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1年6月买了一个iPad2以来深陷苹果门,2012年初购买MacBook Pro13英寸高配md314(late2011),不到一年就集齐了三件套。本来计划等更新了6代u就换mac,结果硬是多等了一年,按照苹果的更新周期15年10月就应该更新了,即使是换壳也几乎不会影响周期,而且当时28w的6代u也已经发布了,不知道库克这一年多都干了什么

可以看到屏幕边框11比16窄了一半,11款的外壳从08年铝壳MacBook开始使用,09年归入mbp系列并使用内置电池




重量由2.04kg减至1.37kg,厚度由2.41cm减至1.49cm,这真的是质的飞跃。触控板更大且拥有forch touch手感好很多

touch bar就是一个常用快捷键的集合,将自己常用的功能放在上面,比如新建finder窗口、查看简介、新建文件夹、锁定屏幕等,这些原来只能通过右键或复杂的快捷键组合实现。

键盘定制的美式英文,中文键盘的符号显得有些乱。苹果为了把mac做得更薄不得不大幅缩短键程,为了弥补短键程带来的不适,苹果发明了蝶式键盘,加大了键帽面积和平衡性,减少了输错率,键盘回弹有力,就是声音略大

touch ID也很方便,解锁、安装软件等都不用再输密码了,识别速度跟6s差不多

接口方面使用了四个雷电3,这对于专业级用户非常有吸引力,雷电3接口的双通道高速带宽可以外接专业声卡、显卡等pcie设备、硬盘矩阵、5k60p/2x4k60p视频输出,一个就可以串接6个雷电设备。但对于普通用户来说,则就是大换血了,不仅要买很多usb-c的线缆、转接口和扩展坞等,尤其是支持雷电3的简直贵的要死,方便性也差了不少。


索尼的双口u盘很小巧,速度还可以

因为11款只支持usb2,速度太慢,所以当时选择了雷电硬盘,内置雷电线很方便,虽然usb3不会影响硬盘速度(usb3速度远超机械硬盘),但没有之前方便


性能方面,CPU提升1/3,内存因为6、7代u都不支持LPDDR4所以仍然用LPDDR3,只不过频率提升到了2133


显卡性能提升了十几倍,半年前买了p2415q等待新mac,hd3000虽能输出4k30p,但因为卡顿一般还是降到1080p使用。亲测usb-c转dp线可以4k60p,双屏幕显示也相当流畅。平常不怎么玩游戏,steam里下了个传送门2和csgo测试显卡性能,1080p下开高画质都在60fps以上。h.264编码的高码率4k视频也无压力,但由于系统不支持等原因,h.265编码的4k高码率视频还是卡顿。另外13寸现在的默认分辨率是1440x900(按2880x1800渲染),和原来15寸一样,再加上窄边框,显得屏幕视觉上比以前大。


14年初的时候刚出现容量突破500g的平民级ssd——840evo,当时就买了一个750g的,和之前机械硬盘大小一样,虽然一直都说tlc不禁使,但使用近三年以来速度下降并不明显,不过还是没法和16款比,16款已经超过这个测速软件的极限了,苹果宣传读写达到3.1/2.1G/s

电池容量由63.5Wh降到49.2Wh,虽然续航不如15年款,但和11-13年使用2、3代u甚至更早的mbp比起来还是有不少提升的,在用Safari上网加上其他一些轻应用续航6小时左右,不联网师打文字续航超过20小时,掉电速度我11款的比16款快两倍多。

可以看到屏幕边框11比16窄了一半,11款的外壳从08年铝壳MacBook开始使用,09年归入mbp系列并使用内置电池




重量由2.04kg减至1.37kg,厚度由2.41cm减至1.49cm,这真的是质的飞跃。触控板更大且拥有forch touch手感好很多

touch bar就是一个常用快捷键的集合,将自己常用的功能放在上面,比如新建finder窗口、查看简介、新建文件夹、锁定屏幕等,这些原来只能通过右键或复杂的快捷键组合实现。

键盘定制的美式英文,中文键盘的符号显得有些乱。苹果为了把mac做得更薄不得不大幅缩短键程,为了弥补短键程带来的不适,苹果发明了蝶式键盘,加大了键帽面积和平衡性,减少了输错率,键盘回弹有力,就是声音略大

touch ID也很方便,解锁、安装软件等都不用再输密码了,识别速度跟6s差不多

接口方面使用了四个雷电3,这对于专业级用户非常有吸引力,雷电3接口的双通道高速带宽可以外接专业声卡、显卡等pcie设备、硬盘矩阵、5k60p/2x4k60p视频输出,一个就可以串接6个雷电设备。但对于普通用户来说,则就是大换血了,不仅要买很多usb-c的线缆、转接口和扩展坞等,尤其是支持雷电3的简直贵的要死,方便性也差了不少。


索尼的双口u盘很小巧,速度还可以

因为11款只支持usb2,速度太慢,所以当时选择了雷电硬盘,内置雷电线很方便,虽然usb3不会影响硬盘速度(usb3速度远超机械硬盘),但没有之前方便


性能方面,CPU提升1/3,内存因为6、7代u都不支持LPDDR4所以仍然用LPDDR3,只不过频率提升到了2133


显卡性能提升了十几倍,半年前买了p2415q等待新mac,hd3000虽能输出4k30p,但因为卡顿一般还是降到1080p使用。亲测usb-c转dp线可以4k60p,双屏幕显示也相当流畅。平常不怎么玩游戏,steam里下了个传送门2和csgo测试显卡性能,1080p下开高画质都在60fps以上。h.264编码的高码率4k视频也无压力,但由于系统不支持等原因,h.265编码的4k高码率视频还是卡顿。另外13寸现在的默认分辨率是1440x900(按2880x1800渲染),和原来15寸一样,再加上窄边框,显得屏幕视觉上比以前大。


14年初的时候刚出现容量突破500g的平民级ssd——840evo,当时就买了一个750g的,和之前机械硬盘大小一样,虽然一直都说tlc不禁使,但使用近三年以来速度下降并不明显,不过还是没法和16款比,16款已经超过这个测速软件的极限了,苹果宣传读写达到3.1/2.1G/s

电池容量由63.5Wh降到49.2Wh,虽然续航不如15年款,但和11-13年使用2、3代u甚至更早的mbp比起来还是有不少提升的,在用Safari上网加上其他一些轻应用续航6小时左右,不联网师打文字续航超过20小时,掉电速度我11款的比16款快两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