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看到的非常棒的文章,希望对大家有用。喜欢的必须顶啊。
很多人艾灸后出现所谓的“上火”:如发热,高烧,口干舌燥,便秘便结,眼屎多,黄鼻涕,黄痰,晚上精神亢奋,心烦不安夜不能眠,鼻腔发干或流鼻血,血压升高,脾气暴躁,皮肤发痒疹等类似“上火”的现象,虽说不排除有真是热性体质而出现此现象的,不过在平时不懂保养,生活作息不正常,气血两虚的人较少见。怀疑自己是否热性体质灸后上火不宜灸的,最好就近找有经验的中医诊断;更多的人出现这种现象多可能是艾灸补充阳气后,与体内病邪进行正邪相争的表现,也是很多人所说的好转发应。
根据我这几年艾灸的反应,和了解到一些人以前的生活习惯或病史,艾灸后很容易出现“上火”反应的这些人的体质,大多平时是阳虚体弱体质的人,特别是那些脾肾虚寒,严重气血两虚的人,在艾灸初期多出现这种虚不受补的现象,正如“火神派”卢崇汉先生对这种人的“上火”现象有其独到的见解——“卢崇汉老师在成都中医药大学,是‘扶阳派’传人,这一派从清朝开始,至今有200多年历史,以姜、桂、附为主药,下手扶持人身阳气为先,被称为“火神派”。现代常见的“上火”现象,普通都是以消炎清热为对治,但他认为其实质为阳衰阴盛导致阴阳格拒,从而阳气外浮所致,其治疗方案仍旧是扶持阳气。
艾灸属于扶阳大法之一,古代艾灸专著《扁鹊心书》:“保命之法,灼艾第一,丹药第二,附子第三。问题是要先解决一艾灸就“上火”这种反应。艾灸后会上火发热,除了是灸法或配穴的问题外;也可能是灸量未达量变至质变的程度,气血升降不和;此时可以调整灸的穴位和方法来先降热后才能继续艾灸不上火:
1.加灸足底涌泉30分钟~1小时,百会、中脘或神阙各10分钟将身体上中下的经气平衡一下,这样不容易上火。
2.在周楣声老人的《灸绳》里提到灸大椎泻火有特效:同时,韩国的针灸大家灸堂先生的临床灸例,风门穴也是艾灸退热的特效穴。
根据以上资料,可以加灸大椎或风门30 分钟泻火降热退烧,再灸足三里,三阴交,涌泉,太冲等穴各10分钟引火下行;我以前也是灸后老爱上火,我的经验是能够耐心坚持将腹部的保健要穴,如关元、气海、神阙、中脘,中极等穴位灸透,至腹部觉温暖;加灸腰部命门,八髎穴,当人体的元阳补足了,虚阳归位,上火的现象自然消失。
3.按摩心包经+早睡(早睡也是扶阳大法之一)退热法。每当我觉得发热时常用的方法:就是吴忠清先生的心包经按摩法,早晚先按摩几分钟昆仑和太冲,然后由腋窝向中指尖的中冲,用手循心包经深揉按摩降火也有特效;
4.我也常用早晚静坐约20分钟的方法降火。
因为我以前的体质也是属于上热下寒,外热内寒的体质,虚不受补,一吃补药或刚开始艾灸时也会出现发热或晚上睡不着觉的情况,运用以上诸法,一般都能解决。每个人的反应也不一样,就是很虚的人刚开始艾灸时很容易发热,这时就可以采取以上措施,采取上下左右平衡的灸法或专艾灸某些降热特效穴;有些人一开始艾灸只是一个部位效果也很好,不一定会出现发热的现象。
5.艾灸后发热上火时可以配合喝扁鹊三豆饮或黄豆饮,是降虚火特效方哦。
附:黄豆饮是什么?
黄豆饮是黄豆约50~60粒,煎浓汤服用,对小儿虚症发热有效。
艾灸博客--"艾灸治百病" http://blog.sina.com.cn/ajzbbqq
微信公众号: aijiuzhibaibing 艾灸治百病
艾灸产品: http://shop114889061.taobao.com 中国老张的店

很多人艾灸后出现所谓的“上火”:如发热,高烧,口干舌燥,便秘便结,眼屎多,黄鼻涕,黄痰,晚上精神亢奋,心烦不安夜不能眠,鼻腔发干或流鼻血,血压升高,脾气暴躁,皮肤发痒疹等类似“上火”的现象,虽说不排除有真是热性体质而出现此现象的,不过在平时不懂保养,生活作息不正常,气血两虚的人较少见。怀疑自己是否热性体质灸后上火不宜灸的,最好就近找有经验的中医诊断;更多的人出现这种现象多可能是艾灸补充阳气后,与体内病邪进行正邪相争的表现,也是很多人所说的好转发应。
根据我这几年艾灸的反应,和了解到一些人以前的生活习惯或病史,艾灸后很容易出现“上火”反应的这些人的体质,大多平时是阳虚体弱体质的人,特别是那些脾肾虚寒,严重气血两虚的人,在艾灸初期多出现这种虚不受补的现象,正如“火神派”卢崇汉先生对这种人的“上火”现象有其独到的见解——“卢崇汉老师在成都中医药大学,是‘扶阳派’传人,这一派从清朝开始,至今有200多年历史,以姜、桂、附为主药,下手扶持人身阳气为先,被称为“火神派”。现代常见的“上火”现象,普通都是以消炎清热为对治,但他认为其实质为阳衰阴盛导致阴阳格拒,从而阳气外浮所致,其治疗方案仍旧是扶持阳气。
艾灸属于扶阳大法之一,古代艾灸专著《扁鹊心书》:“保命之法,灼艾第一,丹药第二,附子第三。问题是要先解决一艾灸就“上火”这种反应。艾灸后会上火发热,除了是灸法或配穴的问题外;也可能是灸量未达量变至质变的程度,气血升降不和;此时可以调整灸的穴位和方法来先降热后才能继续艾灸不上火:
1.加灸足底涌泉30分钟~1小时,百会、中脘或神阙各10分钟将身体上中下的经气平衡一下,这样不容易上火。
2.在周楣声老人的《灸绳》里提到灸大椎泻火有特效:同时,韩国的针灸大家灸堂先生的临床灸例,风门穴也是艾灸退热的特效穴。
根据以上资料,可以加灸大椎或风门30 分钟泻火降热退烧,再灸足三里,三阴交,涌泉,太冲等穴各10分钟引火下行;我以前也是灸后老爱上火,我的经验是能够耐心坚持将腹部的保健要穴,如关元、气海、神阙、中脘,中极等穴位灸透,至腹部觉温暖;加灸腰部命门,八髎穴,当人体的元阳补足了,虚阳归位,上火的现象自然消失。
3.按摩心包经+早睡(早睡也是扶阳大法之一)退热法。每当我觉得发热时常用的方法:就是吴忠清先生的心包经按摩法,早晚先按摩几分钟昆仑和太冲,然后由腋窝向中指尖的中冲,用手循心包经深揉按摩降火也有特效;
4.我也常用早晚静坐约20分钟的方法降火。
因为我以前的体质也是属于上热下寒,外热内寒的体质,虚不受补,一吃补药或刚开始艾灸时也会出现发热或晚上睡不着觉的情况,运用以上诸法,一般都能解决。每个人的反应也不一样,就是很虚的人刚开始艾灸时很容易发热,这时就可以采取以上措施,采取上下左右平衡的灸法或专艾灸某些降热特效穴;有些人一开始艾灸只是一个部位效果也很好,不一定会出现发热的现象。
5.艾灸后发热上火时可以配合喝扁鹊三豆饮或黄豆饮,是降虚火特效方哦。
附:黄豆饮是什么?
黄豆饮是黄豆约50~60粒,煎浓汤服用,对小儿虚症发热有效。
艾灸博客--"艾灸治百病" http://blog.sina.com.cn/ajzbbqq
微信公众号: aijiuzhibaibing 艾灸治百病
艾灸产品: http://shop114889061.taobao.com 中国老张的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