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吧 关注:9,360贴子:42,731

那些沈从文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句子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沈老的文风质朴而深厚,忧伤而昂扬……有许许多多打动我的句子……


IP属地:浙江1楼2016-07-18 20:19回复
    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沈从文 《湘行散记》
    想起一首诗: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且不论写诗的人是否真实如此,从内容上来说,是不是有异曲同工之妙呢?


    IP属地:浙江2楼2016-07-18 20:24
    收起回复
      继续呀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6-07-18 20:53
      收起回复
        还不更,楼主你真是太懒了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6-07-19 20:50
        收起回复
          让我想其他句子一下还想不起,最深刻就是那句普通的“我想你得很”。是因为我说过这句话,后来看湘行散记也看见这句话,感觉很妙,所以就喜欢沈从文了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6-07-19 21:04
          收起回复
            还是比较喜欢书中民谣山歌什么的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6-07-20 12:09
            收起回复
              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
              ——沈从文 《边城》
              记得第一次读《边城》时,我的心就被这句话深深地触动了……不知道是否有人跟我一样脑补这句话背后的故事……或许同是老乡、同样生活在那种“山清水秀”地方的缘故,脑海里总闪现出自己小时候的一些情景,而我跟翠翠不同的是:一个老奶奶,一个女孩子,没有一只黄狗。
              沈老的“边城”有没有“小桥流水人家”的感觉呢?


              IP属地:浙江7楼2016-07-20 14:38
              回复
                女孩子的母亲,老船夫的独生女,十五年前同一个茶峒军人,很秘密的背着那忠厚爸爸发生了暧昧关系。有了小孩子后,这屯戍军士便想约了她一同向下游逃去。但从逃走的行为上看来,一个违悖了军人的责任,一个却必得离开孤独的父亲。经过一番考虑后,军人见她无远走勇气自己也不便毁去作军人的名誉,就心想:一同去生既无法聚首,一同去死当无人可以阻拦,首先服了毒。女的却关心腹中的一块肉,不忍心,拿不出主张。事情业已为作渡船夫的父亲知道,父亲却不加上一个有分量的字眼儿,只作为并不听到过这事情一样,仍然把日子很平静的过下去。女儿一面怀了羞惭一面却怀了怜悯,仍守在父亲身边,待到腹中小孩生下后,却到溪边吃了许多冷水死去了。在一种近于奇迹中,这遗孤居然已长大成人,一转眼间便十三岁了。为了住处两山多篁竹,翠色逼人而来,老船夫随便为这可怜的孤雏拾取了一个近身的名字,叫作"翠翠"。
                ——沈从文 《边城》
                是我泪点低的缘故吗?每次看到这一段都暗自神伤……在淳朴的边城,发生的“伤风败俗”的故事,却让人无限惋惜与心痛。想起《诗经》里的《击鼓》: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
                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
                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
                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
                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想必他们也曾有过山盟海誓的时刻,也曾有过举案齐眉的向往,也曾有过生离死别的艰难抉择……那是一种怎样的画面啊,只可惜“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IP属地:浙江8楼2016-07-20 15:01
                回复
                  翠翠望到这个景致,忽然起了一个怕人的想头,她想:"假若爷爷死了?"
                  ——沈从文 《边城》
                  一度纳闷:十四五岁的小女孩,为什么没看到爷爷的第一感觉却是这般想法!曾经无法理解,随着年龄的增长,现在总算明白了:她这么猜测,可见爷爷对她的重要性!祖孙两个人孤苦相依,害怕失去这唯一的亲人自然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吧!


                  IP属地:浙江9楼2016-07-20 15:22
                  收起回复
                    我还挺喜欢傩送出场那段描写的,好生动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6-07-20 21:51
                    收起回复
                      悖时砍脑壳的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6-07-22 18:29
                      收起回复
                        再看一遍,到结尾那里 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突然心里触动了眼睛酸了一下--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6-07-23 22:43
                        收起回复
                          白日里,老船夫正在渡船上同个卖皮纸的过渡人有所争持。一个不能接受所给的钱,一个却非把钱送给老人不可。正似乎因为那个过渡人送钱气派,使老船夫受了点压迫,这撑渡船人就俨然生气似的,迫着那人把钱收回,使这人不得不把钱捏在手里。但船拢岸时,那人跳上了码头,一手铜钱向船舱里一撒,却笑眯眯的匆匆忙忙走了。老船夫手还得拉着船让别人上岸,无法去追赶那个人,就喊小山头的女:
                            "翠翠,翠翠,帮我拉着那个卖皮纸的小伙子,不许他走!"
                            翠翠不知道是怎么会事,当真便同黄狗去拦那第一个下山人。那人笑着说:
                            "不要拦我!……"
                            正说着,第二个商人赶来了,就告给翠翠是什么事情。翠翠明白了,更拉着卖纸人衣服不放,只说:"不许走!不许走!"黄狗为了表示同主人的意见一致,也便在翠翠身边汪汪汪的吠着。其余商人皆笑着,一时不能走路。祖父气吁吁的赶来了,把钱强迫塞到那人手心里,且搭了一大束草烟到那商人担子上去,搓着两手笑着说:"走呀!你们上路走!"那些人于是全笑着走了。
                            翠翠说:"爷爷,我还以为那人偷你东西同你打架!"
                            祖父就说:
                            "他送我好些钱。我才不要这些钱!告他不要钱,他还同我吵,不讲道理!"
                            翠翠说:"全还给他了吗?"
                            祖父抿着嘴把头摇摇,装成狡猾得意神气笑着,把扎在腰带上留下的那枚单铜子取出,送给翠翠。且说:
                            "他得了我们那把烟叶,可以吃到镇筸城!"
                            远处鼓声又蓬蓬的响起来了,黄狗张着两个耳朵听着。翠翠问祖父,听不听到什么声音。祖父一注意,知道是什么声音了,便说:
                            "翠翠,端午又来了。你记不记得去年天保大老送你那只肥鸭子。早上大老同一群人上川东去,过渡时还问你。你一定忘记那次落的行雨。我们这次若去,又得打火把回家;你记不记得我们两人用火把照路回家?"
                            翠翠还正想起两年前的端午一切事情哪。但祖父一问,翠翠却微带点儿恼着的神气,把头摇摇,故意说:"我记不得,我记不得。"其实她那意思就是"我怎么记不得?!"
                            祖父明白那话里意思,又说:"前年还更有趣,你一个人在河边等我,差点儿不知道回来,我还以为大鱼会吃掉你!"
                            提起旧事翠翠嗤的笑了。
                            "爷爷,你还以为大鱼会吃掉我?是别人家说我,我告给你的!你那天只是恨不得让城中的那个爷爷把装酒的葫芦吃掉!你这种记性!"
                            "我人老了,记性也坏透了。翠翠,现在你人长大了,一个人一定敢上城看船]不怕鱼吃掉你了。"
                            "人大了就应当守船哩。"
                            "人老了才当守船。"
                            "人老了应当歇憩!"
                            "你爷爷还可以打老虎,人不老!"祖父说着,于是,把膀子弯曲起来,努力使筋肉在局束中显得又有力又年青,且说:"翠翠,你不信,你咬。"
                            翠翠睨着腰背微驼白发满头的祖父,不说什么话。远处有吹唢呐的声音,她知道那是什么事情,且知道唢呐方向,要祖父同她下了船,把船拉过家中那边岸旁去。为了想早早的看到那迎婚送亲的喜轿,翠翠还爬到屋后塔下去眺望。过不久,那一伙人来了,两个吹唢呐的,四个强壮乡下汉子,一顶空花轿,一个穿新衣的团总儿子模样的青年,另外还有两只羊,一个牵羊的孩子,一坛酒,一盒糍粑,一个担礼物的人。一伙人上了渡船后,翠翠同祖父也上了渡船,祖父拉船,翠翠却傍花轿站定,去欣赏每一个人的脸色与花轿上的流苏。拢岸后,团总儿子模样的人,从扣花抱肚里掏出了一个小红纸包封,递给老船夫。这是规矩,祖父再不能说不接收了。但得了钱祖父却说话了,问那个人,新娘是什么地方人,明白了,又问姓什么,明白了,又问多大年纪,一起皆弄明白了。吹唢呐的一上岸后又把唢呐呜呜喇喇吹起来,一行人便翻山走了。祖父同翠翠留在船上,感情仿佛皆追着那唢呐声音走去,走了很远的路方回到自己身边来。
                            祖父掂着那红纸包封的分量说:"翠翠,宋家堡子里新嫁娘只十五岁。"
                            翠翠明白祖父这句话的意思所在,不作理会,静静的把船拉动起来。
                            到了家边,翠翠跑回家去取小小竹子做的双管唢呐,请祖父坐在船头吹"娘送女"曲子给她听,她却同黄狗躺到门前大岩石上荫处看天上的云。白日渐长,不知什么时节,祖父睡着了,翠翠同黄狗也睡着了。
                          ------------------------------------------------------------------------------------
                          “白日里,老船夫正在渡船上同个卖皮纸的过渡人有所争持。一个不能接受所给的钱,一个却非把钱送给老人不可。”
                          爷爷真是一个朴实憨厚的人,自己虽然贫穷,但是绝不贪小钱,很喜欢爷爷。
                          “吹唢呐的一上岸后又把唢呐呜呜喇喇吹起来,一行人便翻山走了。祖父同翠翠留在船上,感情仿佛皆追着那唢呐声音走去,走了很远的路方回到自己身边来。”
                          少女们对新嫁娘的观察是不是都是热火朝天的呢?翠翠有没有在想自己什么时候也能披上红嫁衣呢?
                          十五岁就已经嫁作他人妇了,心疼


                          IP属地:浙江15楼2016-07-24 14:59
                          回复
                            有人带了礼物到碧溪岨,掌水码头的顺顺,当真请了媒人为儿子向渡船的攀亲起来了。老船夫慌慌张张把这个人渡过溪口,一同到家里去。翠翠正在屋门前剥豌豆,来了客并不如何注意。但一听到客人进门说"贺喜贺喜",心中有事,不敢再呆在屋门边,就装作追赶菜园地的鸡,拿了竹响篙唰唰的摇着,一面口中轻轻喝着,向屋后白塔跑去了。
                              来人说了些闲话,言归正传转述到顺顺的意见时,老船夫不知如何回答,只是很惊惶的搓着两只茧结的大手,好象这不会真有其事,而且神气中只象在说:"那好,那好,"其实这老头子却不曾说过一句话。
                              马兵把话说完后,就问作祖父的意见怎么样。老船夫笑着把头点着说:"大老想走车路,这个很好。可是我得问问翠翠,看她自己主意怎么样。"来人走后,祖父在船头叫翠翠下河边来说话。
                              翠翠拿了一簸箕豌豆下到溪边,上了船,娇娇的问他的祖父:"爷爷,你有什么事?"祖父笑着不说什么,只偏着个白发盈颠的头看着翠翠,看了许久。翠翠坐到船头,低下头去剥豌豆,耳中听着远处竹篁里的黄鸟叫。翠翠想:"日子长咧,爷爷话也长了。"翠翠心轻轻的跳着。
                              过了一会祖父说:"翠翠,翠翠,先前来的那个伯伯来作什么,你知道不知道?"
                              翠翠说:"我不知道。"说后脸同颈脖全红了。
                              祖父看看那种情景,明白翠翠的心事了,便把眼睛向远处望去,在空雾里望见了十五年前翠翠的母亲,老船夫心中异常柔和了。轻轻的自言自语说:"每一只船总要有个码头,每一只雀儿得有个巢。"他同时想起那个可怜的母亲过去的事情,心中有了一点隐痛,却勉强笑着。
                              翠翠呢,正从山中黄鸟杜鹃叫声里,以及山谷中伐竹人唦唦一下一下的砍伐竹子声音里,想到许多事情。老虎咬人的故事,与人对骂时四句头的山歌,造纸作坊中的方坑,铁工厂熔铁炉里泄出的铁汁……耳朵听来的,眼睛看到的,她似乎都要去温习温习。她其所以这样作,又似乎全只为了希望忘掉眼前的一桩事而起。但她实在有点误会了。
                              祖父说:"翠翠,船总顺顺家里请人来作媒,想讨你作媳妇,问我愿不愿。我呢,人老了,再过三年两载会过去的,我没有不愿的事情。这是你自己的事,你自己想想,自己来说。愿意,就成了;不愿意,也好。"
                              翠翠不知如何处理这个问题,装作从容,怯怯的望着老祖父。又不便问什么,当然也不好回答。
                              祖父又说:"大老是个有出息的人,为人又正直,又慷慨,你嫁了他,算是命好!"
                              翠翠明白了,人来做媒的大老!不曾把头抬起,心忡忡的跳着,脸烧得厉害,仍然剥她的豌豆,且随手把空豆菜抛到水中去,望着它们在流水中从从容容的流去,自己也俨然从容了许多。
                              见翠翠总不作声,祖父于是笑了,且说:"翠翠,想几天不碍事。洛阳桥并不是一个晚上造得好的,要日子咧。前次那人来的就向我说到这件事,我已经就告过他:车是车路,马是马路,各有规矩。想爸爸作主,请媒人正正经经来说是车路;要自己作主,站到对溪高崖竹林里为你唱三年六个月的歌是马路,——你若欢喜走马路,我相信人家会为你在日头下唱热情的歌,在月光下唱温柔的歌,一直唱到吐血喉咙烂!"
                              翠翠不作声,心中只想哭,可是也无理由可哭。祖父再说下去,便引到死去了的母亲来了。老人说了一阵,沉默了。翠翠悄悄把头撂过一些,祖父眼中业已酿了一汪眼泪。翠翠又惊又怕怯生生的说:"爷爷,你怎么的?"祖父不作声,用大手掌擦着眼睛,小孩子似的咕咕笑着,跳上岸跑回家中去了。
                              翠翠心中乱乱的,想赶去却不赶去。
                              雨后放晴的天气,日头炙到人肩上背上已有了点儿力量。溪边芦苇水杨柳,菜园中菜蔬,莫不繁荣滋茂,带着一分有野性的生气。草丛里绿色蚱蜢各处飞着,翅膀搏动空气时窸窸作声。枝头新蝉声音已渐渐洪大。两山深翠逼人竹篁中,有黄鸟与竹雀杜鹃鸣叫。翠翠感觉着,望着,听着,同时也思索着:
                              "爷爷今年七十岁……三年六个月的歌——谁送那只白鸭子呢?……得碾子的好运运气,碾子得谁更是好运运气?……"
                              痴着,忽地站运气,半簸箕豌豆便倾倒到水中去了。伸手把那簸箕从水中捞运气时,隔溪有人喊过渡。
                            --------------------------------------------------------------------------------
                            每一只船总要有个码头,每一只雀儿得有个巢。
                            洛阳桥并不是一个晚上造得好的,要日子咧。


                            IP属地:浙江21楼2016-07-24 16:22
                            回复
                              实在不必放这么多文字在上面。我有沈从文的全集,简装


                              IP属地:内蒙古来自iPhone客户端24楼2016-07-24 23:36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