己的归宿,首先要先诚其意,摆正心态,这是个修心的过程。自古以来,人们都知道正法、正道难求。虽然贵为天子,黄帝的求道之路也如此艰难。正因为得之不易,修道之士都知道珍惜。在古代,从中国的众多修道、修佛者,到国外的许多虔诚宗教人士,在磨(魔)难面前,都坚守对神、佛的信念,毫不动摇。今天的中国又如何呢?  


                  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16-05-24 11:33
                  回复
                    今天我们处于一个特殊时期,我们内心有很多矛盾无法得到解答,我们只能在生活中苦苦寻找自己的答案,多听、多看、多思考,定能达到心诚所至金石为开的境界。


                    来自iPhone客户端12楼2016-05-24 11:3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