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离不开“大国工匠”。作为“工匠摇篮”,近年来,长足发展的浙江职业教育,在培养“现代工匠”的同时,也为“浙江制造”铸就坚实的人才基石。
目前,浙江有406所职业院校,其中独立设置的高职(高专)院校49所,在校生38万人。各类中等职业学校(包括职业高中、技工学校、成人中专、普通中专等)357所,在校学生65万人。近5年,有200多万名中、高职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成为浙江制造的重要力量。
多年来,浙江把职业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进行职业教育的基础能力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
2006年,浙江省政府召开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出台《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实施“职业教育六项行动计划”。2010年,出台的浙江省教育规划纲要,对新时期职业教育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和总体部署,并随后率先出台作为教育专项规划之一的《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和“中等职业教育现代化建设工程”。2015年,省政府召开的全省职业教育会议,出台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全力打造浙江职业教育的升级版。
与此同时,浙江还采取措施落实地方政府对职业教育发展的责任,对高中阶段教育进行宏观调控,促成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协调发展,连续多年实现中职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招生规模的大体相当。
为进一步统筹中、高职教育发展,浙江通过“单考单招”“五年一贯制”“三位一体”“单考+校考”等多种方式,扩大高职面向中职毕业生的招生规模。到2015年,浙江中职毕业生升入高一级学校的比例已达到30%,高职专升本比例也达到10%。
此外,从2012年起,浙江还实施技能优秀中职毕业生免试升学政策,激励、引导中职学生提高专业技能水平,而为适应浙江经济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对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2015年又启动了四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人才的培养试点,以进一步推进中、高职人才培养的一体化。
据浙江省教育厅职成教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十一五”期间,浙江各级财政投入中等职业教育资金超过120亿元。“十二五”,省级财政每年投入用于扶持中职教育省级实训基地、产学研联合体、改革发展示范校等建设的中职教育资金比“十一五”翻了一番。
2012年,浙江在全国率先出台《中等职业学校生均经费标准指导意见》,将中职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提高到普通高中的1.5倍以上。2016年年初,浙江省财政厅、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又联合下发《关于中等职业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从2016年开始,全日制公办中等职业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提高到每生每年2500元。
以专业建设为“牛鼻”,近年来,浙江始终把专业设置与学校布局调整作为引导职业学校紧贴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服务产业转型升级的抓手,以此推进职业教育的特色化和专业化,并先后培育了杭州茶文化、东阳木雕、龙泉青瓷、青田石雕、浦江水晶工艺等一批紧密服务地方特色产业的专业。2010年,浙江启动专业结构调整,培育、发展了与现代工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特别是海洋经济、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的专业,在加大与区域经济、社会、文化和教育发展需求结合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了专业设置与产业的匹配。
目前,浙江各地已组建起100多个职教集团,这些以区域或专业为纽带、地方政府(或行业)为主导、高职院校为龙头、中职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的职教集团或联盟,与7000多家企业结成紧密合作的伙伴。
对接地方产业,实现人才培养和人才使用的无缝对接。各设区市也将职业教育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规划,通过优化区域政策环境,完善校企合作政策法规,加大产业与职业教育产学研的融合,在直接服务企业生产和技术革新、推动地方经济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促进学生实现从“学校人”向“职业人”的转变。(来源: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目前,浙江有406所职业院校,其中独立设置的高职(高专)院校49所,在校生38万人。各类中等职业学校(包括职业高中、技工学校、成人中专、普通中专等)357所,在校学生65万人。近5年,有200多万名中、高职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成为浙江制造的重要力量。
多年来,浙江把职业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进行职业教育的基础能力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
2006年,浙江省政府召开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出台《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实施“职业教育六项行动计划”。2010年,出台的浙江省教育规划纲要,对新时期职业教育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和总体部署,并随后率先出台作为教育专项规划之一的《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和“中等职业教育现代化建设工程”。2015年,省政府召开的全省职业教育会议,出台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全力打造浙江职业教育的升级版。
与此同时,浙江还采取措施落实地方政府对职业教育发展的责任,对高中阶段教育进行宏观调控,促成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协调发展,连续多年实现中职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招生规模的大体相当。
为进一步统筹中、高职教育发展,浙江通过“单考单招”“五年一贯制”“三位一体”“单考+校考”等多种方式,扩大高职面向中职毕业生的招生规模。到2015年,浙江中职毕业生升入高一级学校的比例已达到30%,高职专升本比例也达到10%。
此外,从2012年起,浙江还实施技能优秀中职毕业生免试升学政策,激励、引导中职学生提高专业技能水平,而为适应浙江经济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对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2015年又启动了四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人才的培养试点,以进一步推进中、高职人才培养的一体化。
据浙江省教育厅职成教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十一五”期间,浙江各级财政投入中等职业教育资金超过120亿元。“十二五”,省级财政每年投入用于扶持中职教育省级实训基地、产学研联合体、改革发展示范校等建设的中职教育资金比“十一五”翻了一番。
2012年,浙江在全国率先出台《中等职业学校生均经费标准指导意见》,将中职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提高到普通高中的1.5倍以上。2016年年初,浙江省财政厅、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又联合下发《关于中等职业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从2016年开始,全日制公办中等职业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提高到每生每年2500元。
以专业建设为“牛鼻”,近年来,浙江始终把专业设置与学校布局调整作为引导职业学校紧贴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服务产业转型升级的抓手,以此推进职业教育的特色化和专业化,并先后培育了杭州茶文化、东阳木雕、龙泉青瓷、青田石雕、浦江水晶工艺等一批紧密服务地方特色产业的专业。2010年,浙江启动专业结构调整,培育、发展了与现代工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特别是海洋经济、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的专业,在加大与区域经济、社会、文化和教育发展需求结合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了专业设置与产业的匹配。
目前,浙江各地已组建起100多个职教集团,这些以区域或专业为纽带、地方政府(或行业)为主导、高职院校为龙头、中职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的职教集团或联盟,与7000多家企业结成紧密合作的伙伴。
对接地方产业,实现人才培养和人才使用的无缝对接。各设区市也将职业教育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规划,通过优化区域政策环境,完善校企合作政策法规,加大产业与职业教育产学研的融合,在直接服务企业生产和技术革新、推动地方经济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促进学生实现从“学校人”向“职业人”的转变。(来源: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