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吧 关注:244,945贴子:1,311,957

谈谈《坤》六二之辞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
象曰:六二之动,直以方也。不习无不利,地道光也。
文言:直其正也,方其义也。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而德不孤。直方大,不习无不利,则不疑其所行也。


IP属地:上海1楼2016-08-25 19:38回复
    第一种是对的,在整个句子里是
    不必准备,不必追求的意思。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6-08-25 20:20
    收起回复
      对于易经经文的解释,历代大家的著述基本都对,即使有了这些著述,我们大家还是看不懂,究其原因在于易理太深奥了,而我们的吧友眼界和学识相对来说又太不足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6-08-25 20:55
      回复
        这一爻关键是个“大”字,直方不一定大,小则不然了。
        我怎么又瞎说了,水贴都习惯了。


        星座王
        点亮12星座印记,去领取
        活动截止:2100-01-01
        去徽章馆》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6-08-25 21:02
        收起回复
          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
          象曰:六二之动,直以方也。不习无不利,地道光也
          这句老子解释的最完美-------直方大,不习,无不利。:道法自然。


          21楼2016-08-26 06:35
          收起回复
            不XI和吉不XI意思差不多,理不变,都可以


            IP属地:黑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22楼2016-08-26 07:08
            收起回复
              道法自然,当然不习无不利了。坤,至阴之卦也,六二,最得坤卦本性,本性自然成就,犹如儒家的从容中道,犹如道家的复归于朴,佛家的本来如是。


              24楼2016-08-26 20:36
              收起回复
                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
                象曰:六二之动,直以方也。不习无不利,地道光也。
                【注释】:习,亲近,亲则私,近则狎,君子知几,上交而不谄,下交而不渎,不谄不渎,谓之不习。
                【玩辞】:直其行,方其守,大其道,下交而不渎,不谄不渎,无所不利。六二中正,履居离位,动静周旋,中规中矩,地道、臣道、妻道,各得其当,德广行远。坤至静而德方,承天而时行,动则刚,刚则直,直则辟,辟则大。《系辞》云:“乾,阳物也,其静也专,其动也直,是以大行焉。”是故直方大,坤以简德,顺承天道,而行化育之功也。《诗经·皇矣》云:“不识不知,顺帝之则。”是也。行地无疆,直则敬也。应地无疆,方则义也。德合无疆,大则容也。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行不疑,德不孤,必有邻,《尚书·益稷》云:“臣哉邻哉,邻哉臣哉。”是故君臣之道不习而近,地道广大,无所不利也。
                【旁征】:帛书《易》云:“易曰:直方大,不习,吉。子曰:性文武也,虽强学是,弗能及之矣。”君子由义,不习而近,物情使然也。君子居仁,不习而备,天性使然也。《礼记·大学》云:“未有学养子而后嫁人者也。”养子性也,嫁人事也。《荀子·性恶》云:“凡性者,天之就也,不可学,不可事。”坤以简能,顺成生化之功,不习也。《庄子·刻意》云:“去知与故,遁天之理。故无天灾,无物累,无人非,无鬼责。”无不利也。
                【观象】:君子体善而动,居仁由义,任而不辞,若水之行地也。遇坤(䷁ )之师(䷆ )参师(䷆ ),厚德载物,容民畜众,其道不二,其用则一。《诗经·沔水》云:“沔彼流水,朝宗于海。”是其直也。《诗经·汉广》云:“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是其方也。《诗经·四月》云:“滔滔江汉,南国之纪。”是其大也。


                IP属地:上海25楼2016-08-27 09:13
                回复
                  咸卦,泽山咸卦,原文
                     咸:亨。利贞。取女吉。
                     《彖》曰:咸,感也。柔上而刚下,二气感应以相与。止而说,男下女,是以“亨利贞,取女吉”也。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观其所感,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
                     《象》曰:山上有泽,咸。君子以虚受人。
                     初六,咸其拇。
                     《象》曰“咸其拇”,志在外也。
                     六二,咸其腓,凶。居吉。
                     《象》曰虽“凶居吉”,顺不害也。
                     九三,咸其股,执其随,往吝。
                     《象》曰:“咸其股”,亦不处也。志在随人,所执下也。
                     九四,贞吉。悔亡。憧憧往来,朋従尔思。
                     《象》曰:“贞吉悔亡”,未感害也。“憧憧往来”,未光大也。
                     九五,咸其脢,无悔。
                     《象》曰:“咸其脢”,志末也。
                     上六,咸其辅颊舌。
                     《象》曰:“咸其辅颊舌”,滕口说也。
                  咸:亨。利贞。取女吉。
                  纵观咸卦卦辞大象辞爻辞。感觉《咸》宜无事。这是整卦的核心。因为要想感就得静也就是“止(艮在下,男下女)” 女,德性静也。故在彖辞曰:取女吉。
                  那些把咸卦尤其是看到“取女吉 ”就见文生意解成色情卦的都是不知所谓。


                  26楼2016-08-27 09:34
                  收起回复
                    咸者,君子感物应人之道也。其要利贞,其用大公,其戒偏私。圣人以身立象,上卦象上体,下卦象下体。寂然不动,咸之体也。感而遂通,咸之用也。咸卦尚体,六爻以静为吉,以动为凶。取女之吉,尚其体也。
                    初六咸拇,动之微,不言吉凶,咸之初者也。六二咸腓,进于拇,动凶居吉,咸之正者也。九三咸股,志在随人,所执卑下,咸之吝者也。九四咸心,憧憧往来,有感于私,咸之狭者也。九五咸脢,无所私系,有感于末,咸之浅者也。上六咸辅颊舌,以言感人,未及德行,咸之薄者也。
                    拇之动,腓之行,股之随,心之憧憧,口之滕悦,皆有为之病也。咸脢感末,无为之病也。在卦者咸之全,而在爻者咸之偏,故彖曰「亨利贞」,而爻无全吉,反多戒辞。全卦以圣人之道立体,六爻以一身之感行用,用偏不及体全也。


                    IP属地:上海27楼2016-08-27 09:41
                    收起回复
                      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
                      译文:为人耿直、方正、大度,不习牝马之贞(不学习母马般的柔顺正道),也没有什么不利的。(这里实际上是说,我们应该具有直、方、大的美德。)


                      29楼2016-08-29 19:56
                      收起回复
                        帛书易之义


                        来自Android客户端30楼2016-08-29 23:14
                        收起回复
                          第五宫
                          川: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
                          东北亡朋,安贞吉。
                          初六:礼霜,坚冰至。
                          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
                          六三:合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
                          **:括囊,无咎无誉。
                          六五:黄常,元吉。
                          尚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迵六:利永贞。


                          31楼2016-08-30 07:30
                          收起回复
                            《易》曰:“聒囊,无咎无誉。”①孔子曰:此言箴②小人之口也。小人多言多过,多事多患,□□□以衍矣。而不可以言箴之。其犹“聒囊”也,莫出莫入,故曰“无咎无誉”。二三子问曰:独无箴于圣□□□□□□圣人之言也,德之首也。圣人之有口也,犹地之有川浴③也,财用所剸④出也;犹山林陵泽也,衣食□□所剸生也。圣人壹言,万世用之。唯恐其不言,有何箴焉?


                            33楼2016-08-30 08:1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