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翎子吧 关注:41贴子:13,392

回复:《天文知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引力波会引起时空变形吗?
[导读]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指出,宇宙由三维的空间和一维的时间交织而成,位于其中的物体使这张神奇的四维时空之网发生扭曲,产生引力效应。这可谓完全颠覆了人类的时空观。时空变形基
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指出,宇宙由三维的空间和一维的时间交织而成,位于其中的物体使这张神奇的四维时空之网发生扭曲,产生引力效应。这可谓完全颠覆了人类的时空观。

时空变形
基于此,爱因斯坦在1916年预言了引力波的存在。他认为,宇宙中大质量物体的快速移动或相撞等极端事件可能引发时空的波动,并以光速向外传播。这就好比向水中扔一块石头,在水面荡起阵阵涟漪。于是,引力波又被形象地称为时空的涟漪。
2015年,LIGO的科学家宣布探测到了引力波,终于找到了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预言中的最后一块拼图,轰动一时。据介绍,这个引力波信号来自大约13亿光年外的两个黑洞碰撞。这无疑是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发现,让人看到了引力波天文学到来的曙光。

时空变形
更为神奇的是,引力波在理论上甚至可以让时空产生永久的变形,即所谓的引力波记忆(Gravitational-wave Memory)。这可以作为宇宙极端事件在时空中留下的证据。最近,一项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上的研究对此进行了探讨。
研究人员认为,引力波记忆难以被探测到,可能要在记录到大量类似于2015年LIGO发现的引力波事件后,我们才能勾勒出其特征频率的清晰图景。另外,科学家们还要更多地考虑一些在技术上更容易被观测到的高频引力波事件,它们可能来自原初黑洞或宇宙弦等奇异物体。

引力波导致时空变形
通过研究宇宙奇异物体在时空中留下的引力波记忆将推动一些神秘现象从猜想变为可观测的科学,从而揭开宇宙更深层次的奥秘。


IP属地:河南27楼2017-06-23 09:28
回复
    月球适合人类生存吗
    早在二十六年前人类就已经登上了月球,一直以来人类利用高科技征服了月球。但是我们很多人都只是片面的了解了月球,对于月球上的秘密还都不知情。
    最早的是国外的宇航员登上了月球,之后就有其它国家陆续的登上了月球。月球是绕着地球旋转,离地球最近的星体,从始至终都和地球形影不离。

    登月
    人类是登上了月球,但是发生在月球上的好多离奇的事都不了了之。曾经有这样一部电影就是讲述的月球之谜,大致内容是有国外的宇航员登陆了月球,却莫名的死在了那里。经过科学人员的调查后并没有发现该人员在身体上的不适应,而且相传该名宇航员当时死状非常的诡异,像是被惊吓过。人们猜测宇航员在月球上看到了不同于人类的生物体,或者发生了其它意外,一时心里上受不了,才导致了丧命。也有人怀疑,宇航员登录月球后,遇到了外星人,外星人以为地球人想抢夺自己的研究地,所以对宇航员进行了攻击,致使宇航员离奇死亡。当然这些都是电影里对月球上秘密的描述,现实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

    人类登月
    人类登上了月球之后,发现月球从根本上有别于地球。月球上没有氧气,不适合人类生存。宇航员在月球上要穿着厚厚的氧气衣,行走也特别的缓慢。
    据说以前宇航研究部在月球上发现了貌似人脸的突起状,但是下边也没有任何东西。有人说这是外星生物留下的,在模仿人类,为了不让人类发现自己的痕迹,从而隐藏自己。月球上没有水份,应该也不适合外星人居住。外星人当初到月球上,也是为了做研究,看月球是否适合外星人居住。

    登月
    月球并不适合人类居住,更有许多没有被人类所发现的秘密。人类一直在努力研究,不断的登上月球,希望可以得到更多的有价值的信息。


    IP属地:河南28楼2017-06-23 09:33
    回复
      宇宙时空竟是流体?
      [导读]宇宙时空是一种流体?科学家提出了一个匪夷所思的理论,他们说,宇宙时空是一种粘合度为0的流体。那么具体是怎么说的呢?空间是什么?它是空洞的,亦或是充斥着某种介质,因此光子,电磁
      宇宙时空是一种流体?科学家提出了一个匪夷所思的理论,他们说,宇宙时空是一种粘合度为0的流体。那么具体是怎么说的呢?
      空间是什么?它是空洞的,亦或是充斥着某种介质,因此光子,电磁波和其他物质可以从中穿行?这是一个科学家们正在努力尝试解答的问题,而现在,一项最新的理论认为时空本身可能是一种“液态的超流体”。而如果最终这一点被证实,它将迫使我们重新审视物理学的标准模型。这一新奇的理论名为“超流体真空理论”(SVT),但其实它也并非完全算是新的理论,因为至少在半个世纪之前便已经有人提出这一理论了。

      宇宙时空
      不过来自意大利国际先进研究院(SISSA)的斯特芬诺·立波拉蒂(Stefano Liberati)教授以及德国慕尼黑大学的科学家卢卡·马可尼(Luca Maccione)是第一批对这种设想中的流体的粘度性质进行研究的科学家。
      这也就是说,他们试图了解这种“流体”究竟有多么粘稠,结果是,他们发现这一粘稠度几乎为零。在一篇名为《普朗克尺度下耗散现象的天体物理学约束》的论文中,他们探讨了有关宇宙流体论的相关问题。他们所做的尝试是建立一个模型,将引力与量子论相结合,构建一种“量子引力”。

      宇宙时空
      理解宇宙的一大难题是要了解物质是如何在其中穿行的。想象一下波是如何穿过水体的?波会在水中扩散,它利用水作为一种媒介或载体。就我们目前所知的情况,能量的传递需要借助某种媒介,比如说声波的传播需要空气,热的传播需要通过金属等等。那么像电磁波,光子等究竟是如何穿越宇宙的?如果那里什么也没有的话?
      关于空间中的媒介,更为人所熟悉的说法是以太,但证明它的存在或是否定它的存在都将是非常困难的任务。在立波拉蒂和马可尼的研究中,他们提出所谓的以太实际上就是一种超流体。他们表示时空就像是某种“经典”物体,是一种整体。但我们应当将其视作仅仅代表了流体“可见”的一面。
      请考虑,我们是如何看待水的?我们感觉到它是一种流动的液体,但实际上它是由大量H2O分子构成的整体。他们表示,时空也是类似,拥有自己的H2O分子,尽管对于除此之外的其他性质我们仍然不甚了解。

      宇宙时空
      围绕他们这项理论的核心问题便是自然界的4种基本力,即电磁力,弱相互作用力,强相互作用力以及引力。量子力学可以解释所有这些力,除了引力。
      研究人员表示,对于最终统一量子论以及引力的模型中,这种超流体理论或许是一种不错的选择。但要想构建一个流体的模型,你就要知道其粘度,也就是它有多粘稠,而研究人员的估算结果是接近于零。立波拉蒂表示:“如果时空是一种液体,那么我们就必须考虑其粘度以及其他与扩散效应有关的因素,而此前这些都从未得到认真的考虑。”
      立波拉蒂指出:“我们可以看到从数百万光年之外的距离上传递过来的光子。而如果时空是一种流体,那么根据我们的计算,它必须是一种超流体。这就意味着它的粘度将会极低,接近于零。”

      宇宙时空
      他说:“我们同样也对其他影响更弱的扩散效应进行了测算,我们预计未来的天体物理观测将会证实这些预测。如果这些得到证实,那么我们将获得支持这一时空新理论的强大证据。在现代天体物理学技术的帮助下,时间正逐渐将量子引力从仅仅是一种猜测性的设想逐渐转变为一种更加现实的可能性。现在是研究引力学的最好时机。”
      听起来十分离奇!那么事实是这样的吗?宇宙真的如此吗?


      IP属地:河南29楼2017-06-23 16:54
      回复
        研究发现金星曾经有浩瀚的海洋
        [导读]金星的表面是一个没有水,灼热的高温足以将铅熔化的世界。然而金星可能曾是一颗与地球十分相似的行星,在那儿,曾经有浩瀚的海洋,也曾繁衍过生命。金星曾经有浩瀚的海洋科学家们经
        金星的表面是一个没有水,灼热的高温足以将铅熔化的世界。然而金星可能曾是一颗与地球十分相似的行星,在那儿,曾经有浩瀚的海洋,也曾繁衍过生命。

        金星曾经有浩瀚的海洋
        科学家们经过研究得出结论,金星和地球之间的相似之处是被金星历史上的一次重大变化遮盖的。这次变化导致了海洋在金星上消失,并充斥着二氧化碳的大气和失控的温室效应。温室效应使得金星全球变暖,使得其表面温度平均高达大约450℃。
        国外多家媒体曾报道说,金星因为一系列的偶然事件,如今超高的温度已经逐渐变得不适合生存,而成为了炙热的“炼狱”。这些报道并非言过其实,而是科学家通过对欧洲“金星快车”探测器收集的资料进行的详细分析的结果。

        金星曾经有浩瀚的海洋
        金星如今和地球差异大的原因还包括金星缺乏磁场的保护。在地球上观测到的多数大气作用发生在金星上的速度要快很多。科学家们提供了足够的数据让我们能构建一种设想,数十亿年前,金星就像地球一样,可能也有一个适合居住的环境,后来才演变成我们现在看到的情形。

        金星曾经有浩瀚的海洋
        关于金星变为如今的情形的原因,还有一种观点,即与太阳风有关。“金星快车”已证实,磁场的缺乏让金星受到太阳风的严重袭击,具有“剥离水”特性的太阳风是将水分子一分为二并让水中必需的氢逃逸到太空的高速电离子流,但详细情况至今为止还没有人能说得清楚。


        IP属地:河南30楼2017-06-23 17:33
        回复
          人类看到140亿光年外恒星
          据科技日报援引英国《自然·天文学》杂志2日在线发表的两篇天文学论文,科学家们在百亿光年外的星系内发现了两颗“闪烁”的恒星,被认为是一次史无前例的观测——人类利用引力透镜看到了原本根本无法观测的超远距离恒星,其中一颗距离我们140亿光年。该观测同时揭示了隐藏在疏散星团内的暗物质的信息。文字来源:科技日报
          我们能看到的所有恒星,其实都在银河系内部。除非在恒星爆发(如新星或超新星爆发)时,其亮度会突然发生变化,因此最亮的超新星在100亿光年之外也可见。但对于没有经历爆发的恒星来说,超出银河系之外的大部分就过于暗淡了,比天文学观测能力的极限还要暗上百倍,无法单个检测到。此次,美国两支研究团队利用哈勃太空望远镜,反复观测了包含大量疏散星团的天空区域。他们的成果要得益于两颗恒星与我们之间的疏散星团的引力透镜效应——这些星团产生的强大引力场就像一个透镜,可以放大星团背后恒星发出的光,其足以让科学家观测到这两颗恒星,它们原本因为距离过远而无法在地球上观测到。其中一颗距离我们140亿光年的恒星,被放大了逾2000倍。
          科技日报总编辑圈点:140亿光年!要知道,目前普遍认为宇宙的诞生是在138亿年前,这光走的路程真是太过漫长。它走了那么久,才撞入了人类观测装置的“眼帘”。这束光出发的时候,地球还没有诞生,人类更是不知所踪。


          IP属地:河南31楼2018-04-03 15:0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