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吧 关注:69,063贴子:476,556
  • 0回复贴,共1

食用菌秋季生产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秋季,既是食用菌收获的季节,同时又是播种的季节,是食用菌生产比较热闹的时期。
一、出菇管理
秋季气候比较干燥,降温保湿及防治病菌是秋菇出菇期管理的关键。
1、拉大昼夜温差:白天气温高,盖层薄膜,使菇畦内温度比膜外高出2℃~3℃,夜晚10时后打开薄膜,使温度迅速下降,连续几天,原基就会大量暴露出菌筒表面,发育成菇蕾
2、控制菇场湿度:转色后,初期维持菇畦相对湿度在85%左右,随着大量姑蕾分化出菇盖、姑柄后,降低空气相对湿度至80%左右。
3、创造适宜干湿差:秋菇前期,菌筒内部含水量较充足,完全能满足第一潮菇子实体生长需要,不用浸水催菇。
4、保证通风:气温在23℃以上,每天早、中、晚各通风一次;气温在18℃~23℃,早、晚各通风1次;气温在17℃以下,每天通风1次。要在给足水分的前提下。保证在子实体生长期间有足够的新鲜空气。
5、给予充足光照:一般能在菇棚内阅读报纸上小字的光照强度即可。
6、预防杂菌感染:可在地板、墙壁、菇架上喷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二、秋季生产技术重点
每个季节,均有其各自的特点,一味生搬硬套,其结果必然不会令人满意,这就是技术随季节而调整的基本概念。以秋季生产为例,简要说明技术重点如下:
1、基料发酵,注意均匀发酵料,多年的实践和调研告诉我们:发酵料栽培中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发酵不均匀:熟化度不一,含水率不一,甚至出现厌氧发酵等各种非正常情况,因此而造成栽培效果的难以理想
2、湿度较大,注意防杂秋季生产,空气相对湿度及地面水分均较大,如在大棚发菌,遇有高温或通风不好,发生污染的概率相当大,这也就是早秋季节为何鲜菇上市量较少的主要原因之一。
3、严格控制,注意剔杂发菌期间,严格进行剔杂,一旦发生污染,立即将污染菌袋移出棚外,用药处理,以防蔓延。
4、气温尚高,注意虫害 大多地区的3月份直至10月底,菇蚊菇蝇类害虫基数一直较高,尤其粪蝇更是活跃。
5、长速较快,注意采早 秋季气温对出菇很是合适,子实体发生较快,由于长速较快,故应及时采收,原则是采早不采晚,宁愿因采早而减少产量,也不能因采晚而使之老化。

贵州春辉现代农业官网:http://www.gzchny.com
春辉热线:0851-85823596


1楼2016-08-12 12:44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