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诃若多自由教学吧 关注:100贴子:582
中观部
瑜伽部


1楼2016-09-02 12:32回复
    一、大乘破有论
    二、大乘法界无差别论
    三、大乘百法明门论本事分中略录名数
    四、不可思议心诸幻无灭论
    (大乘二十颂论)
    五、自性体、空无常、体无体、涅槃一揽子一字一乘出离解脱论
    (壹输卢迦论)


    2楼2016-09-02 12:33
    回复
      本帖内容是从下边那些编号经文中随便挑出来的:
      大正藏
      中观部(1564-1578)
      瑜伽部(1579-1627)


      3楼2016-09-02 12:34
      回复
        一、大乘破有论
          归命一切佛诸有智者。应当如实了知诸法。
        (一)此中云何。谓一切性从无性生。亦非无性生。
        1、一切性若有生者。彼性是常。
        (但是实际是)是性无实。犹如空华。
        2、当知诸法与虚空等。彼诸法生亦与空等。一切缘法皆如虚空。
        ①彼无实故。当云何有。诸法无因而复无果。
        ②亦无诸业自性可得。此中一切而无有实。无世间故无出世间。
        ③(综合这些推断、“解释”,结论是)一切无生亦无有性。云何诸法而有所生。
        (先说一切无生,后说诸法无生。大概这样论述旁人更易理解。)
        3、世间亲爱父子眷属。虽有所生而无其实。不从先世之所生故。亦非现世有其相故。
        ①此于世间无义可转。犹如月中见诸影像。世间无实从分别起。此分别故分别心生。
        ②由此心为因即有身生。是故有身行于世间。蕴所成故名之为身。
        ③诸蕴皆空无有自性。蕴无自性而亦无心。以无心故是故无身。
        4、当知自性离诸分别。若无其心亦无有法。若无其身亦无有界。
        (3、4这两段论述同上"相反",从小论大;先论身空,反推界空。)


        6楼2016-09-02 12:35
        回复
          一、大乘破有论
            归命一切佛诸有智者。应当如实了知诸法。
          (一)此中云何。谓一切性从无性生。亦非无性生。
          1、一切性若有生者。彼性是常。
          (但是实际是)是性无实。犹如空华。
          2、当知诸法与虚空等。彼诸法生亦与空等。一切缘法皆如虚空。
          ①彼无实故。当云何有。诸法无因而复无果。
          ②亦无诸业自性可得。此中一切而无有实。无世间故无出世间。
          ③(综合这些推断、“解释”,结论是)一切无生亦无有性。云何诸法而有所生。
          (先说一切无生,后说诸法无生。大概这样论述旁人更易理解。)
          3、世间亲爱父子眷属。虽有所生而无其实。不从先世之所生故。亦非现世有其相故。
          ①此于世间无义可转。犹如月中见诸影像。世间无实从分别起。此分别故分别心生。
          ②由此心为因即有身生。是故有身行于世间。蕴所成故名之为身。
          ③诸蕴皆空无有自性。蕴无自性而亦无心。以无心故是故无身。
          4、当知自性离诸分别。若无其心亦无有法。若无其身亦无有界。
          (3、4这两段论述同上"相反",从小论大;先论身空,反推界空。)


          7楼2016-09-02 12:38
          回复
            (二)此中所说是无二道。此所说者是真实说。
            此中一切离诸所缘。
            此中所说离诸所缘。
            此中所作离诸所缘。
            此中所得离诸所缘。
            所有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诸法如是常行。
            不久时中即能证得无上菩提。以慧方便安住实际。
            1、起悲愍行广度众生。虽复如是有所得相。一切智性而不可说得。
            ①彼一切法但有名字。一切但于有想中住。现前无实差别所生。(“但”大概有暂时的意思)
            ②差别生法而无所有。彼一切法本无有名。但以假名而表了故。
            2、当知诸法而无实体。一切皆从分别所生。
            ①此中若无分别者。即同虚空离诸分别。
            如说眼者能见于色。作此说者是真实语。
            世间有诸邪执心者。执此所说如实而转。
            彼一切法聚类所现。当知此说是佛所说。
            ②是故应知。此中义者眼不见色。乃至意不知法。
            若如是知是为智者。即能通达第一义谛。
            如是乃名最上真实。我今依经。如是略说。
                大乘破有论


            8楼2016-09-02 12:40
            回复
              中观部
              大乘破有论
              大正藏 No. 1574 大乘破有论
                龙树菩萨造 宋 施护译  1卷
                  大乘破有论
                  龙树菩萨造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赐紫臣施护奉 诏译


              9楼2016-09-02 12:40
              回复
                瑜伽部
                大正藏 No. 1626 大乘法界无差别论
                  坚慧菩萨造 唐 提云般若等译
                  1卷
                  大乘法界无差别论
                    坚慧菩萨造
                大唐于阗三藏提云般若等译


                10楼2016-09-02 12:41
                回复
                  二、大乘法界无差别论
                    稽首菩提心  能为胜方便
                    得离生老死  病苦依过失
                  (一)菩提心略说有十二种义。是此论体。
                  1、诸聪慧者应如次知。
                  所谓①果故、②因故。③自性故。④异名故。⑤无差别故。
                  ⑥分住故。⑦无染故。⑧常恒故。⑨相应故。
                  ⑩不作义利故。⑾作义利故。⑿一性故。
                  2、此中最初显示菩提心果。令见胜利。次即说彼所起之因。然后安立。
                  3、此出生相。及显异名而无差别。
                  ①于一切位无有染著。
                  ②常与净法而共相应。
                  ③不净位中无诸功用。
                  ④于清净位能作利益。
                  4、一性涅槃应知。
                  (二)如是十二种义今此论中次第开阐。
                  1、何者名为菩提心果。谓最寂静涅盘界。(此唯诸佛所证。非余能得。)
                  ⑴所以者何。唯佛如来能永灭尽一切微细烦恼热故。
                  于中无生,永不复生、意生诸蕴故。
                  无老,此功德增上殊胜圆满究竟无衰变故。
                  无死,永舍离不思议变易死故。
                  无病,一切烦恼所知障病及与习气皆永断故。
                  无苦,依无始时来无明住地所有习气皆永除故。
                  无过失,一切身语意误犯不行故。
                  此则由菩提心。为最上方便不退失因一切功德。
                  ⑵至于究竟而得彼果。彼果者即涅盘界。
                  ①何者为涅盘界。谓诸佛所有转依相不思议法身。
                  ②以菩提心是不思议果因。如白月初分故今顶礼。
                  ⑶复次颂曰。
                    能益世善法  圣法及诸佛
                    所依宝处如  如地海种子
                  ⑷复次菩提心如地。
                  一切世间善苗生长所依故。
                  如海一切圣法珍宝积聚处所故。
                  如种子一切佛树出生相续之因故。
                  (注:标题层次是,一、二>(一)(二)>1、2>⑴⑵>①②。)


                  11楼2016-09-02 12:42
                  回复
                    2、如是已说菩提心果。云何此因。颂曰。
                      信为其种子  般若为其母
                      三昧为胎藏  大悲乳养人
                    复次云何此因积集。应知如转轮王子。
                    (1)
                    其中于法深信为菩提心种子。
                    智慧通达为母。三昧为胎藏。
                    由定乐住一切善法得安立故。
                    (2)
                    大悲为乳母。以哀愍众生。
                    于生死中无有厌倦。
                    一切种智得圆满故。
                    3、云何自性。颂曰。
                      自性无染著  如火宝空水
                      白法所成就  犹如大山王
                      复次应知此菩提心因积集已。有二种相。(谓离染清净相。白法所成相。)
                    ⑴离染清净相者。
                    ①谓即此心自性不染。又出客尘烦恼障得清净。
                    (譬如火摩尼宝虚空水等为灰垢云土所覆翳时。虽其自性无所染著。然犹远离灰等故。令火等得清净。)
                    ②如是一切众生自性无差别心。虽贪等烦恼所不能染。然犹远离贪等故。其心得清净。
                    ⑵白法所成相者。
                    谓如是自性清净心。为一切白法所依。即以一切白净法而成其性。
                    (比)如说须弥山众宝所依。即以众宝而合成故。


                    12楼2016-09-02 12:43
                    回复
                      4、云何异名。颂曰。
                        至于成佛位  不名菩提心
                        名为阿罗诃  净我乐常度
                        此心性明洁  与法界同体
                        如来依此心  说不思议法
                      ⑴复次此菩提心。①永离一切客尘过恶。②不离一切功德成就。③得四种最上波罗蜜。④名如来法身。
                      ⑵如说世尊如来法身。即是常波罗蜜。乐波罗蜜。我波罗蜜。净波罗蜜。
                      ⑶如来法身即是客尘烦恼所染自性清净心差别名字。
                      ⑷又如说。舍利弗。此清净法性即是法界。
                      我依此自性清净心。说不思议法。
                      5、云何无差别。颂曰。
                        法身众生中  本无差别相
                        无作无初尽  亦无有染浊
                        法空智所知  无相圣所行
                        一切法依止  断常皆悉离
                        复次此菩提心。在于一切众生身中。有十种无差别相。
                      所谓①无作以无为故。②无初以无起故。③无尽以无灭故。
                      ④无染浊以自性清净故。⑤性空智所知以一切法无我一味相故。
                      ⑥无形相以无诸根故。⑦圣所行以是佛大圣境界故。
                      ⑧一切法所依以染净诸法所依止故。
                      ⑨非常以是杂染非常法性故。⑩非断以是清净非断法性故。


                      13楼2016-09-02 12:43
                      回复
                        6、云何分(住)。颂曰。
                          不净众生界  染中净菩萨
                          最极清净者  是说为如来
                        ⑴复次此菩提心。无差别相故。不净位中名众生界。于染净位名为菩萨。最清净位说名如来。
                        ⑵如说。
                        ①舍利弗。即此法身。为本际无边烦恼藏所缠。从无始来生死趣中生灭流转。说名众生界。
                        ②复次舍利弗。即此法身。厌离生死漂流之苦。舍于一切诸欲境界。于十波罗蜜及八万四千法门中。为求菩提而修诸行。说名菩萨。
                        ③复次舍利弗。即此法身。解脱一切烦恼藏。远离一切苦。永除一切烦恼随烦恼垢。清净极清净最极清净。
                        ④住于法性。至一切众生所观察地。尽一切所知之地。升无二丈夫处。得无障碍无所著一切法自在力。说名如来应正等觉。
                        ⑶是故舍利弗。众生界不异法身。法身不异众生界。众生界即是法身。法身即是众生界。此但名异非义有别。
                        7、云何无染。颂曰。
                          譬如明净日  为云之所翳
                          烦恼云若除  法身日明显
                          此复云何。
                        于不净位中。现有无量诸烦恼。而不为染。
                        譬如日轮为云所覆而性常清净。此心亦尔。
                        彼杂烦恼但为客故。


                        14楼2016-09-02 12:44
                        回复
                          8、云何常恒。颂曰。
                            譬如劫尽火  不能烧虚空
                            如是老病死  不能烧法界
                            如一切世间  依虚空起尽
                            诸根亦如是  依无为生灭
                          ⑴复次云何。于此现有生老死。而言是常。譬如虚空虽劫灾火起不能为害。法界亦尔。
                          ⑵是故经言。
                          世尊。生死者但随俗说有。
                          世尊。死者诸根隐没。生者诸根新起。非如来藏有生老死若没若起。
                          世尊。如来藏过有为相。寂静常住不变不断故。
                          9、云何相应。颂曰。
                            如光明热色  与灯无异相
                            如是诸佛法  于法性亦然
                            烦恼性相离  空彼客烦恼
                            净法常相应  不空无垢法
                          复次云何未成正觉。而言于此佛法相应。(譬如光明热色等与灯无有异相。诸佛法于法身亦如是。)
                          ⑴如说。
                          ①舍利弗。诸佛法身有功德法。譬如灯有光明热色不离不脱。摩尼宝珠光色形状亦复如是。
                          ②舍利弗。如来所说诸佛法身智功德法不离不脱者。所谓过恒河沙如来法也。
                          ⑵复次如说,有二种如来藏空智。何等为二。
                          ①所谓空如来藏。一切烦恼若离若脱智。
                          ②不空如来藏。过恒河沙不思议诸佛法不离不脱智。


                          15楼2016-09-02 12:44
                          回复
                            10、云何不作义利。颂曰。
                              烦恼藏缠覆  不能益众生
                              如莲华未开  如金在粪中
                              亦如月盛满  阿修罗所蚀
                            ⑴复次众生法身。即与如是功德相应。何故无有如来德用。
                            (上边是问题,下边是答案。)

                            应知此如莲未开。诸恶见叶共包裹故。
                            如金堕厕。在于觉观粪秽中故。

                            如满月被蚀。我慢罗睺所执取故。
                            如池水被浊。贪欲尘土所混杂故。
                            如金山被翳。嗔恚泥垢所封著故。
                            如虚空被覆。痴愚重云之所蔽故。

                            如日未出。在无明习气地中故。
                            如世界未成。在六处水大藏中故。
                            如云无雨。相违缘现前故。
                            ⑵总为颂曰。
                              如莲金等未开显  佛体客尘翳亦然
                              是时功德不自益  反此则能为大利
                            11、云何作义利。颂曰。
                              如池无垢浊  如莲大开敷
                              亦如上真金  洗除众粪秽
                              如虚空清净  朗月星围绕
                              离欲解脱时  功德亦如是
                              譬如日明现  威光遍世间
                              如地生众谷  如海出众宝
                              如是益众生  令从诸有脱
                              了知诸有性  而起于大悲
                              若尽若不尽  斯皆无所著
                              佛心如大云  住于实际空
                              三昧总持法  甘雨随时降
                              一切诸善苗  因此而生长
                              此偈中义与前相反。应知则是清净法身。远离客尘众患故。成就自性功德故。
                            【证斯法者则名如来应正等觉。于常住寂静清凉不思议涅盘界。恒受安乐。】为一切众生之所归仰。


                            16楼2016-09-02 12:45
                            回复
                              12、云何一性。颂曰。
                                此即是法身  亦即是如来
                                如是亦即是  圣谛第一义
                                涅盘不异佛  犹如冷即水
                                功德不相离  故无异涅盘
                              ⑴若如来法身异涅盘者。经中不应作如是说。如彼颂曰。
                                众生界清净  应知即法身
                                法身即涅盘  涅盘即如来
                              ⑵复次如有经言。世尊。即此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名涅盘界。即此涅盘界名如来法身。世尊。(无异如来无异法身。言如来者即法身也。)
                              ⑶复次应知。此亦不异苦灭谛。是故经言。非以苦坏名苦灭谛。
                              言苦灭者。以从本已来无作无起。无生无灭。无尽离尽。常恒不变无有断绝。


                              17楼2016-09-02 12:4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