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要负担近百万的军队实现差不多五个人养一个兵的极限目标,国君就要控制人民,剥夺他們的生计与自由,用暴力强迫将他们驱赶到农场和战场上去沦为战争机器。
这就涉及人民愿不愿意做螺丝钉,听不听从国君指挥的问题,即国君能不能、如何驾驭人民为之服务的问题。毕竟,人性决定了人民好逸恶劳,乐生恶死。但国君要争霸要自保,必须要驱使人民辛苦劳作、冒死作战。国君所喜,恰为人民所恶,国君与人民各坐跷跷板一端:国君上去了,人民就下来;人民上去了,国君就下去。国君与人民形成了一种“民弱国强,民强国弱”(《商君书弱民》)的对立紧张关系。
驭民在商鞅眼里等同于制民:“昔之能制天下者,必先制其民者也;能先胜敌者,必先胜其民者也。”(《商君书弱民》)国君想在战场上搞定敌人,先要在国内搞定人民,搞定人民才能搞定敌人。这颇有点“攘外必先安内”的意思——内部都搞不定,哪里有能力搞定外部,不被敌人吞并已算万幸。所以,“民胜其政,国弱;政胜其民,兵强。”(《商君书说民》)要是“君之治不胜其臣、官之治不胜其民,此谓六虱胜其政也”。(《商君书靳令》)即国君搞不定官吏,官吏搞不定人民,这叫做六种虱子把政府搞垮了。
确实,如果人民强大,国君弱小,国君就很难驾驭人民。譬如说人民很富有,哪怕有“军功爵”诱惑,也不如穷光蛋那样积极参军参战,因为富有,就不愿意靠卖命赚钱;要是人民很强大,他们就不听政令,因为他们有力量抵制国君的威压。故“民大富,则不可以禄使也;大强,则不可以罚威也”。(桑弘羊语,出自《盐铁论》)反之,则非常容易。那么,国君要“制民”,要想使人民听命,必然要弱民,既不让其富有,也不让其强大,使其乖乖就范。所以,对于国君来说,根本一条是,“有道之国,务在弱民”(《商君书弱民》),治理有方的国家一定要使人民处于弱势,压抑民众的欲求、智能、意愿、权利。这套滥觞于法家的“弱民理论”,一直被后世国君奉为治国的葵花宝典,修炼于心。
弱民容易引发民众反抗,弱民是一项很强的技术活,要做到既弱民、又不引起民众的暴力反抗,委实让统治者煞费苦心。而法家商鞅在这方面既有丰富的理论,又有成功的实践,真是这方面的专家。
这就涉及人民愿不愿意做螺丝钉,听不听从国君指挥的问题,即国君能不能、如何驾驭人民为之服务的问题。毕竟,人性决定了人民好逸恶劳,乐生恶死。但国君要争霸要自保,必须要驱使人民辛苦劳作、冒死作战。国君所喜,恰为人民所恶,国君与人民各坐跷跷板一端:国君上去了,人民就下来;人民上去了,国君就下去。国君与人民形成了一种“民弱国强,民强国弱”(《商君书弱民》)的对立紧张关系。
驭民在商鞅眼里等同于制民:“昔之能制天下者,必先制其民者也;能先胜敌者,必先胜其民者也。”(《商君书弱民》)国君想在战场上搞定敌人,先要在国内搞定人民,搞定人民才能搞定敌人。这颇有点“攘外必先安内”的意思——内部都搞不定,哪里有能力搞定外部,不被敌人吞并已算万幸。所以,“民胜其政,国弱;政胜其民,兵强。”(《商君书说民》)要是“君之治不胜其臣、官之治不胜其民,此谓六虱胜其政也”。(《商君书靳令》)即国君搞不定官吏,官吏搞不定人民,这叫做六种虱子把政府搞垮了。
确实,如果人民强大,国君弱小,国君就很难驾驭人民。譬如说人民很富有,哪怕有“军功爵”诱惑,也不如穷光蛋那样积极参军参战,因为富有,就不愿意靠卖命赚钱;要是人民很强大,他们就不听政令,因为他们有力量抵制国君的威压。故“民大富,则不可以禄使也;大强,则不可以罚威也”。(桑弘羊语,出自《盐铁论》)反之,则非常容易。那么,国君要“制民”,要想使人民听命,必然要弱民,既不让其富有,也不让其强大,使其乖乖就范。所以,对于国君来说,根本一条是,“有道之国,务在弱民”(《商君书弱民》),治理有方的国家一定要使人民处于弱势,压抑民众的欲求、智能、意愿、权利。这套滥觞于法家的“弱民理论”,一直被后世国君奉为治国的葵花宝典,修炼于心。
弱民容易引发民众反抗,弱民是一项很强的技术活,要做到既弱民、又不引起民众的暴力反抗,委实让统治者煞费苦心。而法家商鞅在这方面既有丰富的理论,又有成功的实践,真是这方面的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