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和胡氏吧 关注:1贴子:8
  • 7回复贴,共1

胡铨(忠简公)后裔发言处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来自手机贴吧1楼2016-11-13 17:20回复
    四、有关明代胡广的族谱记载:
    1、《明泰和胡氏族谱--状元靖公分支序》
    岁庚辰(1400),予忝登黄甲。越辛巳(1401),授国史篡修。十一月,遭大故,丁内艰,匍匐奔丧。庐墓侧,哀毁读礼。暇阅旧谱,以寻本源。吾族肇于虞,衍于周,盛于唐宋元,迄明蕃昌,□于他族。细核之,凡氏胡者,多本于南昌,奉新华林之成祖,配妣耿,生五子。瑜、琼、王告、球各徙宦土冢。珰,员外郎,孝守茔兆。令严、令贇其出也。越十五世,贇后朝坤,迁湖广之麻城。严后十五世,仪记徙通城,仪汉迁贵州之镇远、遵义。仪忠迁泰和之进龙池,为予鼻祖。传三世为万寿公,生千英、千雄。雄迁湖广之长沙,九子,甲派,一郎至九郎。又迁永州、宝庆、衡州、常德、彬州等处。惟我英祖,仍居泰和,子二,丙派。雨郎支来世系齿录,一展卷苏州论坛而了如指掌。夫前人著述,端赖后人之承继著述,然谱谍何独不然,爰集族人,前翰林侍讲鸿轩,侍御菊潭诸公,重加考订,务传实在,不沦于虚。兴于壬午(1402)之春,越七月而竣事。呜呼,国家多难,万里长安不能抒;忠悃以匡,乃辟有愧于大魁。多矣,而惟是哀,依□块痛彻昊天,于万物聊赖之际,与二三草莽之臣,深水木本源之思。伤哉,沐手删辑,非敢告劳,或亦报罔极于万一云尔,谨挥泪以序。
    大明建文四年岁在壬午七巧后八日钦点状


    3楼2017-11-21 19:45
    回复
      上述《明泰和胡氏族谱--状元靖公分支序》,很有分量!


      4楼2017-11-21 19:47
      回复
        可以留个联系方式吗 我是胡千雄后代23世 寻找胡千英支系很久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8-01-02 22:35
        回复
          湘潭大荷塘胡氏,明洪武年间从泰和圳上迁来,始祖胡贵一,是否与泰和胡氏有关,想知道。请问“明泰和胡氏族谱”现藏何处?


          6楼2018-01-12 11:32
          回复
            胡广公后裔微信13996286618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8-02-07 20:02
            回复
              胡海廷烈士
              胡海廷,族名胡远廷,红军向导,贵州省遵义县高坪区高坪镇人,家住大桥边,生于1895年2月,明朝建文二年庚辰科状元内阁首辅文渊阁大学士文学家书法家胡广公(赐名靖)18世孙,湖南,四川内江县,贵州遵义县始迁祖自乐公。
              胡海廷在娄山关战役中,给红军带路,1935年2月21日牺牲于凉风垭张家桥。1949年10月1日后,人民政府追认胡海廷为烈士,其英名镌刻遵义红军烈士陵园,其英勇事迹陈列遵义会议纪念馆,供世人瞻仰。
              毛泽东词作【 忆秦娥·娄山关】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这里面也有胡海廷的一滴血。 这首词题目中的娄山关又称娄关、太平关,建立在险峻的山峰之间,位于贵州遵义北大娄山的最高峰上,是贵州北部进入四川的重要隘口,离遵义城约60公里。娄山关地势极为险要,《贵州通志》说它“万峰插天,中通一线”。是四川与贵州的交通孔道。此处群峰攒聚,中通一线,地势十分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娄山关一役关系着中央红军的生死存亡。 长征过程中,土城战役失败后,毛泽东认真总结教训,亲自指挥了他一生最为得意的四渡赤水行动。他决定放弃和张国焘会合,挥师东进,再渡赤水,回贵州攻打黔军。 红军沿盘山道猛烈攻击,红军二渡赤水后,于2月25日攻克娄山关,控制住这座雄关,使大部队顺利通过。随后,红军沿盘山道向关口猛烈攻击,又在点灯山一带的山梁上与敌激烈拼搏,经过反复争夺,终于占领点灯山高地,牢牢控制了关口。这时已近黄昏,红军在夕阳映照下,疾迅通过娄山关。2月 26 日,击溃了向娄山关反扑之敌,2月27 日在遵义以北粉碎敌三个团的阻击。28 日,红军乘胜追击再取遵义。这次战役是遵义会议后的第一个大胜利,也是长征途中的最重大的战略转折。2月28日,毛泽东随中央军委纵队登上娄山关,极目四望,欣然作笔,写下该词。由于这一仗意义重大,所以诗人的心情无比激动,在战斗结束不久即挥笔写下这首诗词。


              8楼2018-02-19 18:02
              回复
                红军新6军参谋长胡慎己---东吴大学
                胡慎己,本名胡陈杰,铜梁中学毕业后,1924年,胡陈杰考入苏州东吴大学法科,以图他日以法救国。
                临行赋诗话别:
                男儿壮志出夔关,学不成功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间处处有青山。
                到校后,不想这所学校是美国教会开办的,整天诱劝学生信仰天主教,胡陈杰对此憎恶透了。他对同学们说:“中国那么多菩萨都保佑不了中国人,难道外国的菩萨会保佑中国人吗?”
                次年,上海发生了五卅惨案,英帝国主义在南京路残杀中国人的消息传到了东吴大学。复仇的怒火在校园里燃烧起来了。学生们停课,演讲,通电各地抗议帝国主义的暴行。一天,美国教师对学生大讲什么法律和秩序,威胁学生,平息学生。胡陈杰按捺不住心头的怒火,拍案而起,指着他的鼻子斥问道:“请问:在中国土地上开工厂的日本人,可以随便开枪打死中国工人,这叫啥子秩序!英国人在中国土地上杀中国人,这叫啥子秩序!”弄得美国教师瞠目结舌,非常尴尬。同学们夸赞说:“太好了,有中国人的骨气!”胡陈杰心头之恨未消,当即大声说:“让你们帝国主义的‘法律秩序’见鬼去吧,你们这个培养洋奴的东吴大学,老子不念了!”说完,他退出东吴大学,收拾行李去了武汉。
                6月下旬的武汉,天气热得叫人透不过气来。他徘徊在长江岸边的码头上,这里正是半个月前“汉口惨案”的现场。看到隐约可辨的同胞们的血迹,他不禁对自己今后应该走什么样的路认真而严肃地思考起来。帝国主义为什么倚仗军舰、枪炮,在中国土地上横冲直闯,胡作非为,……想着想着,胡陈杰把拳头攥得紧紧的:对了,光有文的不行,还非有武的不可!他终于作出了一生中最重要的选择——报考黄埔军校。
                [未完待续]


                10楼2018-03-17 16:0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