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不读金庸,聊一聊唐诗吧。
大约400年前,大明朝天启年间,魏忠贤公公正在乱搞的时候。
有一位老人,默默脱下了官袍,整齐叠好。这是绣着精致白鹇鸟的青袍,代表着他是五品官员。
外面有人喊:胡书记,你怎么还不出来?我们等着接你去德州上任呢。
“上任?”老先生淡淡一笑,自言自语:再见了,官场!对于你,我早已厌倦。
我要回到家乡,用剩余的岁月,去完成一件更重要的事:
“编一部最全的唐诗,不要再有遗漏,不要再有散佚,让后世子孙都能读到它!”
让我们记住这个老先生的名字——胡震亨。
现在人可能很难理解,不就是编本唐诗么,很难吗?
事实是,在那个年代,真的好难。那时可没有这么多出版社、印刷厂、图书馆,没有谷歌百度当当京东亚马逊。你要找一首诗,说不定就要跋涉千山万水去抄,还不一定能抄到。
那么,如果老胡偷懒,不编这本唐诗,会怎么样?
答案是:后果很严重。
二
那时候,唐诗正在以今天物种灭绝般的速度在失传。据胡震亨估算,到他所处的年代,唐诗已经至少失传了一半。
你也许以为:诗怎么会失传呢?只要诗人够棒,写得够好,不就会口口相传留下来嘛。
呵呵,你以为是你们家菜谱呢?
先问一个好像不太科学的问题:在所有唐诗里,最猛的是哪一首?
可能有不少人会回答:《春江花月夜》,所谓“孤篇压全唐”嘛;那么作者是谁?不少读者也能答上:张若虚。
这位张先生写出了这么猛的作品,一定是个大名人了?没错,他当时就被人尊称为“吴中四士”,江湖地位就算不如明教四大护教法王,也差不多够“五散人”了。
然而,这么猛的一位先生,到今天留下来了多少诗呢?一百首?八十首?答案很令人震惊——只有两首。
此外,唐代的五言绝句里哪一首最猛?有很多人会脱口而出:《登鹳雀楼》,就是每个人小时候都背过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它的作者,一般认为是王之涣。
这个王猛人有多少诗留了下来?答案触目惊心——只有六首。
一千多年里,也不知道有多少“白日依山尽”、“海上明月共潮生”被淹灭失传?
不读金庸,聊一聊唐诗吧。
大约400年前,大明朝天启年间,魏忠贤公公正在乱搞的时候。
有一位老人,默默脱下了官袍,整齐叠好。这是绣着精致白鹇鸟的青袍,代表着他是五品官员。
外面有人喊:胡书记,你怎么还不出来?我们等着接你去德州上任呢。
“上任?”老先生淡淡一笑,自言自语:再见了,官场!对于你,我早已厌倦。
我要回到家乡,用剩余的岁月,去完成一件更重要的事:
“编一部最全的唐诗,不要再有遗漏,不要再有散佚,让后世子孙都能读到它!”
让我们记住这个老先生的名字——胡震亨。
现在人可能很难理解,不就是编本唐诗么,很难吗?
事实是,在那个年代,真的好难。那时可没有这么多出版社、印刷厂、图书馆,没有谷歌百度当当京东亚马逊。你要找一首诗,说不定就要跋涉千山万水去抄,还不一定能抄到。
那么,如果老胡偷懒,不编这本唐诗,会怎么样?
答案是:后果很严重。
二
那时候,唐诗正在以今天物种灭绝般的速度在失传。据胡震亨估算,到他所处的年代,唐诗已经至少失传了一半。
你也许以为:诗怎么会失传呢?只要诗人够棒,写得够好,不就会口口相传留下来嘛。
呵呵,你以为是你们家菜谱呢?
先问一个好像不太科学的问题:在所有唐诗里,最猛的是哪一首?
可能有不少人会回答:《春江花月夜》,所谓“孤篇压全唐”嘛;那么作者是谁?不少读者也能答上:张若虚。
这位张先生写出了这么猛的作品,一定是个大名人了?没错,他当时就被人尊称为“吴中四士”,江湖地位就算不如明教四大护教法王,也差不多够“五散人”了。
然而,这么猛的一位先生,到今天留下来了多少诗呢?一百首?八十首?答案很令人震惊——只有两首。
此外,唐代的五言绝句里哪一首最猛?有很多人会脱口而出:《登鹳雀楼》,就是每个人小时候都背过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它的作者,一般认为是王之涣。
这个王猛人有多少诗留了下来?答案触目惊心——只有六首。
一千多年里,也不知道有多少“白日依山尽”、“海上明月共潮生”被淹灭失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