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茶池子开汤之--如是观-易武正山
最近有幸抽得生茶池子茶样派茶,根据规则,我有开汤如是观-易武正山这款茶的义务。今日牙痛初愈,就赶紧拿出茶样来开汤试茶。为郑重其事,特意拿出新的370毫升容量段泥朴玉壶来泡茶,连喝茶的品杯都换成细瓷的了。因为没有茶称,所以也没有称茶,直接全部茶样一次泡完。这次借鉴小白兄的泡法,先沸水洗茶一道,待茶与水充分呼吸(其实就是茶吸水的过程),不再吐泡之后,将洗茶水倒掉,将茶静置五分钟。之后,开始冲泡第一泡茶,注满水后5秒出汤,茶汤呈暗黄色,嗅之有淡淡花果香(不知怎么形容,自行脑补的),茶汤初入口淡、清甜,微苦,待充满整个口腔后,涩感明显,且犹如粘在舌面,久久不散,在冲泡第二泡茶出汤时,口内齿颊两侧开始有明显生津感,持续时间较久。第二泡口感与第一泡基本相同,涩感更甚,苦味略重,生津明显持久。第三泡涩感稍退,苦感加重,能化但较慢,生津明显持久。因此次所用茶壶为370毫升容量(较大),且品饮感受不太愉悦,草草三泡收工。说一下综合感受,因我生茶喝的少,基本小白,所以说错之处请茶友包涵,此茶与我之前喝过几次的内弟学生从云南景洪市带来的晒青毛茶相比:花果香明显(那个毛茶有茶友形容是红薯香或地瓜香),茶味略淡,苦涩味重且去的慢,但生津明显且持久,这种生津我并不喜欢,让人有种痛苦后的欣快感。因为他是一种口腔在强刺激下的应激反应,刺激强,则反应持续时间长。而我之前喝过的那款晒青毛茶,虽然没有强烈的生津感,但是喝来口腔感觉整体是愉悦的,而不是痛苦后的欣快感。那款茶当初泡时不懂,曾闷泡了近5分钟,尽管如此也没有今天喝的这款茶涩感那么强烈。据说易武生茶的特点是甜柔,今天我没有喝出来。又或者我习惯于熟茶的甜绵滑,所以对生茶的苦涩耐受度差些。
说了如此多的废话,最后上图结束:
干茶形态,由于太多,一个茶荷放不下:




最近有幸抽得生茶池子茶样派茶,根据规则,我有开汤如是观-易武正山这款茶的义务。今日牙痛初愈,就赶紧拿出茶样来开汤试茶。为郑重其事,特意拿出新的370毫升容量段泥朴玉壶来泡茶,连喝茶的品杯都换成细瓷的了。因为没有茶称,所以也没有称茶,直接全部茶样一次泡完。这次借鉴小白兄的泡法,先沸水洗茶一道,待茶与水充分呼吸(其实就是茶吸水的过程),不再吐泡之后,将洗茶水倒掉,将茶静置五分钟。之后,开始冲泡第一泡茶,注满水后5秒出汤,茶汤呈暗黄色,嗅之有淡淡花果香(不知怎么形容,自行脑补的),茶汤初入口淡、清甜,微苦,待充满整个口腔后,涩感明显,且犹如粘在舌面,久久不散,在冲泡第二泡茶出汤时,口内齿颊两侧开始有明显生津感,持续时间较久。第二泡口感与第一泡基本相同,涩感更甚,苦味略重,生津明显持久。第三泡涩感稍退,苦感加重,能化但较慢,生津明显持久。因此次所用茶壶为370毫升容量(较大),且品饮感受不太愉悦,草草三泡收工。说一下综合感受,因我生茶喝的少,基本小白,所以说错之处请茶友包涵,此茶与我之前喝过几次的内弟学生从云南景洪市带来的晒青毛茶相比:花果香明显(那个毛茶有茶友形容是红薯香或地瓜香),茶味略淡,苦涩味重且去的慢,但生津明显且持久,这种生津我并不喜欢,让人有种痛苦后的欣快感。因为他是一种口腔在强刺激下的应激反应,刺激强,则反应持续时间长。而我之前喝过的那款晒青毛茶,虽然没有强烈的生津感,但是喝来口腔感觉整体是愉悦的,而不是痛苦后的欣快感。那款茶当初泡时不懂,曾闷泡了近5分钟,尽管如此也没有今天喝的这款茶涩感那么强烈。据说易武生茶的特点是甜柔,今天我没有喝出来。又或者我习惯于熟茶的甜绵滑,所以对生茶的苦涩耐受度差些。
说了如此多的废话,最后上图结束:
干茶形态,由于太多,一个茶荷放不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