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弟子吧 关注:387贴子:11,776
  • 34回复贴,共1

慧律法师:切莫误解一门深入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接下来,我们讨论一个,现在我要了解,底下必需声明,我今天来演讲不是挑战传统,也不是跟哪一本注解过意不去,或者是跟我们当代的高僧大德有所过节,统统没有!既然佛教是依法不依人,那么简单讲:所有的佛弟子都有理性,理性叫做依法嘛,今天不要依人不依法,我们要依法不依人。既然依法不依人,无论是比丘、比丘尼,每一个人都常常这样讲;无论是在家居士,每一个人都常常这样讲:依法不依人。简单讲:既然口口声声都是讲依法不依人,那么就是:佛教,只要是佛讲的,就可以理性来沟通。所以今天我们不能用个性来修行,要用佛性,自依止,法依止,莫异依止。自依止,用自己的般若智慧,依止自己的真如本性;法依止,依止佛陀的正法;莫异依止,其他的都不可靠。依靠你清净自性,摩诃般若,自依止,你要靠自己解脱;法依止,必需仰仗佛陀所讲的正法,自依止,法依止,莫异依止。所以今天必需要这样声明。
  因为佛教几十年来,各人讲各人的法,当它有一些落差的时候,每一个人会有感性的作用,保有自己上人讲的话才叫做对;我师父讲的话才叫做对!甚至你要跟他讲正确的,他也会排斥,会排斥,会排斥。那么我们今天来讲,也是讲给有理性的人,肯坐下来听听看佛怎么讲,我今天所讲的,完全依照佛讲的,没有我个人的意见,没有我个人的意见,只是把四十年来的修行来告诉大家,跟大家汇报一下而已。
  接下来,我在文殊讲堂,创立了二十三年来,有一天有个居士来,我就问他:大居士!怎么用功?他说:我诵《地藏经》,我专诵《地藏经》,我一门深入。我说:嗯?(师父右手捂胸,表现出很吃惊的样子)那就随喜吧!他说:师父!有什么问题吗?没有,没有。经过了几个月,就来了另外一个居士,我说:大居士,又怎么用功?他说:我专诵《药师经》,其他不看、不听、不闻,我专诵这一部经,我一门深入。我心头一震:这个怎么跟一门深入有关系呢?你是专诵一部经典啊!经过了一年,我说:你怎么用功?我念一句佛号、诵一部经典,我一门深入!我说:糟糕了!这么一个简单地“一门深入”,竟然有如此众多的人去误解佛的意思,佛讲“一门深入”不是这个意思,它有依据的,它有经典的,它有出处的,号称大乘佛教这么多的人,我觉得这个事态严重,问题很大,这个问题很大(众鼓掌)!
  “一门深入”有没有依据?有!有没有出处?有!现在就开始要讲这个了,我已经跟你事先声明了,依法不依人,你今天要冷静听听看佛怎么讲?我依据佛讲的一门深入来告诉你,你接受,你有善根;你觉得说:我不接受!那是你的权利;但是今天主办单位请我来演讲,当然我也是为了无量无边的众生,给他一个正确的讯息,告诉你一门深入是什么意思。
  “一门深入”这个名相有出处否?有!有根据否?有!不要忘记,佛的四依止,依法不依人。现在我们理性来讨论,一门深入,重点在于解六结、越三空。“一门深入”出自哪里?出自《楞严经》。“一门深入”出自哪里?出自《楞严经》的奢摩他、三摩、禅那里面的二十五圣圆通,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第二十五圣。
  “一门深入”,现在圆瑛法师的注解:因为《楞严经》大家都看圆瑛法师的,出自圆瑛法师注解的《楞严经讲义》第869页,我连第几页都告诉你,869页。中间这一段经文,反流照性,这一段才叫做一门深入,我把它念一遍:
  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空觉极圆,空所空灭;生灭即灭,寂灭现前。
  这一段是“一门深入”。慢慢来简单解释一下。(众鼓掌)
  “一门”不是指地藏法门,不是指药师法门,不是指专念佛号的净土法门,“一门”是指耳根门,耳根,耳根门。这个耳根门如果攀缘外在的声音;外在的声音不是动就是静,在佛教列为尘,根缘动尘跟静尘,尘就是染污的意思。
  动尘跟静尘叫做出流、生死流,出流叫做生死流,根缘尘,内心动荡不安,就是中间识心一直分别,根尘连接,心中识心分别没有休歇,这个叫做出、生死流,就是所有的众生生生死死,是因为缘这个外境。
  耳根,诸位!六根——眼、耳、鼻、舌、身、意,眼门、耳门、鼻(门)、舌(门)、身(门)、意门,称为六门。娑婆世界里面,耳根最利,所以,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耳根圆通章讨论到,耳根缘动尘迷失了,缘静尘——没有声音叫做静尘,没有声音在佛教里面来讲、经典里面讲叫做尘,也是会染污我们,也是尘。
  根缘动尘、静尘,然后耳根……(师父伸出大拇指)诸位!现在不是,现在是反流照性,就是修行人不要攀缘外境,要往内观照,往内观照,叫做反流照性。反流照性,我解释一下:初于闻中,就是我们的听闻,也可以解释作我们的听闻,以前是听外面的动尘跟静尘,现在放弃动尘跟静尘。入流亡所,境界是所缘的,入流,不是出流,出流是生死,入流就见性,入流就是不听外境,入流亡所,“所”就是动、静。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当根不缘尘的时候,识心不生,入于寂灭,这个就是人空,证阿罗汉果。如是渐增,慢慢地功夫渐增,闻所闻尽,能闻跟所闻都不可得,就是根也要放下,根是能闻,所闻就是动、静。尽闻不住,闻性如如不动,不取于相,所有的闻放下,动、静、根,尽闻不住,不住就是不著,不著。觉所觉空,觉,能觉跟所觉都不可得,这是指菩萨进入法的……法执的菩萨位,能觉跟所觉空,也不可得。现在就是唯独存在内心里面的觉跟所觉,也不可得,这个觉还是要放下,就是空觉极圆,把这个觉性空到底,达到了极圆;空觉极圆,就是这个觉悟空到底,能觉、所觉不可得;可是,又落入能空跟所空,空所空灭,能空跟所空都空无自性,都不可得。最后一个:生灭既灭,寂灭现前。
  所以,一门深入是解六个结,“结”就是心中打结,烦恼的意思。从凡夫;现在讲耳根,从凡夫一直到成佛,有六种结要打开:一、在动、静如如不动;在根无所能缘;觉——没有能觉、所觉;空——没有能空、所空;灭——就是能空跟所空当体即空,这个灭不是灭掉空,而是空是空无自性,诸法空无自性,当体即空,这个叫做灭,如果把空灭掉,又变成生灭。越三空就是人空、法空、空空,人空就是照见五蕴皆空;法空就是根、尘、识一十八界都不可得;空空,不可得的空也放下,没有能空跟所空,生灭既灭,寂灭就现前,寂灭就现前。
  在座诸位!这个《楞严经》耳根圆通章,我们在文殊讲堂讲了二十一个钟头,二十一个小时,观世音菩萨的耳根圆通章,二十一个小时,何况说我们今天来只有两个半小时,时间这么短,时间这么短,如果今天你要一直在这里发挥,那么,十次你也讲不完。好!所以我今天,因为我觉得事情还是满多人曲解的,这么多人对“一门深入”这个名相误会,我认为有必要解释一下,提出来讨论一下,认真,让整个佛教出家或者是在家,彻底地了解佛意是什么。
  再简单重点:诸位!不是诵一部经叫做一门深入,不是念一句佛号叫做一门深入,今天你念“南无阿弥陀佛”,师父在这里赞叹你,你有善根,了不起,了生死有望,但不能挂上“一门深入”这个名词,这个名词不是用在这个地方,名相不是用在这个地方。在座诸位!“一门”是指耳根门,今天你专念“南无阿弥陀佛”,叫做一佛专念;你专诵一部经典,叫做一经专诵,专诵,专门诵这一部经典,跟一门深入扯不上关系,深入是对浅出讲的,由浅入深叫做一门深入,解动、静、根、觉、空、灭,越三空:越人空、法空、空空,功夫愈来愈深,叫做由浅入深,才有一门深入。
  如果说,在座诸位!我必需声明:我赞叹念佛、也赞叹你诵经,赞叹诵经,我们文殊讲堂也是念佛、也是诵经,诸位!不能误会我,我必需告诉你:这个名相不是用在这个地方,你用错了名相,会闹笑话的!身为一个佛弟子,大乘的佛弟子,在今天五十年来,大乘佛教这么兴盛的一个台湾,对一个基本的“一门深入”,四个字而已,就扭曲到这么严重,这个实在是说不过去,说不过去的。所以,很多的居士来,来到我这个前面,都一直讲这样叫做一门深入,我实在是百思不解,这个跟一门深入没什么关系的。再强调一次:我不反对念佛,也不反对诵经,我赞叹念佛,同时也赞叹你诵经,你要怎么修行这不关师父的事情。诸位!今天有一个居士念佛念了二十年,来到文殊讲堂,我就问他:你怎么修行?他说:我专念这一句“阿弥陀佛”,其他不看、不听、不闻,我一门深入,我专修,其他不看、不听、不闻。我说:我现在问你一句话,你要手摸着良心跟我回答。他说:好!我现在问你:你这二十年来,你有没有犯过杀盗淫,轻微的?他说:有!好!我说:那你叫做夹杂而修。再来,你内心里面有没有起过贪嗔痴?你老实告诉我,你念佛念了二十年,你讲你是专修,你有没有?你讲!他说:有!我说:那个叫做夹杂烦恼而修,对不对?专,内心里面无妄叫做专。
  在座诸位!我们今天一定要弄清楚,佛法它是心法,今天我们修任何一行,我们都赞叹,八大宗派我们也随喜,也随喜;但是,一定要了解,内在里面的烦恼,如果你一直念佛一直压抑,念佛一直压抑,诸位!问题并没有解决,问题并没有解决。所以,我们要一边念佛,要一边开般若智慧,对不对?要解如目,要行如足。我再强调一遍:我绝对赞叹念佛,也绝对赞叹你诵任何一部经典。为什么赞叹呢?因为怕众生误会我,会误会啊!对不对?记得!念佛的时候要用大般若智慧去念佛(众鼓掌),这个才对嘛!诸位!没有妄想心,用般若心念佛,念到一心不乱,这个就真正的专念了。对不对?所以,要用般若智慧念佛,要用般若智慧去诵经,这样才是佛弟子嘛!是不是?我们佛弟子不能闭门造车,所以我们一定要了解佛的心法,要听经、要闻法。
  我们读大学的时候,那个大学的教授都鼓励我们,说:你们这引起大学生,要尽量去听中国人演讲,这引起学者、教授都是三、四十年的经验,集中在两个小时讲给你听。我今天也是,我集中了四十年的经验,我讲给你听啊(众鼓掌)!我的心,佛陀很清楚的,我不是来跟哪一个法师过意不去的,我希望既然称为大乘佛教,就应当有大乘菩萨的雅量、理性,还有大乘菩萨的摩诃般若大智慧,这样才不会愧对佛陀。关起门来修行没有关系;但是,内心里面要有佛的智慧,佛的智慧。所以,我们指“一门深入”。再强调一遍:我不针对任何一个法师、道场、宗派来讲的,要针对佛的正法。它的出处再讲一遍:“一门深入”,出于《楞严经讲义》869页中间的经文:
  反流照性,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空觉极圆,空所空灭;生灭既灭,寂灭现前。
  这个叫做解六结,越三空,反流照性,一门深入。反流,如果是生死叫做出流,根缘尘叫做出流;现在反流照性,照性,性就是不生不灭的涅盘妙性。所以解六结,越三空,叫做一门深入。这个“一门”指的是耳根门,耳根门。而这个耳根门,当然进去本性,本性都一样,眼见性叫做眼见,如果开悟在眼叫做见性;如果你大悟在耳叫做闻性;在鼻叫做嗅性;在舌叫做尝性;在触叫做触性;在意叫做本性,真如本性。所以,如果到究竟义就没有分别,就没有任何的分别,统统同一个本性,统统同一个本性。


IP属地:广东1楼2016-06-07 23:57回复
    阿弥陀佛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6-06-08 00:09
    收起回复
      @jody8221118


      IP属地:广东3楼2016-06-22 12:25
      收起回复
        师兄 我想临摹字帖 应该选哪些呢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6-06-23 21:00
        回复
          太深奥,我看不懂。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16-07-30 17:27
          收起回复


            IP属地:广东6楼2016-08-14 22:44
            收起回复
              好帖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6-09-18 09:02
              回复
                一门深入不单指耳根门。法门有八万四千,专修一门都叫一门深入,只是在楞严经佛说,为后世之人着想,唯耳根圆通最易,推荐后人修习。但其实念佛法门才最快速,因为有阿弥陀佛的四十八大愿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6-10-05 20:43
                收起回复


                  IP属地:广东11楼2016-10-13 13:53
                  回复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7-05-11 08:39
                    回复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7-12-18 12:0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