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铃钉铛吧 关注:85贴子:1,994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1楼2008-08-17 12:36回复
    注:
    酌(zhuó):斟酒喝。
    无相亲:没有亲近的知心朋友。
    解:懂得。饮:喝酒。
    徒:空,白白地。
    将:和。
    须:应该。
    及春:趁着大好春光。
    交欢:一同作乐。
    无情:忘情,指超乎世俗感情之上的忘我境界。
    相期:相约。
    邈(miǎo秒):远。
    云汉:天河。这两句说自己与明月和身影永远结成忘情的知友,相约将来在遥远的天上相会。
    赏析:
      李白怀才见弃,政治理想不能实现,心情是孤寂苦闷的。但他面对黑暗现实,没有沉沦,没有同流合污,而是追求自由,向往光明,所以在他的诗篇中多歌颂太阳和咏月之作。太阳是自然界中光明绚丽的形象,明月是清澈纯洁的象征。尤其是明月,清新、明丽、宁静、温柔,因而诗人和它相亲相近。在这首诗中,诗人还进一步把明月引为知己,对月抒怀。诗篇突然而起,直抒胸臆,表达一种孤独寂寥的思想感情。这种孤寂之情无法驱遣,于是诗人以奇特的想象,生动的描写,把明月作为知音,相邀对饮。同时还异想天地把自己的身影,也看作有情有知的同类,邀其共酌。表面上有明月相伴,身影相随,好象并不是独酌,但月不解饮,影徒随身,这就更加突出了诗人的孤独感,正如孙洙所说:“题本独酌,诗偏幻出三人。月影伴说,反复推勘,愈形其独。”(《唐诗三百首》卷一)因为世少相知,诗人不得不以明月、身影为伴,向月而高歌,对影而起舞以排遣自己深沉的郁闷。结联进而要和明月、身影永远结成忘情好友,将来在邈远的碧空中相见遨游。这表现了诗人对污浊现实的强烈不满,在孤独中向往自由和光明。  这首五言古诗,构思新颖,想象奇妙,情致深婉,是李白抒情诗中别具神韵的佳作。


    2楼2008-08-17 12:37
    回复
      • 125.123.77.*
      为有
      李商隐

      为有云屏无限娇,凤城寒尽怕春宵。
      无端嫁得金龟婿,辜负香衾事早朝。

      注:
      为有:取首句二字为题,古典诗歌中常有此例,与内容无关。
      云屏:即云母石制成的屏风。这是古代豪贵家室内的陈设。
      无限娇:指娇美的少妇。
      凤城:即丹凤城,指京城长安。
      寒尽:冬尽。
      怕春宵:怕春夜太短。
      无端:无奈。
      金龟:唐代朝官佩带的表示品级的一种饰物。本来唐代官员佩金鱼袋,武则天天授元年(690)改三品以上官员佩金饰的龟袋。 
      香衾(qīn钦):香熏过的被子。
      事:侍奉。
      早朝:清晨上朝拜见皇帝。古代皇帝在黎明登殿接受臣下朝见。
      婿:丈夫。


      3楼2008-08-18 08:30
      回复
        赏析:
          这是一首写长安一个贵少妇闺怨的诗。从思想内容上看,没有什么深意,艺术表现也一般,在李商隐的七绝中并不是优秀作品。首句直接描写“无限娇”的少妇和她室中华贵的陈设。这样写既使人物出场,又点明了她的贵族自身分。第二句紧接着刻画其心理状态,寒冬过去,新春来临,只能引起人们的欢悦,但这个少妇异乎常人而感到“怕”。原来冬天昼短夜长,春宵则较冬夜短,所以怕而怨。第三句和第四句进一步点明“怕”的重要原因。丈夫是一个佩金龟的高官,每天天还没有亮就得离开云屏匆匆去早朝,她独守空房,幽怨之情油然而生。


        4楼2008-08-18 08:31
        回复
          嫦娥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注:
          嫦娥:神话传说中的月中仙女。相传她本是后羿的妻子,因为偷吃了丈夫从西王母那里求来的不死药,就飞入月宫。事见《准南子·览冥训》及高诱注。
          云母屏风:以美丽的云母石制成的屏风。
          烛影深:烛影暗淡,表明烛已 残,夜将尽。
          长河:银河。
          渐落:渐渐西沉。
          晓星:晨星。
          沉:落。
          应悔:定会悔恨。
          偷灵药:指偷长生不死之药。
          夜夜心:因为狐独而夜夜悔恨。


          5楼2008-08-18 08:35
          回复
            桃源行
            王维

            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
            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忽值人。
            山口潜行始隈隩,山开旷望旋平陆。
            遥看一处攒云树,近入千家散花竹。
            樵客初传汉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
            居人共住武陵源,还从物外起田园。
            月明松下房栊静,日出云中鸡犬喧。
            惊问俗客争来集,竞引还家问都邑。
            平明闾巷扫花开,薄暮渔樵乘水入。
            初因避地去人间,及至成仙遂不还。
            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
            不疑灵境难闻见,尘心未尽思乡县。
            出洞无论隔山水,辞家终拟长游衍。
            自谓经过旧不迷,安知峰壑今来变。
            当时只记入山深,青溪几度到云林。
            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注:
            古津:古渡口,这里是指幽静偏僻的溪流。一作“去津”,意即远远流去的溪水。
            坐:因。
            红树:这里指桃花。
            值:遇。
            隈隩(wēi-ào威奥):山岩的幽深曲折处。
            樵客:本指打柴人,这里是指渔人,古人常渔樵并称。
            武陵:武陵本实有其地,即今湖南省常德市。这里武陵源即指桃花源,相传在今湖南省桃源县晋代属武陵郡(今湖南省常德市),故称桃花源。
            物外:世外。
            俗客:指渔人。因桃源中人以仙境自居,故称渔人为俗客。
            世中:人世中,即人间。
            不疑灵境:是说渔人不再怀疑有仙境了。
            拟:打算。
            游衍:流连游赏。连上两句是 说,离开桃花源以后,尽管和它隔着千山万水,但总是想辞家再去尽情地游赏。


            7楼2008-08-19 08:31
            回复
              赏析:1
                在古典文学中,关于桃花源的故事,是一个传统的创作题材。自从陶渊明写了著名的《桃花源记》和《桃花源诗》这两篇互相关连的作品以后,在写桃花源的诗中,王维的这首代表了一个重要方面,具有它自己的面貌和风格。 


              8楼2008-08-19 08:36
              回复
                赏析 
                2
                《桃源行》诗题下原注:“时年十九”。据此可知,王维此诗作于唐玄宗开元八年,正当盛唐时期。因此,这不仅由于作者早年受了道教的影响,也由于当时社会比较安定,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还不十分尖锐,而诗人自己的生活又比较优裕,对社会现实缺乏深刻了解,所以王维的《桃源行》,将陶渊明诗中那个“秋熟靡王税”的自食其力的理想社会,改为恬适幽美的“灵境”、“仙源”,是和他所处的时代息息相关的。作者在这首诗中,以自然轻快的笔调,按照自己的美学趣味,极力渲染了不同于陶诗那样纯朴的生活气息,而是另具特色:  “遥看一处攒云树,   近入千家散花竹。”  “月明松下房栊静,   日出云中鸡犬喧。”


                9楼2008-08-19 08:37
                回复
                  赏析3

                  简直就是一幅静美宜人的山水画了


                  10楼2008-08-19 08:40
                  回复
                    赏析4 云树掩映,花竹丛生,松下房栊,静静地沐浴着明月的清辉;


                    11楼2008-08-19 08:41
                    回复
                      赏析5 云中鸡犬,呜呜地欢叫在日出的时光


                      12楼2008-08-19 08:42
                      回复
                        赏析 6云中鸡犬,呜呜地欢叫在日出的时光


                        13楼2008-08-19 08:44
                        回复
                          赏析 6 多么和谐、恬静、明丽、爽朗,这正是作者所追求的境


                          14楼2008-08-19 08:47
                          回复
                            赏析7 多么和谐、
                            恬静、
                            明丽、
                            爽朗,
                            这正是作者所追求的境界


                            15楼2008-08-19 08:49
                            回复
                              赏析续 
                              当然,这一境界是虚幻的,是人间所没有的


                              16楼2008-08-19 08:4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