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羽生吧 关注:16,954贴子:998,001
  • 35回复贴,共1

【纪念修改】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论梁羽生《女帝奇英传》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论梁羽生《女帝奇英传》为武则天翻案的是与非
一、武侠小说历史化
梁羽生曾自认《萍踪侠影录》、《女帝奇英传》、《云海玉弓缘》为其代表作。与《萍踪侠影录》和《云海玉弓缘》相比,《女帝奇英传》的流传程度明显偏低,略微显得有些“冷门”。然而这部书既被梁羽生视为得意之作自有其道理。
《女帝奇英传》又名《唐宫恩怨录》,1961年7月——1962年8月连载于香港《商报》,是梁羽生的第十一部作品。梁羽生的每一部武侠小说都有明确的历史背景,上至盛唐,下至晚清,跨越了千年时空,因而梁羽生的武侠小说被人称之兼有历史小说之长。《女帝奇英传》是梁羽生作品中历史背景最早的一部小说。叙述了武则天改唐为周,唐朝宗室李逸奔走江湖,联络天下豪杰,以图恢复李唐江山的故事,中间穿插了李逸与上官婉儿、武玄霜、长孙壁的感情纠葛。此书融江山美人于一炉,故事情节紧凑,引人入胜;写情缠绵悱恻,哀婉动人,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书中出现了武则天、上官婉儿、李贤、丘神勣、狄仁杰、太平公主、武承嗣、突厥可汗等历史真实人物,并叙述了徐敬业起兵、与突厥战争、神龙政变等诸多历史事件。与梁羽生的其他作品相比,《女帝奇英传》的历史氛围之浓厚堪称第一。是以此书可视作梁羽生“历史武侠小说”之典范。
二、翻案的是与非
(一)为武则天翻案,颠覆传统
此书最大的突破,莫过于对武则天的全盘肯定。武则天是一个极具争议的历史人物,旧时封建史家基本对其持否定态度,野史传奇中更是极力渲染她的“私生活”,似乎武则天天生就是一个祸乱天下的害人精。近世以来,对武则天的评价则显得中性,肯定了其发展经济,“上承‘贞观之治’,下起‘开元盛世’”的历史功绩。但像梁羽生这般对武则天进行全盘肯定的却少之又少。是以此书又被人视之为武则天“翻案”之作。而梁羽生主要是通过以下几种手法来为武则天“翻案”的:
第一、表彰其勤政爱民
《女帝奇英传》虽被视为替武则天翻案之作,但武则天出场的次数并不多。在武则天出场之前,作者运用蓄势笔法,做足了铺垫。先是借上官婉儿的耳闻目睹,向读者展现出一个两种极端形象的武则天,长孙均量骂她是“女魔”、“妖孽”;而大臣郑温则真诚的称呼她“天后陛下”,在其临终之际称反对武则天“错了”,并恳请长孙均量“出山辅佐天后陛下”。这令上官婉儿(也令读者)大为疑惑:“武则天,她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随着上官婉儿后来的见闻愈来愈多,通过与茶亭主人的交谈,看到上京告御状的张老三以及梓潼县城里的百姓对武则天的拥戴,武则天“恶魔、妖孽”的形象越发的站不住脚了。尤其是武则天在书中初次登场时,在梓潼县深夜断案,显示出其过人的智慧与宽阔的胸襟,甚至把狄仁杰都比了下去。其后武则天在接见告御状的张老三时,不但为其伸冤做主,并与之闲话家常,充分体现了武则天的平易近人与勤政爱民。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第二、武周代唐合法化
在过去,武则天建立的周朝一直被视为伪政权,但梁羽生却在书中借武玄霜和武则天的口,不止一次的表达出对“一家一姓的天下”的蔑视和不屑,并以此来证明武周政权的合法性与合理性。
第三、隐恶扬善,改写历史
这一手法是用得最多的,例如,书中第三回叙述了废太子李贤被杀的历史事件,但与历史记载不同的是,书中称李贤是被裴炎派人暗害的,裴炎之所以如此做,就是要嫁祸给武则天、败坏武则天的名声,其自己却是要谋反自立,而武则天却是深怀爱子之情的慈母。此一描写,完全颠覆了武则天杀子自立的历史。类似的事例还有男宠问题、诛杀裴炎与程务挺、与突厥的战争等,对武则天在这些历史事件中的表现,梁羽生用他那生花妙笔统统进行美化处理,有的地方甚至干脆完全进行颠覆式的改动,而对无法改动之处则避而不谈。
第四、批驳“讨武檄文”
徐敬业起兵时,骆宾王作了一篇檄文——《为徐敬业讨武曌檄》。这篇檄文语调铿锵,文辞华美,是流传千古的名文。但梁羽生却在书中借武则天自己之口,对檄文中声讨武则天的种种罪状给予了逐条的批驳,并予以讥讽。应该说,武则天(实际是作者本人)对这篇檄文的批驳虽有强词夺理之处,但在结尾时武则天说的一番话确实击到了这篇檄文的痛处:“文章虽然写得很好,对仗工整,调子铿锵,可是却毫无力量!你们看了他这篇文章可有一句话提到老百姓么?没有!他翻来覆去,只是攻击我个人的私德,用尽一切恶毒的言辞来诬蔑我;再其次就是要公侯贵族跟他起事,将来可以得高官厚禄。他们既号称义师,理该吊民伐罪,但他们却不替老百姓说一句话!他们不理会老百姓,老百姓又怎会关心他的事业?所以这是一篇好文章,却不是一篇有力量的檄文!”尤其最末尾的一句“这是一篇好文章,却不是一篇有力量的檄文!”,实有画龙点睛之妙。
通过以上的种种手法处理过后,武则天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甚至可以说,《女帝奇英传》中的武则天与历史中记载的武则天已经完全判若两人了。而梁羽生之所以要做如此颠覆性的描写,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其一,拨乱反正,肯定武则天的历史功绩。盖因旧时史家对武则天大多持否定态度,如《新唐书》甚至不承认武则天的皇帝名分。武则天在许多史籍中的面目皆甚不堪,至于野史传奇更是对武则天极尽妖魔化之能事,尤其喜欢在其私德之上做文章,传统评书《薛家将》就说武则天与人私通,生下一个妖怪般的儿子——驴头太子,凡此种种不一而足,泼在武则天身上的脏水可谓多矣。反而对武则天发展经济,推动历史向前发展的功绩或闭口不谈,或予以否定。梁羽生是一个具有深厚的历史素养而又尊重女性的人,自是看不过对武则天的污蔑,是以在《女帝奇英传》这部书中为其翻案。
在书中,梁羽生曾借武则天之口说:“我既然做了历史所无的女皇帝,若然男尊女卑的历史不改变,我当然是要挨骂的,这早在意料之中。但你(指上官婉儿)也不必太过虑,我敢相信,将来总会有公正的史家,会出来替我说话。那怕是千年之后,万年之后,总会有这样的史家的。”想必梁羽生就是以“千年之后”的“公正史家”自居的吧。
其二,反对男尊女卑,主张男女平等。梁羽生对女性的尊重超过任何一位武侠小说作家,这一点在《女帝奇英传》这部书中体现的尤为明显。在本书中,作为主角的李逸是一位文武全才的人物,但他论文采不及上官婉儿;论武艺不如武玄霜;论见识气度更是远不及武则天。可以说,这部书中的几个女主角的风采均压倒了李逸。在《女帝奇英传》中,梁羽生同样是借用武则天之口说:“自古以来,男人们就习惯把罪孽加在女人头上,革掉一个县官容易,革掉这个习惯可就难了!”梁羽生似乎是想以这样的描写来证明女子不可辱,女人不比男人差;亦是希望“革掉”自古以来男尊女卑的观念。不管效果如何,梁羽生的做法是对传统落后观念的突破,我们看到了梁羽生的努力,这种努力是让人钦佩的。
(二)神化武则天,难以自圆其说
梁羽生笔下的武则天几乎没有缺点,她勤政爱民、虚怀若谷,更兼见识过人,极具大政治家的风范,甚至要将天下传给她的对头李逸。不但如此,武则天还是一个对待儿女极慈爱的母亲,为了教育儿女,可谓煞费苦心。凡此种种,在读者面前呈现出一个神化了的圣君明主的形象。
不可否认,旧时史家对武则天的评价确实有失公允,梁羽生为武则天“翻案”,还其本来面目亦无不可。但梁羽生在本书中大量改动历史真实,反而走向另一个极端——将武则天神化、虚假化,以致在一些情节上不能自圆其说,削减了该书的艺术价值。其大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李贤之死,武则天难辞其咎。
按书中叙述,废太子李贤在徐敬业起兵之前被裴炎遣人杀害。姑且不论历史真相如何,就小说故事情节而言,武则天既早已知悉徐敬业将要起兵的消息,以武则天之高瞻远瞩,早应当对李贤加以监视或保护,此皆因李贤敏感的身份使然,可在李贤身边竟只有一个老太监随身伺候,以致遇到刺客时只能引颈受戮,毫无反抗之余地。如此写法实在不通。
2、愚蠢的裴炎
小说中的裴炎是一个奸诈虚伪又野心勃勃的人,他派人杀害李贤,按书中的说法其目的有三:“英国公密谋举兵,约好了裴炎做内应。裴炎差遣我们刺杀太子,一来可使天后陛下蒙受恶名,二来可令陛下猜疑丘大将军;三来令陛下有失子之痛,无心再理国事。”(见第七回);另据恶行者与毒观音所言:“这都是裴大人的安排,英国公事前评未知道。英国公要拥立的是卢陵王,裴大人则属意殿下(指李逸),殿下是聪明人,想当体会得到裴大人的深意。”李逸道:“还望指教。”毒观音笑道:“卢陵王与废太子李贤都是武则天的亲生儿子,不论拥立那一个,终是留有后患,他们也未必肯把母亲杀掉,此其一……”(见第八回)。这等写法十分荒谬,裴炎干冒天下之大不韪,暗中做下如此大事,事先竟不和李逸打招呼。若李逸不愿与裴炎合作,裴炎岂不是徒惹祸上身,而为他人作嫁衣裳?以小说中裴炎之奸险,岂会做如此毫无把握之事?而如此大事竟做的极不机密,不但凶手本人知道是裴炎主使的,就连恶行者与毒观音也得悉内情,偏偏这两个活宝是个大嘴巴,口风不严,在不知李逸态度的情况下,便向李逸吐露了杀害李贤的真相。在事发之后,裴炎立即被逮捕下狱,可见裴炎的势力并不雄厚。作者既然说裴炎虚伪奸诈,可这个虚伪奸诈之人行事又怎么会如此莽撞?
3、赐子武姓,依然家天下
在小说中,梁羽生不止一次借武则天和武玄霜之口表达出对“一家一姓天下”的不屑。武则天亲口对上官婉儿说:“我不认为天下是一家一姓的私产!”并以此来证明李唐正统并非不可替代。而且书中通过武则天欲禅位于狄仁杰和李逸的描写,来说明武则天做皇帝并不是为了自家利益,而完全是为了天下苍生造福。可在书中又说到武则天命李旦改姓武“方许他做皇嗣”。只此一点,便透露出武则天的心中并无“天下为公”的观点,而是存有私心的,她也希望自己的江山永远姓武。
以上所举数例仅是重要者,尚有一些关乎历史真实的地方,因其改动过大,以致失之自然而落于下乘。


1楼2016-09-16 00:12回复
    有理有据,楼主写得好


    IP属地:广东9楼2016-09-16 09:42
    回复
      楼主大才,佳作令人心折。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6-09-16 20:56
      回复
        在看楼主的评论之前,我一直对女帝这部作品不太感冒。总觉得它在情感冲突方面不如云海和白发等其他作品那么强烈,男主的表现也让人感到压抑。但看过楼主的认真评论和分析后,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谢谢!点赞!


        IP属地:江苏14楼2016-09-16 21:09
        收起回复
          女帝为梁书重中之重的名作,吧内甚少有人论述之,见兄台之作,吾心甚慰!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6-09-17 12:03
          收起回复
            符的刻画,丑化则丑极,美化则美极,梁老立意洗白武朝,符偶尔现身帮助亦是自然之理。武功设定本就服务情节,符谷是朋友,符陪谷玩个一两天,给谷点面子也无可厚非


            IP属地:甘肃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6-09-17 13:37
            收起回复
              我挺喜欢这部书的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16-09-18 11:16
              回复
                梁在这部书的立场确实令人惊诧,众所周知,梁是三观最正最为割命的作者,然此书却赫然为统治者翻案,就着实让人大惑不解了。以至于产生出歌颂江青之类的怪论。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16-09-18 12:2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