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江西丰城电厂,遗留在事故现场的物品。
轰然倒下的平桥吊、脚手架和混凝土横板,将74条生命留在了废墟中。11月24日发生的江西丰城电厂在建冷却塔施工平台坍塌事故,引发公众对安全生产的关注和追问。目前,相关调查工作仍在持续开展,13名丰城电厂三期冷却塔项目的相关人员被公安机关控制。已有30多名遇难者的家属近200人陆续抵达丰城。
11月25日上午,救援人员及警犬在事故现场采取分片巡查、交叉巡查、综合巡查等多种方式,进行了最后的全面搜索。截至11时30分全面搜索工作结束,确认现场已无被埋人员。善后处置和事故原因调查成为下一步工作重点。
此次事故的直接原因,是冷却塔内的平桥吊倒塌,造成钢架结构的脚手架和混凝土结构的通道坍塌,以致施工人员被埋于废墟。
潇湘晨报记者在现场看到,一条60多米高的桥吊主体横亘在冷却塔底部,已经断成几部分,一段高约10米的底部仍竖在地面。从现场分析,这座高度超过70米的平桥吊升降体,可能是从底部10米处断裂,然后向另一侧倒塌,压倒了周边的脚手脚以及中央竖井的通道,最终导致场内施工人员被埋。
冷却塔的施工企业是河北亿能烟塔工程有限公司。据钢筋班工人闫薛刚回忆,竖立在冷却塔内的平桥吊,高度超过了塔顶层面。平桥吊升降体有七八米长的桥体平台,工人可通过此平台到塔壁施工。问题的关键是,支撑施工人员进行升降作业的平桥吊,为何突然倒塌?
据专业人士分析,平桥吊倒塌一般有三方面原因:一是质量存在问题,或平桥吊超期服役导致结构层老化;二是安装流程和安检措施不到位,导致紧固螺钉短缺或松动;三是施工不规范,平桥吊超负荷运行。
“11·24”特大事故发生后,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总局迅速组织力量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25日,丰城电厂三期冷却塔项目的13名相关人员被公安机关控制。目前,最高人民检察院已派员赶赴丰城,会同江西省三级检察机关介入事故调查。
此外,记者了解到,目前已有30多名遇难者的家属近200人陆续抵达丰城市。丰城市以及邻近的高安市、樟树市腾空了一批宾馆接待家属,各宾馆均安排了医疗救助、心理辅导等工作人员。事故救援指挥部已明确对接方案,对前来当地善后的每位遇难者的亲属,至少配备4名工作人员,帮助其进行遗体认领、事故理赔以及生活照顾、心理辅导等。当地对安放在殡仪馆的遇难者遗体进行了整容。
讲述
13名遇难木工来自一个乡
11月25日,“11.24”特大事故的现场救援工作结束。2名伤者和74名死者,早前已陆续抬离现场。
25日下午,潇湘晨报记者再访现场。冷却塔内的废墟已铲至一侧,地面除了倒塌的平桥吊,还有零散的钢筋、铁块、木板和混凝土,偶尔可见遇难工人遗落的解放鞋、手套等物品。
在平桥吊一端不远处的一堆钢筋上,一顶蓝色的安全帽被压成碎片,残破的帽顶依稀可见施工企业“亿能”的字样。旁边有只被混凝土染脏的手套,下面压着一张卷着的5元纸币。74个人的生命,就在这片废墟里消失了。
“我感觉自己很走运。”来自河北邯郸的钢筋工人闫薛刚苦笑道。24日事故发生时,他所在的班组刚离开一小时,接替他们的木工班组,除两名伤者外“全军覆没”。
25日晚,闫薛刚坐在简易工棚的床边。前方紧靠的床铺,毯子和被子已被捆绑成一团——这是闫薛刚的老乡、木工张红军的床位。张已在事故中丧身。据了解,此次事故的74名遇难者主要来自河北、河南和湖北。
遇难人员彭凯的叔叔彭统飞是第一个到达丰城的亲属。27岁的彭凯是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王集乡人,今年10月,他跟随姑父高昆仑来到丰城电厂做木工。47岁的高昆仑是项目部一个木工班的班长,班里的12人都来自王集乡,其中6人和他一样,是高楼村人。
这12个老乡今年忙完秋收后,跟着高昆仑来到丰城电厂的冷却塔项目工地,一人每月可挣5000多元工钱。谁也没料到,这群工友竟然命丧他乡。
轰然倒下的平桥吊、脚手架和混凝土横板,将74条生命留在了废墟中。11月24日发生的江西丰城电厂在建冷却塔施工平台坍塌事故,引发公众对安全生产的关注和追问。目前,相关调查工作仍在持续开展,13名丰城电厂三期冷却塔项目的相关人员被公安机关控制。已有30多名遇难者的家属近200人陆续抵达丰城。
11月25日上午,救援人员及警犬在事故现场采取分片巡查、交叉巡查、综合巡查等多种方式,进行了最后的全面搜索。截至11时30分全面搜索工作结束,确认现场已无被埋人员。善后处置和事故原因调查成为下一步工作重点。
此次事故的直接原因,是冷却塔内的平桥吊倒塌,造成钢架结构的脚手架和混凝土结构的通道坍塌,以致施工人员被埋于废墟。
潇湘晨报记者在现场看到,一条60多米高的桥吊主体横亘在冷却塔底部,已经断成几部分,一段高约10米的底部仍竖在地面。从现场分析,这座高度超过70米的平桥吊升降体,可能是从底部10米处断裂,然后向另一侧倒塌,压倒了周边的脚手脚以及中央竖井的通道,最终导致场内施工人员被埋。
冷却塔的施工企业是河北亿能烟塔工程有限公司。据钢筋班工人闫薛刚回忆,竖立在冷却塔内的平桥吊,高度超过了塔顶层面。平桥吊升降体有七八米长的桥体平台,工人可通过此平台到塔壁施工。问题的关键是,支撑施工人员进行升降作业的平桥吊,为何突然倒塌?
据专业人士分析,平桥吊倒塌一般有三方面原因:一是质量存在问题,或平桥吊超期服役导致结构层老化;二是安装流程和安检措施不到位,导致紧固螺钉短缺或松动;三是施工不规范,平桥吊超负荷运行。
“11·24”特大事故发生后,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总局迅速组织力量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25日,丰城电厂三期冷却塔项目的13名相关人员被公安机关控制。目前,最高人民检察院已派员赶赴丰城,会同江西省三级检察机关介入事故调查。
此外,记者了解到,目前已有30多名遇难者的家属近200人陆续抵达丰城市。丰城市以及邻近的高安市、樟树市腾空了一批宾馆接待家属,各宾馆均安排了医疗救助、心理辅导等工作人员。事故救援指挥部已明确对接方案,对前来当地善后的每位遇难者的亲属,至少配备4名工作人员,帮助其进行遗体认领、事故理赔以及生活照顾、心理辅导等。当地对安放在殡仪馆的遇难者遗体进行了整容。
讲述
13名遇难木工来自一个乡
11月25日,“11.24”特大事故的现场救援工作结束。2名伤者和74名死者,早前已陆续抬离现场。
25日下午,潇湘晨报记者再访现场。冷却塔内的废墟已铲至一侧,地面除了倒塌的平桥吊,还有零散的钢筋、铁块、木板和混凝土,偶尔可见遇难工人遗落的解放鞋、手套等物品。
在平桥吊一端不远处的一堆钢筋上,一顶蓝色的安全帽被压成碎片,残破的帽顶依稀可见施工企业“亿能”的字样。旁边有只被混凝土染脏的手套,下面压着一张卷着的5元纸币。74个人的生命,就在这片废墟里消失了。
“我感觉自己很走运。”来自河北邯郸的钢筋工人闫薛刚苦笑道。24日事故发生时,他所在的班组刚离开一小时,接替他们的木工班组,除两名伤者外“全军覆没”。
25日晚,闫薛刚坐在简易工棚的床边。前方紧靠的床铺,毯子和被子已被捆绑成一团——这是闫薛刚的老乡、木工张红军的床位。张已在事故中丧身。据了解,此次事故的74名遇难者主要来自河北、河南和湖北。
遇难人员彭凯的叔叔彭统飞是第一个到达丰城的亲属。27岁的彭凯是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王集乡人,今年10月,他跟随姑父高昆仑来到丰城电厂做木工。47岁的高昆仑是项目部一个木工班的班长,班里的12人都来自王集乡,其中6人和他一样,是高楼村人。
这12个老乡今年忙完秋收后,跟着高昆仑来到丰城电厂的冷却塔项目工地,一人每月可挣5000多元工钱。谁也没料到,这群工友竟然命丧他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