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吧 关注:28,188贴子:273,887
  • 16回复贴,共1

风云际会五台山 之六:碧霞禅寺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此次五台山之行,既是大朝台的苦行之旅,也是一次圆梦之旅。因为碧霞禅寺冥冥中的招引与感应,圆满了我一个心底深藏的夙愿。
实际上,是从多年前曾经在地藏道场打七的时候,面对道场走廊的墙壁上画的简单的云朵图案,当时就有了这样一个心愿,希望有一天可以为道场或寺院画佛教题材的壁画。在去过敦煌莫高窟之后,看过那些经过时光砥砺的美如梦幻般的壁画,更是经常会有这样的梦想。在我看来,一人,一窟,一画,一时代,那是一种平生不可遇更不可求的情境吧。所以,不敢发心,因为根本认为这是得不到的机缘。
也曾经在画布上画过佛像,总觉不能尽释心中的情愫。

可是,机缘,居然真的来了。
7月份吧,惘紫在微信转发了一则她的好友文秀发的消息,是来自各地的画友号召大家有时间的话来位于五台山石咀乡的碧霞禅寺画壁画。看到的时候,几乎难以置信。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今信矣!
就这样,在徒步大朝台结束的第二天,8月10日,上午十点左右,乘坐台怀镇的出租车来到了碧霞禅寺。
虽然第一次来,但是,路口指路的木牌,微信中见过。走进寺中,看到正走过来要去洗画笔的画友,微信中也看到过他们的照片。只觉得寺院里的一切,新建的部分,以及经岁月剥蚀的旧殿,甚至现在是堆积杂物作为库房的一个古戏台,还有穿梭在库房间的猫咪,都觉得那样亲切自然。画友带我来到居士楼,师父给安排了房间。让我有些意外的是,禅寺2013年建成的居士楼,整洁舒适,设施完善,可以达到宾馆水准了。放下背包,几乎迫不及待地就跟着画友去了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也是新建成的,在有一千多年历史的碧霞禅寺,你可以看到沉淀着厚重历史的佛堂古建筑,也可以看到最新修缮的华美庄严的大雄宝殿。迈过高高的门槛,面对着五尊金色的佛像:五方佛。动作各不相同,却同样法相庄严。"五方佛",又称"五智佛"、"五方如来"、"五智如来",源自密宗金刚界思想,东南西北中五方,各有一佛主持。分别是毗卢遮那佛(俗称"大日如来"、即释迦牟尼佛)、东方阿閦佛(另说药师佛)、西方阿弥陀佛、南方宝生佛、北方不空成就佛。五方佛代表五种智慧,五方佛各住一方,依愿修行,最终都修成了菩提正果,并称五智如来。佛认为:修行仅仅靠念诵经咒和观想,仍然不能达到即身成佛的境界,还需要五佛禅定代表的五种智慧,才能成佛。
五方佛前正中位置供奉的是童子文殊法像。“童子”象征文殊菩萨已证悟诸法无变实相,安住于不来不去、不生不灭法界中,故无有变迁,永不衰老——不生不灭的实相。

因为这次画壁画的活动是从七月份就开始策划了的,第一批画友们都已经备全了画笔、颜料和所有用具。而且,大殿五方佛后边的背景都已画好,是由底部红色渐次过渡到橘、黄、蓝,至顶部则介于宝石蓝与青莲色,与五方佛法像上头部的颜色呼应,更与佛像金身相衬,形成一种空灵耀目、超凡拔俗的氛围。五方佛两侧的背景墙上,已经分别绘制了两幅文殊菩萨坐像,安详庄严,华丽飘逸。听说,是画友唐剑画了七天才完成的。仰头望向殿顶,各式四方连续图案,色彩鲜艳,充满吉祥古韵。施主赠与禅寺的金色水晶吊灯把大殿烘托得更加光明璀璨。大雄宝殿的二楼上,有据说迄今最古老的五爷像。可惜在禅寺的一周里,每天都在争取一切时间画画,竟然没有去过二楼。不过,如我今后再次以画者之外的身份来这,一定会遍寻禅寺的一切古迹的。不知为什么,我一直坚信这点。
我们要接力续画的壁画,就在大雄宝殿两侧的二层水泥台上,水泥台是要供奉十八罗汉的,我们要画的,是罗汉身后的背景墙。选择要临摹的画作是这幅接引图。

我来的时候,最初的组织者东亚以及春媚都在,清秀优雅的两个女子,只是东亚更多了点洒脱干练,春媚则更有女人的带点神秘感的妩媚。在中间那块墙壁前作画的女孩,是小卫,洛阳人。端庄文秀,表情沉静。她老公小赵,轻声细语,笑眯眯的,可是看得出是个细致聪明的人。画靠窗子一侧墙壁的是来自江西的黎明,有一双明亮而充满善意的眼睛。靠二楼楼梯一侧画画的是欣谚,一个爱笑的女子。
大雄宝殿清凉安宁,有仿佛沉在海底的幽静与祥和。即便是八月份的白天,如果不开灯,也仿佛滤尽了尘世的嘈杂与刺目的光亮,幽深安静,踏足进来顿觉遍体生凉。没有人多说话,大家都在默默地画画。我在小卫和欣谚之间已经勾勒好轮廓的墙壁前,开始手执画笔,绘制其中的花草树木与嶙峋山石。
是的,在碧霞禅寺的一周时间里,我几乎没有太多的记忆。能想起的,更多的是墙壁上的那些线条与颜色,青石流瀑,花叶菩提,祥云朵朵,清溪潺潺。
到了午饭时间,寺中负责主事的释演屏师父提醒我们去吃斋饭。刚刚入境的我由壁画中脱神而出,随着画友来到居士楼一楼的饭堂。僧人通知大家开饭的梆子声一响,大家就都静悄悄陆续走进饭堂来。饭堂非常明亮整洁,进门一侧供奉着菩萨像,对面厨房是开放式玻璃窗,看得到僧人们忙碌的身影。饭堂里两溜四排长桌,每两排长桌间都有一条窄过道。我第一次来尚且不懂其中仪轨,想去窗前打饭,小师父告诉我,等着一会一起给打饭。我就随着陆续进来的居士们选择了一个位置,恭肃站立。师父们也都分列两侧站在菩萨像前。时间一到,师父们开始念“供养咒”,执事僧从佛前供佛的饭食中取出一份(后来有说是7粒米),绕过我们一直走到饭堂外的走廊窗前放下,据说是为“施六道”。回来后又吟诵了一段经文,而后,大家安安静静坐下,屏息静待。

因为第一次听到僧人们吟唱经咒,觉得意外而欣喜,真的十分悦耳,其中一个师父的嗓音很特殊,浑厚而中气十足。后来知道,每天的早课他也是领诵经文的师父。准备齐全了斋饭后,推着餐车的师父在靠门这一侧的两排长桌间隙走过,逐一给大家打饭,后边随之而来的是给大家打菜的师父,我们接过师父端过来的饭菜,都恭敬地双手合十,点头致谢。饭菜齐备了,才拿起筷子,安静地用餐。没有人高声谈笑,甚至几乎听不到碗筷碰撞或是咀嚼食物的声音。大家都是如此自觉地、不知不觉地遵守了出家人要求做到的部分戒律。听说,出家人吃斋饭要三观:观食,观想自己功德多寡,思量食物来之不易;观身,思量自己品行节操如何弥补缺欠;观心,思量怎么防止贪心不犯过失。还要在此基础上,将用斋视为食药,滋养身体并成就道业。

并不意外斋饭的可口,因为多年前在道场吃过素食,做饭的义工们面对我们的赞叹,总是答:要谢谢菩萨加持。但是碧霞禅寺的素斋,不得不更加赞叹:真的是非常可口。后来的几天里,我发现,做斋饭的师父真的是心灵手巧又真正动心思来做的。不仅素菜入味,几乎餐餐都有水果,且除米饭外,面食种类也很多,不仅有馒头、花卷、糖三角,像发面烤饼、面条、油条之类,都特别好吃。有一天居然还做了面包,(演屏师父说就是烤饼)烘烤得外脆里软,还有一层芝麻,师父推过来的时候,笑着问我们:要甜的还是咸的?即使是清粥,里边也加些南瓜或者花生之类。我们几乎无不赞叹寺里的斋饭好吃。演屏师父后来告诉我们,他说,他观察过做饭的师父,他做饭菜的时候是非常专注的,即使你走到他身边他都不会察觉,而且,面对大家吃饭时候对饭菜的赞美,他是发自内心的欣喜。演屏师父说:他是在用心做饭,用心做,才会好吃。

寺里的面条卤味道特别好。原本我就喜欢吃西红柿卤。拉面筋道,也超赞。有一种是白菜、胡萝卜一起拌的小咸菜,口感酸辣,我非常喜欢,有一天,就因为跟师父多要了一勺这个小咸菜,不得不又多吃了一碗饭呢。嘿嘿,真不应该,好吃也得戒贪呢

就是这样干净齐整的长条桌,我们都坐在靠门这一侧,饭堂另外一侧还有两排桌子,坐的是寺里的师父们。目前禅寺听说一共有十三个僧人。没有向师父们核实过,是听居士们说的。
其实也是有午休的习惯,但是在寺里,实在是不愿意浪费时间,吃过斋饭就又回到了大雄宝殿。特别喜欢踏入大殿的那个瞬间,旷凉安静,尘埃落尽。我在,却无我。佛在,亦无佛,一切皆自无中来。大殿里飘散着丙烯颜料的味道,连这味道,嗅着都觉欢喜且有余香。还有未完成的壁画,那些青绿与嫣红,描摹的只是风景,却是指尖凝固的红尘,天地湮灭的伤痕,瞬间流淌的岁月,二维冻结的古今。不想完成什么目标,只想一直这样画下去。余生终老,将自己融进画中,再不必破壁而出。
晚上,我没有回去用斋饭。演屏师父问我是不是过午不食,我很惭愧,真没有,但是不觉得饿,因为不愿意离开大殿,也不愿意离开画壁。这天一直画到了深夜,大概十一点多吧,才出了大殿。
夜晚的寺院无比静谧。幽暗的夜色里,一千三百七十多年树龄的两棵油松古树矗立在五爷庙和奶奶庙前,在如冰如玉的月色下默默对望。微风拂过,枝叶不惊。树干上捆着的红布条颤动着俗世红尘的种种热望。一个人在寺院中穿行,内心比夜色更宁静。黑暗带来的不是紧张与恐惧,反而是巨大的慰藉与安抚的力量。第一次觉得黑夜如此祥和温暖。也不是一点声音没有,那是挂在庭院树上的音响,裹在红布里看不到,但是它日夜不停地播放着经文和佛号,声音极小,但能听清,是与和风恰好相融的一种分贝和频率,让你更觉安心。这悄然诵经的细语,在广袤无涯的暗夜里,也在安抚另一时间空间的六道众生吧?禅寺的夜,让你真的想静坐到天明,却不为等待天明。这种静,仿佛可以遗忘了时间的存在。
走在禅寺温凉如水的静夜里,身心安乐,灵魂超逸,恍若隔世,悲欣交集。
第二天醒来,已经错过了做早课的时间。洗漱完毕,静静站在院子里,听到二楼诵经的声音,那是和着钟鼓木鱼的一种吟唱,别有一种禅境与韵味。配合经文的内容,抑扬顿挫、起承转合,似念诵,似歌唱,听了莫名的欢喜。忍不住悄悄上了楼,站在经堂外的窗前,直到早课结束。
因为春媚和东亚明天都要离开禅寺,为了临走前画好一尊佛,春媚在师父们搭建好的铁架子上,开始画墙壁上方的佛像。她说:要挑战一天画好一尊佛。我也在努力加快进度,毕竟第一天手生,需要有个熟悉的过程,第二天感觉顺利得多了,所以画得比较顺手了之后速度也就上来了。除了吃饭,几乎不出大殿。偶尔在寺院中穿梭的时候,那些瓦楞、红墙、青砖,都是一眼就深植在心中了。真的觉得这里仿佛无比熟悉,从未陌生。仿佛是从远方的一种回归,依稀还辨得清来路。



IP属地:吉林1楼2016-09-04 07:17回复
    随喜赞叹,楼主功德无量!愿诸佛菩萨护佑您及您的家人平安吉祥!万事胜意!


    IP属地:山西7楼2016-09-04 15:19
    回复
      贵寺在石咀的哪里


      8楼2016-09-04 16:03
      收起回复
        楼主文笔流畅!点赞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16-09-07 12:50
        回复
          阿弥陀佛,随意功德!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6-09-08 22:25
          回复
            我也想学着画。不知怎么入手。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8-01-09 18:03
            回复
              盖那么多寺庙干嘛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8-01-10 10:13
              回复
                我也去过 是很不错!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8-01-16 11:05
                回复
                  请问收义工吗?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20-01-20 10:20
                  回复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20-01-20 11:46
                    回复
                      奶奶庙,修的真好。


                      IP属地:山西19楼2020-01-20 11:57
                      回复
                        刀削面,还是6的很。


                        IP属地:山西20楼2020-01-20 11:58
                        回复
                          收义工吗?可以加qq 吗,,


                          来自Android客户端21楼2020-02-04 16:3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