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及到两个重要的博弈论概念:「共有知识」和「共同知识」——这两个概念看似差不多,但实际上有本质的区别。
「共有知识」(Mutual Knowledge):
只要每个人都知道事件P,那么事件P就是一个“共有知识”。
每个岛民都能观察到“岛上有红眼”,所以“岛上有红眼”这个信息,每个人心知肚明,这就是「共有知识」。
「共有知识」的本质是个“信息问题”。
「共同知识」(Common Knowledge):
“共同知识”要复杂的多。通俗地来讲,它需要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每个人都知道事件P;
每个人都知道每个人都知道事件P;
每个人都知道每个人都知道每个人都知道事件P;
每个人都知道每个人都知道每个人都知道每个人都知道事件P;
…………
现在不仅每个岛民自己心知肚明,还知道别人也知道这件事,还知道别人知道别人知道这件事……这就是「共同知识」。
「共同知识」本质是个“信息结构问题”。
「共有知识」和「共同知识」的联系:
「共有知识」和「共同知识」看似差距巨大,但其实只要一个有效的“公开宣言”,就能把简单的「共有知识」变成复杂的「共同知识」。
比如探险家无意当中说出的那句话,其实并没有指出具体谁是红眼,但却让原来的“信息结构”产生了改变,有点像多米诺骨牌效应,让所有岛民心里产生了连锁的“推理链”——最终在教规和探险家这句话的双重影响下,红眼岛民得知了自己的身份。
再举个栗子:
老板有两个秘书,都跟老板有一腿,但每个秘书都只知道自己这一腿。
显然,“至少有一个人和老板有一腿”这件事儿,两个秘书各自心知肚明,但她们却不清楚对方知不知道这个事儿。所以俩人虽然心怀鬼胎,但表面终归是相安无事。
突然有一天,老板酒后抽风,当着两个秘书的面说:“你们俩啊,至少有一个人跟我有一腿。”
现在,每个秘书都会得到一个全新的推理思路:“如果另外一个人跟老板是清白的,那她就一定知道我跟老板有一腿。”
不怕话多,就怕嘴贱。一句酒后戏言,改变了整个信息结构——“至少有一个人跟老板有一腿”这个事儿,以前只是秘书A、B分别知道;现在她们确信对方也知道了——「共有知识」变成了「共同知识」。
之后的故事,一定会很精彩……
「共有知识」(Mutual Knowledge):
只要每个人都知道事件P,那么事件P就是一个“共有知识”。
每个岛民都能观察到“岛上有红眼”,所以“岛上有红眼”这个信息,每个人心知肚明,这就是「共有知识」。
「共有知识」的本质是个“信息问题”。
「共同知识」(Common Knowledge):
“共同知识”要复杂的多。通俗地来讲,它需要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每个人都知道事件P;
每个人都知道每个人都知道事件P;
每个人都知道每个人都知道每个人都知道事件P;
每个人都知道每个人都知道每个人都知道每个人都知道事件P;
…………
现在不仅每个岛民自己心知肚明,还知道别人也知道这件事,还知道别人知道别人知道这件事……这就是「共同知识」。
「共同知识」本质是个“信息结构问题”。
「共有知识」和「共同知识」的联系:
「共有知识」和「共同知识」看似差距巨大,但其实只要一个有效的“公开宣言”,就能把简单的「共有知识」变成复杂的「共同知识」。
比如探险家无意当中说出的那句话,其实并没有指出具体谁是红眼,但却让原来的“信息结构”产生了改变,有点像多米诺骨牌效应,让所有岛民心里产生了连锁的“推理链”——最终在教规和探险家这句话的双重影响下,红眼岛民得知了自己的身份。
再举个栗子:
老板有两个秘书,都跟老板有一腿,但每个秘书都只知道自己这一腿。
显然,“至少有一个人和老板有一腿”这件事儿,两个秘书各自心知肚明,但她们却不清楚对方知不知道这个事儿。所以俩人虽然心怀鬼胎,但表面终归是相安无事。
突然有一天,老板酒后抽风,当着两个秘书的面说:“你们俩啊,至少有一个人跟我有一腿。”
现在,每个秘书都会得到一个全新的推理思路:“如果另外一个人跟老板是清白的,那她就一定知道我跟老板有一腿。”
不怕话多,就怕嘴贱。一句酒后戏言,改变了整个信息结构——“至少有一个人跟老板有一腿”这个事儿,以前只是秘书A、B分别知道;现在她们确信对方也知道了——「共有知识」变成了「共同知识」。
之后的故事,一定会很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