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回放:2016年6月8日,太湖水利同知署正式开馆,吴江区委、区政府领导,区水利局、区文保单位、同里镇等相关领导,邀请了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省文保局、苏州市文保局等单位领导出席开馆仪式。到目前为止,太湖水利同知署修缮工程(一期)已投入资金近1000万元。
200多年前,太湖流域曾设有专门治水管理机构——太湖水利同知署。
200多年以来,太湖水利同知署见证了太湖流域的水利发展史,可以说,她是太湖治水史上的一位亲历者。如今,太湖水利同知署旧址经过五年时间的精心修缮,修旧如旧,以全新的面貌亮相于世,她将继续带着本真的心性,在太湖水利发展史上闪耀。
启动:保护原真,让285年前的同知衙门重绽光华
太湖治水,历史悠久。太湖流域的经济兴衰与治水息息相关,历朝历代当政者都十分重视太湖的治理。正因为太湖治水重要,太湖流域很早就设有专门治水管理机构。清朝雍正八年(1731)设立的太湖水利同知署俗称同知衙门,为苏州知府的副职,正五品。
太湖水利同知署旧址,位于吴江同里镇太平桥北堍,原地基面积为17亩8分,建筑面积2428平方米。在乾隆元年(1736),同知项喻将太湖水利同知署移驻吴县洞庭东山,遂将该建筑改为民居。原有房屋七进,历经易主变迁。目前基本保存原貌、保存相对较好的为第四、第六两进。第四进,现为敬仪堂民居客栈。第六进结构位置基本未动,但是年久失修,破落不堪。其余各进建筑位置结构均已变动或已失存。随着时代的变迁,同知衙门的建筑形式、产权关系变化很大,建筑残损十分严重,急需抢救保护。
“太湖水利同知署系太湖流域江南地区仅存的水利署衙类建筑,是太湖治水发展历史中的重要节点和实证,对研究太湖水利历史具有较大的实证参考价值。对吴江水文化的传承、研究、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区水利局有关负责人这样强调太湖水利同知署修复保护的意义,“太湖水利同知署的抢救性修复保护,对世界文化遗产地——同里古镇有着深远积极的意义。”
为认真挖掘和保护太湖治水文化,保护文物的原真性,展示太湖治水的艰辛发展历程,展现吴江在太湖治水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太湖局和吴江区镇二级政府决定正式启动实施“太湖水利同知署修复保护工程项目”。
筹建:整体规划,第五、六进房屋土建工程完美收官
2011年6月,吴江正式启动太湖水利同知署修复保护工程项目前期工作,由区水利局和同里镇共同承办。为此,区水利局和同里镇均成立专门工作组,均明确分管领导和部门负责人。“我们先开展了比较充分的前期调研工作,尽量保持文物的原真性。本着整体规划、先易后难、逐步推进的原则,决定先实施第六进房屋修缮工作。”
同里镇政府与第六进房屋的产权业主反复协商沟通,经过几个月时间的不懈努力工作,于2011年底,就第六进房屋购买和租赁问题与产权业主达成协议,共计土地面积931平方米,房产面积630平方米。
2012年4月21日,中国吴江第十六届“同里之春”国际旅游文化节开幕,太湖水利同知衙门修复工程也同时启动。落实修复工程,资金是关键。为此,吴江区领导协调区财政局和水利局,专门落实了水利专项资金,为太湖水利同知署修复工程的启动和顺利实施打下了良好基础。
本着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太湖水利同知署修复工程先进行一期工程(第五、六进房屋)修缮工作,并规划陈列展示太湖治水历史和治水文化。2012年9月完成了太湖水利同知署一期修缮工程施工图设计及评审。2012年10月进行了施工招投标等前期工作。据了解,这项修缮古建筑工程由苏州香山古建园林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中标承建,一期修缮工程自2012年11月开始施工,总体进展比较顺利。一期修缮工程占地931平方米,修葺古建筑面积765平方米。
经过两年多的建设,太湖水利同知署修缮土建工程部分完美收官。2014年3月,房屋的庭院绿化、院落修理和周围环境整治等附属工程也陆续完成。
展示:实物模型,高科技展示太湖水利发展历程
自2014年开始,吴江区水利局专门组建了太湖水利同知署太湖水利展示陈列馆资料收集工作组,负责对吴江水利历史资料和太湖治理有关资料的收集以及相关组织协调工作。 由太湖局和吴江区水利局共同筹办,进行筹划太湖水利治理历程的太湖水利展示陈列馆布展工作。
鉴于同里镇为历史文化古镇、江南水乡旅游古镇,布展的重点就是要突出吴江水文化、太湖水文化,充分展示太湖治水的发展历程和重要水利工程,以及水利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保障作用。记者了解到,太湖水利展示陈列布展的主题为水利,总体上以涉及水利的图片、实物和模型为主,适当配以现代高科技手段,通过声光电等多种形式,展示古今太湖水利治水成果。同时,分阶段展示:古代水利、近代水利、当代水利的成就,水文化,水乡风情,水利人物,还有参与性的互动点。
“经过一年多时间对陈列方案进行深入细致的研讨,我们努力收集了不少水利文献、图片、书画等资料,还有一些实物等,确定了太湖水利同知署太湖水利展示馆的陈列方案。”这位负责人表示。
到2016年5月,经过五年时间的精心组织实施,太湖水利同知署修缮工程和太湖水利同知署太湖水利展示馆陈列工程顺利完成。2016年5月6日,太湖水利同知署太湖水利展示馆陈列工程通过了完工验收,完成展示馆陈列面积900多平方米,完成实物展示410余件。
“下一步我们将着手进行第四进、第三进房屋等修缮工程的规划实施工作,主要是做好对这些古建筑产权业主的协商沟通、经费补偿工作,需要逐步地耐心地开展工作,争取在三至五年内全面实施太湖水利同知署修缮工程。”上述负责人告诉记者。
源自:吴江新闻网
200多年前,太湖流域曾设有专门治水管理机构——太湖水利同知署。
200多年以来,太湖水利同知署见证了太湖流域的水利发展史,可以说,她是太湖治水史上的一位亲历者。如今,太湖水利同知署旧址经过五年时间的精心修缮,修旧如旧,以全新的面貌亮相于世,她将继续带着本真的心性,在太湖水利发展史上闪耀。
启动:保护原真,让285年前的同知衙门重绽光华
太湖治水,历史悠久。太湖流域的经济兴衰与治水息息相关,历朝历代当政者都十分重视太湖的治理。正因为太湖治水重要,太湖流域很早就设有专门治水管理机构。清朝雍正八年(1731)设立的太湖水利同知署俗称同知衙门,为苏州知府的副职,正五品。
太湖水利同知署旧址,位于吴江同里镇太平桥北堍,原地基面积为17亩8分,建筑面积2428平方米。在乾隆元年(1736),同知项喻将太湖水利同知署移驻吴县洞庭东山,遂将该建筑改为民居。原有房屋七进,历经易主变迁。目前基本保存原貌、保存相对较好的为第四、第六两进。第四进,现为敬仪堂民居客栈。第六进结构位置基本未动,但是年久失修,破落不堪。其余各进建筑位置结构均已变动或已失存。随着时代的变迁,同知衙门的建筑形式、产权关系变化很大,建筑残损十分严重,急需抢救保护。
“太湖水利同知署系太湖流域江南地区仅存的水利署衙类建筑,是太湖治水发展历史中的重要节点和实证,对研究太湖水利历史具有较大的实证参考价值。对吴江水文化的传承、研究、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区水利局有关负责人这样强调太湖水利同知署修复保护的意义,“太湖水利同知署的抢救性修复保护,对世界文化遗产地——同里古镇有着深远积极的意义。”
为认真挖掘和保护太湖治水文化,保护文物的原真性,展示太湖治水的艰辛发展历程,展现吴江在太湖治水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太湖局和吴江区镇二级政府决定正式启动实施“太湖水利同知署修复保护工程项目”。
筹建:整体规划,第五、六进房屋土建工程完美收官
2011年6月,吴江正式启动太湖水利同知署修复保护工程项目前期工作,由区水利局和同里镇共同承办。为此,区水利局和同里镇均成立专门工作组,均明确分管领导和部门负责人。“我们先开展了比较充分的前期调研工作,尽量保持文物的原真性。本着整体规划、先易后难、逐步推进的原则,决定先实施第六进房屋修缮工作。”
同里镇政府与第六进房屋的产权业主反复协商沟通,经过几个月时间的不懈努力工作,于2011年底,就第六进房屋购买和租赁问题与产权业主达成协议,共计土地面积931平方米,房产面积630平方米。
2012年4月21日,中国吴江第十六届“同里之春”国际旅游文化节开幕,太湖水利同知衙门修复工程也同时启动。落实修复工程,资金是关键。为此,吴江区领导协调区财政局和水利局,专门落实了水利专项资金,为太湖水利同知署修复工程的启动和顺利实施打下了良好基础。
本着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太湖水利同知署修复工程先进行一期工程(第五、六进房屋)修缮工作,并规划陈列展示太湖治水历史和治水文化。2012年9月完成了太湖水利同知署一期修缮工程施工图设计及评审。2012年10月进行了施工招投标等前期工作。据了解,这项修缮古建筑工程由苏州香山古建园林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中标承建,一期修缮工程自2012年11月开始施工,总体进展比较顺利。一期修缮工程占地931平方米,修葺古建筑面积765平方米。
经过两年多的建设,太湖水利同知署修缮土建工程部分完美收官。2014年3月,房屋的庭院绿化、院落修理和周围环境整治等附属工程也陆续完成。
展示:实物模型,高科技展示太湖水利发展历程
自2014年开始,吴江区水利局专门组建了太湖水利同知署太湖水利展示陈列馆资料收集工作组,负责对吴江水利历史资料和太湖治理有关资料的收集以及相关组织协调工作。 由太湖局和吴江区水利局共同筹办,进行筹划太湖水利治理历程的太湖水利展示陈列馆布展工作。
鉴于同里镇为历史文化古镇、江南水乡旅游古镇,布展的重点就是要突出吴江水文化、太湖水文化,充分展示太湖治水的发展历程和重要水利工程,以及水利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保障作用。记者了解到,太湖水利展示陈列布展的主题为水利,总体上以涉及水利的图片、实物和模型为主,适当配以现代高科技手段,通过声光电等多种形式,展示古今太湖水利治水成果。同时,分阶段展示:古代水利、近代水利、当代水利的成就,水文化,水乡风情,水利人物,还有参与性的互动点。
“经过一年多时间对陈列方案进行深入细致的研讨,我们努力收集了不少水利文献、图片、书画等资料,还有一些实物等,确定了太湖水利同知署太湖水利展示馆的陈列方案。”这位负责人表示。
到2016年5月,经过五年时间的精心组织实施,太湖水利同知署修缮工程和太湖水利同知署太湖水利展示馆陈列工程顺利完成。2016年5月6日,太湖水利同知署太湖水利展示馆陈列工程通过了完工验收,完成展示馆陈列面积900多平方米,完成实物展示410余件。
“下一步我们将着手进行第四进、第三进房屋等修缮工程的规划实施工作,主要是做好对这些古建筑产权业主的协商沟通、经费补偿工作,需要逐步地耐心地开展工作,争取在三至五年内全面实施太湖水利同知署修缮工程。”上述负责人告诉记者。
源自:吴江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