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女人来说,哲学是一个颇令人敬畏的名词。以前每每与疯子聊起哲学来,我通常都要以“我觉得——”开口。因为我的感官远较思维发达。
我觉得——
男人是一种很奇怪的动物,他们统治着世界,却念念不忘女人。很多男人的名著中,女人的戏份往往较男人为多,他们刻画的女人甚至比女人自己所知更深刻。无论是女性崇拜者歌德,还是女性蔑视者叔本华,都一样的精彩。男人喜欢上天入地,天上太玄虚,地底下太阴郁,这时女人便把他拉回到地面上,使他的人生更实在。歌德倾慕这实在,而叔本华憎恶这实在。
有一句话说:男人通过征服世界而征服女人,而女人通过征服男人而征服世界。这句话我是不服气的,但这却表明了女人在于世间的被动地位。女人是生活,生活是被超越的,男人具备这样的勇气和力量。但超越者总是孤独的,于是男人在孤独中创造文化;女人合群,在人群中传播文化。男人的主体地位就这样被固定下来,相应的女人的地位也固定了下来。
在文学中这样的主从关系得到了更形象的表达。
《红楼梦》中的女子可谓个个非凡,宝钗黛玉更是天上绝无,人间仅有一双。纵然她们的命运也一般地凄凉,一个孤守空宇,一个香魂早逝。但如果不考虑大家族的整体命运,她们的归宿是会很不一样的。宝钗应该会被众男人奉为神明,然后下嫁给他们中最杰出的一位,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而黛玉则一样的要忧愤而陨,毕竟贾宝玉这样的男子世间能有几人?
宝钗的成功在于她恰如其分地把自己放在第二的位子上,一如既往地不卑不亢,温言良语。即使在禅悟(类似于哲学吧)上有过人之处,也只是将其用作辅佐男人。这男人自然是宝玉。在劝慰王夫人逼死金钏儿一事上,在读者和外人听来确实惊心动魄或要责其狠心吧;但在当时当地当事人听来,又是多么的称心,定要赞其贤淑呢,其用心不可谓不深啊!这一件事就可以把她个性中最可爱亦最可恨的一面表现的淋漓尽致了。可以说大观园中除了宝玉无人不折服于她,一个封建制度下的完美女人。当然也包括黛玉。
黛玉的悟性不在宝玉之下,才华则尤过之。但作为女人的她太自我太锋芒毕露了。她爱宝玉的心未必超过宝钗,但她的欲望却表现的太早太露了。作为女人,她是一件完美的艺术品,但就当时的世情,她显然不会是一个辅佐男人的“好”女人。再加上自身的体弱多病,多愁善感,哪还禁得起这炎凉的世态,也只能香魂早逝了。本来黛玉的性格远比宝钗复杂,应该更有话要说,但分析悲惨的女人命运容易加深我作为女人的自卑感,于是作罢。
听疯子说过:
莫洛亚说:女人之爱强的男子只是表面的,他们所爱的往往是强的男子的弱点。周国平说:强的男子可能对于千百个只知其强的崇拜者无动于衷,却会在一个知其弱点的女子面前倾倒。
我觉得:娇弱的女人固然深得男人的爱慕,但稍强的女人更会令男人跃跃欲试。女人作为弱势群体,固然有其自卑的心理,但在男人面前要适当表现其强与个性,引起男人的好奇,然后再倾注于无限的温柔,好让男人既满足了猎奇心理又不至于自尊心受损。太强的女人是注定要同时失宠于男人和女人的。在几乎所有的小说构思中,最完美的男女结合也无不表现了那种女人只敢稍强但决不逾越男人之上以博得男人欢心的自卑,其它皆是点缀而已,真是可叹。
也许所谓“男人的世界”,女人也只好如此。
我觉得——
男人是一种很奇怪的动物,他们统治着世界,却念念不忘女人。很多男人的名著中,女人的戏份往往较男人为多,他们刻画的女人甚至比女人自己所知更深刻。无论是女性崇拜者歌德,还是女性蔑视者叔本华,都一样的精彩。男人喜欢上天入地,天上太玄虚,地底下太阴郁,这时女人便把他拉回到地面上,使他的人生更实在。歌德倾慕这实在,而叔本华憎恶这实在。
有一句话说:男人通过征服世界而征服女人,而女人通过征服男人而征服世界。这句话我是不服气的,但这却表明了女人在于世间的被动地位。女人是生活,生活是被超越的,男人具备这样的勇气和力量。但超越者总是孤独的,于是男人在孤独中创造文化;女人合群,在人群中传播文化。男人的主体地位就这样被固定下来,相应的女人的地位也固定了下来。
在文学中这样的主从关系得到了更形象的表达。
《红楼梦》中的女子可谓个个非凡,宝钗黛玉更是天上绝无,人间仅有一双。纵然她们的命运也一般地凄凉,一个孤守空宇,一个香魂早逝。但如果不考虑大家族的整体命运,她们的归宿是会很不一样的。宝钗应该会被众男人奉为神明,然后下嫁给他们中最杰出的一位,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而黛玉则一样的要忧愤而陨,毕竟贾宝玉这样的男子世间能有几人?
宝钗的成功在于她恰如其分地把自己放在第二的位子上,一如既往地不卑不亢,温言良语。即使在禅悟(类似于哲学吧)上有过人之处,也只是将其用作辅佐男人。这男人自然是宝玉。在劝慰王夫人逼死金钏儿一事上,在读者和外人听来确实惊心动魄或要责其狠心吧;但在当时当地当事人听来,又是多么的称心,定要赞其贤淑呢,其用心不可谓不深啊!这一件事就可以把她个性中最可爱亦最可恨的一面表现的淋漓尽致了。可以说大观园中除了宝玉无人不折服于她,一个封建制度下的完美女人。当然也包括黛玉。
黛玉的悟性不在宝玉之下,才华则尤过之。但作为女人的她太自我太锋芒毕露了。她爱宝玉的心未必超过宝钗,但她的欲望却表现的太早太露了。作为女人,她是一件完美的艺术品,但就当时的世情,她显然不会是一个辅佐男人的“好”女人。再加上自身的体弱多病,多愁善感,哪还禁得起这炎凉的世态,也只能香魂早逝了。本来黛玉的性格远比宝钗复杂,应该更有话要说,但分析悲惨的女人命运容易加深我作为女人的自卑感,于是作罢。
听疯子说过:
莫洛亚说:女人之爱强的男子只是表面的,他们所爱的往往是强的男子的弱点。周国平说:强的男子可能对于千百个只知其强的崇拜者无动于衷,却会在一个知其弱点的女子面前倾倒。
我觉得:娇弱的女人固然深得男人的爱慕,但稍强的女人更会令男人跃跃欲试。女人作为弱势群体,固然有其自卑的心理,但在男人面前要适当表现其强与个性,引起男人的好奇,然后再倾注于无限的温柔,好让男人既满足了猎奇心理又不至于自尊心受损。太强的女人是注定要同时失宠于男人和女人的。在几乎所有的小说构思中,最完美的男女结合也无不表现了那种女人只敢稍强但决不逾越男人之上以博得男人欢心的自卑,其它皆是点缀而已,真是可叹。
也许所谓“男人的世界”,女人也只好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