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原城市群中,共有30个城市,规划明确14个城市成为核心发展区,并联动辐射其他16市。规划明确五大定位,确定近期和远期目标。首次提出构建“一核四轴四区”网络化空间发展格局。
继去年年底,国务院批复同意中原城市群规划后,今年元旦刚过,国家发改委便发布了《中原城市群规划》(简称规划)全文。
在中原城市群中,共有30个城市,规划明确14个城市成为核心发展区,并联动辐射其他16市。规划明确五大定位,确定近期和远期目标。首次提出构建“一核四轴四区”网络化空间发展格局。
区域
看看哪14城市成为核心发展区?
关于中原城市群的范围,总共包括30个城市,在这些城市中,分为核心发展区和辐射区。
根据规划,中原城市群以河南省郑州市、开封市、洛阳市、平顶山市、新乡市、焦作市、许昌市、漯河市、济源市、鹤壁市、商丘市、周口市和山西省晋城市、安徽省亳州市为核心发展区。
联动辐射河南省安阳市、濮阳市、三门峡市、南阳市、信阳市、驻马店市,河北省邯郸市、邢台市,山西省长治市、运城市,安徽省宿州市、阜阳市、淮北市、蚌埠市,山东省聊城市、菏泽市等中原经济区其他城市。
规划指出,本规划是指导中原城市群发展的行动纲领,是编制相关专项规划、布局重大项目的重要依据。规划期为2016—2020 年,远期展望到2025年。
定位
中原城市群有五个战略定位
中原城市群在国家发展的战略中,共有五个定位,这些定位是着眼国家现代化建设全局,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强化创新驱动、开放带动和人才支撑,提升综合交通枢纽、产业创新中心地位,打造资源配置效率高、经济活力强、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国家级城市群。
第一个定位是:经济发展新增长极。成为与长江中游城市群南北呼应、共同带动中部地区崛起的核心增长区域和支撑全国经济发展的新空间。
第二个定位是: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发展壮大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一批位居国内行业前列的先进制造业龙头企业和产业集群,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物流中心、国际旅游目的地和全国重要的商贸中心。
第三个定位是:中西部地区创新创业先行区。发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引领带动作用,完善区域创新平台,健全区域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深度融入全球创新网络,促进各类创新资源综合集成,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激发各类创新主体、创业人才的动力活力,努力在创新创业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第四个定位是:内陆地区双向开放新高地。完善连接国内主要城市群的综合运输通道,构建横贯东中西、联结南北方的开放经济走廊,全面加强与周边地区和国内其他地区的合作互动;强化郑州航空港和其他重要交通枢纽的对外开放门户功能,打造对内对外开放平台。
第五个定位是:绿色生态发展示范区。传承弘扬中原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历史文化、自然景观与现代城镇发展相融合,打造历史文脉和时尚创意、地域风貌和人文魅力相得益彰的美丽城市,建设生态环境优良的宜居城市群。
目标
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超过56%
在中原城市群的发展中,有两大目标,一个是近期目标,到2020年,中原城市群整体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现代城镇体系基本形成,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超过56%。
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加快发展,优势产业集群不断发展壮大;交通、信息、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互联互通水平显著提升,多层次、一体化的生态网络基本建成,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达标比例、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均完成国家指标;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一体化水平稳步提升;多层次、立体化的开放平台支撑体系基本形成,实际利用外资、对外贸易保持中西部地区领先地位,基本建成经济发展充满活力、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基础设施高效互联、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国家级城市群,区域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明显提高。
远期目标是到2025年,现代基础设施网络全面形成,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全面实现,综合经济实力和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地位快速上升,人口与经济集聚度进一步提高,带动全国发展的新增长极地位更加巩固,参与全球经济合作与竞争的能力大幅跃升。
格局
构建“一核四轴四区”网络化空间发展格局
中原城市群的发展空间布局,是“一核四轴四区”,即核心带动、轴带发展、节点提升、对接周边,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合理分工、功能互补、协同发展,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一核”当然就是郑州大都市区。规划中再次提到,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加快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强化物流及商贸中心、综合交通枢纽和中西部地区现代服务业中心、对外开放门户功能,全面增强国内辐射力、国内外资源整合力。推动郑州与开封、新乡、焦作、许昌四市深度融合,建设现代化大都市区,进一步深化与洛阳、平顶山、漯河、济源等城市联动发展。
“四轴”即是依托“米”字形综合交通网络,增强沿线城市辐射带动能力,促进大中小城市合理分工、联动发展,打造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的现代产业和城镇密集带。
——沿陇海发展主轴。发挥陆桥通道优势,提升郑州、洛阳、开封、三门峡“一带一路”建设重要节点城市功能,增强运城、商丘、淮北、宿州、菏泽等沿线节点城市经济人口承载能力,联合打造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有色金属、生物医药、能源化工等产业集群,形成具有较强实力的先进制造业和城镇集聚带,强化对新亚欧大陆桥国际经济走廊的战略支撑作用。
——沿京广发展主轴。依托京广通道,发挥郑州的辐射带动作用,提升邢台、邯郸、安阳、鹤壁、新乡、许昌、漯河、驻马店、信阳等城市集聚能力,引导食品加工、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精品钢铁、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现代家居等产业加快集聚,打造沟通南北的城镇产业密集带,密切与京津冀、长江中游城市群等的联系。
——济南—郑州—重庆发展轴。依托郑(州)济(南)、郑(州)万(州)高速铁路建设,加速形成综合运输通道,强化聊城、濮阳、平顶山、南阳等节点城市和沿线中小城市支撑作用,培育发展装备制造、能源化工、特色轻工等产业,形成对接成渝城市群、沟通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城镇发展带。
——太原—郑州—合肥发展轴。加快郑(州)合(肥)、郑(州)太(原)高速铁路、跨区域高速公路和城际快速通道建设,推动长治、晋城、焦作、济源、周口、阜阳、蚌埠等城市扩容提质,加快装备制造、纺织服装、食品加工、生物医药、汽车及零部件等产业集聚发展,构建连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山西中部城市群的城镇和产业集聚带。
四区即是,北部跨区域协同发展示范区、东部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西部转型创新发展示范区、南部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区域内,突破行政壁垒,创新体制机制,促进省际相邻城市合作联动,加快构建跨区域快速交通通道,优化产业分工协作,推动教育、科技、文化、生态等资源共享。打造城市群新的增长区域和开放空间。
交通
支持洛阳机场发挥一类口岸功能,适时开辟国际客运航线
未来,在中原城市群中,洛阳的地位将逐步突显,这在河南省委十次党代会报告中,对洛阳副中心地位的明确,以及对豫西地区的辐射的表述,便可见一斑。此次规划中,对洛阳的交通发展,又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规划指出,加快推进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提升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区域枢纽功能,持续改进航空网络通达性,拓展加密国际航线,构建连接全球重要枢纽机场的空中通道;支持洛阳机场发挥一类口岸功能,适时开辟国际客运航线。
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方面,规划指出,按照“零距离换乘、无缝化衔接”要求,持续完善郑州站、郑州东站和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三大枢纽场站功能,建成郑州南站等一批枢纽场站,加快航空港、铁路港、公路港三大物流园区建设,将郑州打造成为国际性枢纽城市。
规划提出,推动其他城市发展集多种交通方式于一体的综合客运枢纽、货运枢纽(物流园区),建设洛阳全国性枢纽,阜阳、菏泽、商丘、南阳、安阳、许昌等区域性枢纽,以及蚌埠、聊城、邯郸、新乡、长治、三门峡、漯河、信阳、运城、邢台等地区性枢纽,形成布局合理、层级明晰、分工明确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体系。鼓励城际客运公交化运营,推广“一票式”联程和跨城市“一卡通”服务,实现城际、城市、城乡客运协调发展。构建现代货运物流体系,发展“一单制”联运服务,拓展空铁联运、高铁快件运输等组织模式,推动交通物流融合高效发展。
项目
到2020年 我省有一大批“铁公机”项目完成
机场。适时启动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三期工程及北货运区等配套设施建设;完善洛阳、南阳、运城、邯郸、阜阳、长治等机场功能,有序推进信阳、商丘、邢台、菏泽、聊城、安阳、蚌埠、亳州、宿州、鲁山等机场建设,合理布局建设一批通用机场。
铁路。运输枢纽。完善郑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功能,建成郑州南站客运枢纽和郑州圃田、薛店等物流基地,建成郑州站至小李庄至圃田联络线,规划建设郑州高铁快件物流集散中心;新建濮阳东站、菏泽站、聊城站、许昌北站、周口东站、阜阳西站、长治东站、晋城东站、焦作站、博爱(焦作西站)、平顶山西站、南阳卧龙站、运城北站等高铁客运枢纽。
推动安阳、新乡、南阳、洛阳、阜阳北、信阳、运城西、三门峡等铁路物流基地建设。
高速铁路。建成郑(州)万(州)、郑(州)阜(阳)、太(原)焦(作)、郑(州)济(南)、商(丘)合(肥)杭(州)、曲(阜)菏(泽)兰(考)铁路;加快推进(北)京九(龙)等高铁建设,规划研究聊(城)邯(郸)长(治)等高铁,研究宁(南京)西(安)高铁、呼(和浩特)南(宁)高铁豫西通道建设可行性。
城际铁路。建成新郑机场至郑州南、郑州南至登封至洛阳、焦作至济源至洛阳城际和郑(州)开(封)城际延长线;有序建设新乡至焦作、合肥至蚌埠至宿州至淮北、徐州至淮北至宿州至阜阳等城际铁路,规划研究建设郑州南至开封、开封至新乡、郑(州)焦(作)城际云台山支线、洛阳至平顶山至漯河至周口至商丘等城际铁路。
干线铁路。建成蒙西至华中、三门峡经禹州至江苏沿海港口铁路,推进运城至三门峡铁路、邢台至和顺铁路、菏泽至沛县铁路、陇海铁路三门峡段改线等铁路建设、焦柳铁路扩能改造,启动邢台—黄骅港复线项目前期工作。
地方铁路。稳步推进邓州至南阳至驻马店至阜阳等铁路建设,规划建设邯郸至濮阳至潢川、月山至桐柏至随州、济源至运城、鹤壁至晋城、伊川至嵩县至栾川至西峡、郑州至新乡至南太行铁路、南阳至周口至商丘铁路。
高速公路。加快推进呼北高速(G59)、荷宝高速(G3511)、青兰高速(G22)泰安至聊城段、德上高速(G3W)、大广高速(G45)濮阳至阳新段等国家高速公路主通道建设,规划建设菏泽至枣庄、林州至焦作、合徐高速固镇连接线、合肥至霍邱至阜阳、蚌埠至五河、阜阳至淮滨、徐州至淮北至阜阳、明光至定远至巢湖、石家庄至林州太行山前等一批地方高速公路项目。普通干线公路。重点加快以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为主的普通干线公路升级改造,力争打通所有普通国道省际出口;加快推进跨黄河特大桥建设。
继去年年底,国务院批复同意中原城市群规划后,今年元旦刚过,国家发改委便发布了《中原城市群规划》(简称规划)全文。
在中原城市群中,共有30个城市,规划明确14个城市成为核心发展区,并联动辐射其他16市。规划明确五大定位,确定近期和远期目标。首次提出构建“一核四轴四区”网络化空间发展格局。
区域
看看哪14城市成为核心发展区?
关于中原城市群的范围,总共包括30个城市,在这些城市中,分为核心发展区和辐射区。
根据规划,中原城市群以河南省郑州市、开封市、洛阳市、平顶山市、新乡市、焦作市、许昌市、漯河市、济源市、鹤壁市、商丘市、周口市和山西省晋城市、安徽省亳州市为核心发展区。
联动辐射河南省安阳市、濮阳市、三门峡市、南阳市、信阳市、驻马店市,河北省邯郸市、邢台市,山西省长治市、运城市,安徽省宿州市、阜阳市、淮北市、蚌埠市,山东省聊城市、菏泽市等中原经济区其他城市。
规划指出,本规划是指导中原城市群发展的行动纲领,是编制相关专项规划、布局重大项目的重要依据。规划期为2016—2020 年,远期展望到2025年。
定位
中原城市群有五个战略定位
中原城市群在国家发展的战略中,共有五个定位,这些定位是着眼国家现代化建设全局,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强化创新驱动、开放带动和人才支撑,提升综合交通枢纽、产业创新中心地位,打造资源配置效率高、经济活力强、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国家级城市群。
第一个定位是:经济发展新增长极。成为与长江中游城市群南北呼应、共同带动中部地区崛起的核心增长区域和支撑全国经济发展的新空间。
第二个定位是: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发展壮大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一批位居国内行业前列的先进制造业龙头企业和产业集群,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物流中心、国际旅游目的地和全国重要的商贸中心。
第三个定位是:中西部地区创新创业先行区。发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引领带动作用,完善区域创新平台,健全区域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深度融入全球创新网络,促进各类创新资源综合集成,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激发各类创新主体、创业人才的动力活力,努力在创新创业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第四个定位是:内陆地区双向开放新高地。完善连接国内主要城市群的综合运输通道,构建横贯东中西、联结南北方的开放经济走廊,全面加强与周边地区和国内其他地区的合作互动;强化郑州航空港和其他重要交通枢纽的对外开放门户功能,打造对内对外开放平台。
第五个定位是:绿色生态发展示范区。传承弘扬中原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历史文化、自然景观与现代城镇发展相融合,打造历史文脉和时尚创意、地域风貌和人文魅力相得益彰的美丽城市,建设生态环境优良的宜居城市群。
目标
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超过56%
在中原城市群的发展中,有两大目标,一个是近期目标,到2020年,中原城市群整体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现代城镇体系基本形成,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超过56%。
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加快发展,优势产业集群不断发展壮大;交通、信息、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互联互通水平显著提升,多层次、一体化的生态网络基本建成,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达标比例、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均完成国家指标;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一体化水平稳步提升;多层次、立体化的开放平台支撑体系基本形成,实际利用外资、对外贸易保持中西部地区领先地位,基本建成经济发展充满活力、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基础设施高效互联、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国家级城市群,区域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明显提高。
远期目标是到2025年,现代基础设施网络全面形成,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全面实现,综合经济实力和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地位快速上升,人口与经济集聚度进一步提高,带动全国发展的新增长极地位更加巩固,参与全球经济合作与竞争的能力大幅跃升。
格局
构建“一核四轴四区”网络化空间发展格局
中原城市群的发展空间布局,是“一核四轴四区”,即核心带动、轴带发展、节点提升、对接周边,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合理分工、功能互补、协同发展,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一核”当然就是郑州大都市区。规划中再次提到,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加快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强化物流及商贸中心、综合交通枢纽和中西部地区现代服务业中心、对外开放门户功能,全面增强国内辐射力、国内外资源整合力。推动郑州与开封、新乡、焦作、许昌四市深度融合,建设现代化大都市区,进一步深化与洛阳、平顶山、漯河、济源等城市联动发展。
“四轴”即是依托“米”字形综合交通网络,增强沿线城市辐射带动能力,促进大中小城市合理分工、联动发展,打造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的现代产业和城镇密集带。
——沿陇海发展主轴。发挥陆桥通道优势,提升郑州、洛阳、开封、三门峡“一带一路”建设重要节点城市功能,增强运城、商丘、淮北、宿州、菏泽等沿线节点城市经济人口承载能力,联合打造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有色金属、生物医药、能源化工等产业集群,形成具有较强实力的先进制造业和城镇集聚带,强化对新亚欧大陆桥国际经济走廊的战略支撑作用。
——沿京广发展主轴。依托京广通道,发挥郑州的辐射带动作用,提升邢台、邯郸、安阳、鹤壁、新乡、许昌、漯河、驻马店、信阳等城市集聚能力,引导食品加工、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精品钢铁、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现代家居等产业加快集聚,打造沟通南北的城镇产业密集带,密切与京津冀、长江中游城市群等的联系。
——济南—郑州—重庆发展轴。依托郑(州)济(南)、郑(州)万(州)高速铁路建设,加速形成综合运输通道,强化聊城、濮阳、平顶山、南阳等节点城市和沿线中小城市支撑作用,培育发展装备制造、能源化工、特色轻工等产业,形成对接成渝城市群、沟通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城镇发展带。
——太原—郑州—合肥发展轴。加快郑(州)合(肥)、郑(州)太(原)高速铁路、跨区域高速公路和城际快速通道建设,推动长治、晋城、焦作、济源、周口、阜阳、蚌埠等城市扩容提质,加快装备制造、纺织服装、食品加工、生物医药、汽车及零部件等产业集聚发展,构建连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山西中部城市群的城镇和产业集聚带。
四区即是,北部跨区域协同发展示范区、东部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西部转型创新发展示范区、南部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区域内,突破行政壁垒,创新体制机制,促进省际相邻城市合作联动,加快构建跨区域快速交通通道,优化产业分工协作,推动教育、科技、文化、生态等资源共享。打造城市群新的增长区域和开放空间。
交通
支持洛阳机场发挥一类口岸功能,适时开辟国际客运航线
未来,在中原城市群中,洛阳的地位将逐步突显,这在河南省委十次党代会报告中,对洛阳副中心地位的明确,以及对豫西地区的辐射的表述,便可见一斑。此次规划中,对洛阳的交通发展,又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规划指出,加快推进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提升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区域枢纽功能,持续改进航空网络通达性,拓展加密国际航线,构建连接全球重要枢纽机场的空中通道;支持洛阳机场发挥一类口岸功能,适时开辟国际客运航线。
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方面,规划指出,按照“零距离换乘、无缝化衔接”要求,持续完善郑州站、郑州东站和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三大枢纽场站功能,建成郑州南站等一批枢纽场站,加快航空港、铁路港、公路港三大物流园区建设,将郑州打造成为国际性枢纽城市。
规划提出,推动其他城市发展集多种交通方式于一体的综合客运枢纽、货运枢纽(物流园区),建设洛阳全国性枢纽,阜阳、菏泽、商丘、南阳、安阳、许昌等区域性枢纽,以及蚌埠、聊城、邯郸、新乡、长治、三门峡、漯河、信阳、运城、邢台等地区性枢纽,形成布局合理、层级明晰、分工明确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体系。鼓励城际客运公交化运营,推广“一票式”联程和跨城市“一卡通”服务,实现城际、城市、城乡客运协调发展。构建现代货运物流体系,发展“一单制”联运服务,拓展空铁联运、高铁快件运输等组织模式,推动交通物流融合高效发展。
项目
到2020年 我省有一大批“铁公机”项目完成
机场。适时启动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三期工程及北货运区等配套设施建设;完善洛阳、南阳、运城、邯郸、阜阳、长治等机场功能,有序推进信阳、商丘、邢台、菏泽、聊城、安阳、蚌埠、亳州、宿州、鲁山等机场建设,合理布局建设一批通用机场。
铁路。运输枢纽。完善郑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功能,建成郑州南站客运枢纽和郑州圃田、薛店等物流基地,建成郑州站至小李庄至圃田联络线,规划建设郑州高铁快件物流集散中心;新建濮阳东站、菏泽站、聊城站、许昌北站、周口东站、阜阳西站、长治东站、晋城东站、焦作站、博爱(焦作西站)、平顶山西站、南阳卧龙站、运城北站等高铁客运枢纽。
推动安阳、新乡、南阳、洛阳、阜阳北、信阳、运城西、三门峡等铁路物流基地建设。
高速铁路。建成郑(州)万(州)、郑(州)阜(阳)、太(原)焦(作)、郑(州)济(南)、商(丘)合(肥)杭(州)、曲(阜)菏(泽)兰(考)铁路;加快推进(北)京九(龙)等高铁建设,规划研究聊(城)邯(郸)长(治)等高铁,研究宁(南京)西(安)高铁、呼(和浩特)南(宁)高铁豫西通道建设可行性。
城际铁路。建成新郑机场至郑州南、郑州南至登封至洛阳、焦作至济源至洛阳城际和郑(州)开(封)城际延长线;有序建设新乡至焦作、合肥至蚌埠至宿州至淮北、徐州至淮北至宿州至阜阳等城际铁路,规划研究建设郑州南至开封、开封至新乡、郑(州)焦(作)城际云台山支线、洛阳至平顶山至漯河至周口至商丘等城际铁路。
干线铁路。建成蒙西至华中、三门峡经禹州至江苏沿海港口铁路,推进运城至三门峡铁路、邢台至和顺铁路、菏泽至沛县铁路、陇海铁路三门峡段改线等铁路建设、焦柳铁路扩能改造,启动邢台—黄骅港复线项目前期工作。
地方铁路。稳步推进邓州至南阳至驻马店至阜阳等铁路建设,规划建设邯郸至濮阳至潢川、月山至桐柏至随州、济源至运城、鹤壁至晋城、伊川至嵩县至栾川至西峡、郑州至新乡至南太行铁路、南阳至周口至商丘铁路。
高速公路。加快推进呼北高速(G59)、荷宝高速(G3511)、青兰高速(G22)泰安至聊城段、德上高速(G3W)、大广高速(G45)濮阳至阳新段等国家高速公路主通道建设,规划建设菏泽至枣庄、林州至焦作、合徐高速固镇连接线、合肥至霍邱至阜阳、蚌埠至五河、阜阳至淮滨、徐州至淮北至阜阳、明光至定远至巢湖、石家庄至林州太行山前等一批地方高速公路项目。普通干线公路。重点加快以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为主的普通干线公路升级改造,力争打通所有普通国道省际出口;加快推进跨黄河特大桥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