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月1日,连接大江南北的扬子江隧道正式通车,昨天记者从交警五大队了解到,在这一年时间里,该隧道车流量从日均4万升至10万,交管部门共开出了7268张罚单,期间未发生一起严重拥堵警情或重大交通事故。
时速之虑,从80公里/时降至60公里/时
早在扬子江隧道未通车时,南京市交管局和交警五大队相关领导对该隧道的交通情况十分挂心。与长江隧道不同,扬子江隧道设计为双管双层隧道,每管每层为单向两车道,且空间狭窄,一旦发生交通事故,极有可能导致整条通道的拥堵。
“扬子江隧道当初的设计时速为80公里/时,我们觉得在这样的通行条件下,这个速度会增加事故发生率。”交警五大队相关负责人说。但是,作为一条连接长江南北的快速通道,究竟该设定多少限速关系到老百姓出行的便利性,交管部门领导带领有关专家多次调研,驱车以不同时速通过隧道,甚至徒步查看隧道内每一段坡道、每一处转弯处等,最后向市政府提议,将扬子江隧道的限速定为60公里/时。于是,在通车的前一天,南京市政府发出通知,紧急下调扬子江隧道的限速标准。
记者在交警五大队还看到一组数据:在通车后的第一个季度,扬子江隧道日均车流量为4万辆左右,随后逐渐上升至6万辆,10月28日长江大桥公路桥封闭施工后,隧道日均车流量又上升至10万辆。
此时,交警们意识到,面对如此大的车流量,若还是60公里/时的限速,很可能会影响通畅度。经过再次调研摸底,在尽可能保障安全的情况下,交管部门将扬子江隧道的限速提升至70公里/时。与此同时,隧道内又装上了较为先进的区间测速探头,严查超速。
此外,随意变道也容易引发交通事故,在交管部门建议下,隧道内中心分道实线放弃了用油漆施划的传统做法,改用一种特制震荡带,车轮压在上面会有明显的颠簸感,以此提醒司机不要实线变道。
严格管理,一年开出7268张罚单
作为一条距长江大桥最近的过江通道,扬子江隧道分流了不少桥北的车流,为保障交通安全,隧道从开通之日起就限制大客车和货车通行,南京长江大桥公路桥封闭施工后,外地小客车也不许进入隧道。
为了管理隧道内的交通秩序,交警五大队抽调精干警力成立扬子江隧道中队,8名民警分成3批次,24小时不间断执勤。
交警五大队扬子江隧道中队民警强鹏告诉记者,长江大桥公路桥刚封闭施工那几天,不少大货车因不熟悉道路,进入扬子江隧道。那时,他们每天都能发现十多辆闯禁区的大货车及外地车,还有个别住在江北的市民不愿意等轮渡,骑着摩托车或电动自行车进入隧道,尤其是摩托车比较普遍,几乎每天,民警们都能逮到10多辆闯禁区的摩托车。
“还有一次,我在隧道里巡逻时,看到一男子在隧道内逆向步行,赶紧将他接上车,送出隧道。”强鹏说,后经了解,该男子为背包客,因不熟悉路况,他顺着导航指示无意中闯进隧道。最后,交警对他进入隧道的交通违法行为给予50元罚款。
为防止违禁车辆进入隧道,隧道中队民警特意安排警力守在隧道出口处,见有人骑车过来,或外地车、大货车打算进入隧道,便将其拦下,告知隧道禁行规定,引导其从其他允许通行的地方通行。
据了解,扬子江隧道开通一年来,交警五大队开展交通联合整治30余次,处罚各类交通违法行为7268起。隧道内发生轻微交通事故百余起,人员轻微受伤事故十多起,不过未发生一起严重交通事故。
预案准备充分,发生突发状况5分钟内赶到现场
在隧道通行之初,交管部门就对隧道周边扬子江大道、定淮门大街、浦镇大街等路网衔接段深入调研,设置各种应急预案。
“周边道路发生突发状况,我们会根据预案第一时间推测是否会影响扬子江隧道通行状况。”强鹏说。
前不久一天清晨7点许,下关大桥南向北方向发生6车追尾,交管局指挥中心得知警情后,交警五大队民警迅速判断,此事故将对扬子江隧道往下关大桥出口的车辆产生影响,进而影响隧道内通畅。
根据早已演习过多次的预案,扬子江隧道中队民警5分钟内迅速赶到隧道下关大桥出口处,指挥车辆从扬子江大道方向绕行分流。
8点左右,下关大桥上的事故车辆撤除现场,扬子江隧道恢复畅通。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为了加强快速处理隧道内突发事件的能力,经交管等多部门协调,隧道进出口处24小时停有4台消防车和2台可原地调头的清障车,随时待命。
时速之虑,从80公里/时降至60公里/时
早在扬子江隧道未通车时,南京市交管局和交警五大队相关领导对该隧道的交通情况十分挂心。与长江隧道不同,扬子江隧道设计为双管双层隧道,每管每层为单向两车道,且空间狭窄,一旦发生交通事故,极有可能导致整条通道的拥堵。
“扬子江隧道当初的设计时速为80公里/时,我们觉得在这样的通行条件下,这个速度会增加事故发生率。”交警五大队相关负责人说。但是,作为一条连接长江南北的快速通道,究竟该设定多少限速关系到老百姓出行的便利性,交管部门领导带领有关专家多次调研,驱车以不同时速通过隧道,甚至徒步查看隧道内每一段坡道、每一处转弯处等,最后向市政府提议,将扬子江隧道的限速定为60公里/时。于是,在通车的前一天,南京市政府发出通知,紧急下调扬子江隧道的限速标准。
记者在交警五大队还看到一组数据:在通车后的第一个季度,扬子江隧道日均车流量为4万辆左右,随后逐渐上升至6万辆,10月28日长江大桥公路桥封闭施工后,隧道日均车流量又上升至10万辆。
此时,交警们意识到,面对如此大的车流量,若还是60公里/时的限速,很可能会影响通畅度。经过再次调研摸底,在尽可能保障安全的情况下,交管部门将扬子江隧道的限速提升至70公里/时。与此同时,隧道内又装上了较为先进的区间测速探头,严查超速。
此外,随意变道也容易引发交通事故,在交管部门建议下,隧道内中心分道实线放弃了用油漆施划的传统做法,改用一种特制震荡带,车轮压在上面会有明显的颠簸感,以此提醒司机不要实线变道。
严格管理,一年开出7268张罚单
作为一条距长江大桥最近的过江通道,扬子江隧道分流了不少桥北的车流,为保障交通安全,隧道从开通之日起就限制大客车和货车通行,南京长江大桥公路桥封闭施工后,外地小客车也不许进入隧道。
为了管理隧道内的交通秩序,交警五大队抽调精干警力成立扬子江隧道中队,8名民警分成3批次,24小时不间断执勤。
交警五大队扬子江隧道中队民警强鹏告诉记者,长江大桥公路桥刚封闭施工那几天,不少大货车因不熟悉道路,进入扬子江隧道。那时,他们每天都能发现十多辆闯禁区的大货车及外地车,还有个别住在江北的市民不愿意等轮渡,骑着摩托车或电动自行车进入隧道,尤其是摩托车比较普遍,几乎每天,民警们都能逮到10多辆闯禁区的摩托车。
“还有一次,我在隧道里巡逻时,看到一男子在隧道内逆向步行,赶紧将他接上车,送出隧道。”强鹏说,后经了解,该男子为背包客,因不熟悉路况,他顺着导航指示无意中闯进隧道。最后,交警对他进入隧道的交通违法行为给予50元罚款。
为防止违禁车辆进入隧道,隧道中队民警特意安排警力守在隧道出口处,见有人骑车过来,或外地车、大货车打算进入隧道,便将其拦下,告知隧道禁行规定,引导其从其他允许通行的地方通行。
据了解,扬子江隧道开通一年来,交警五大队开展交通联合整治30余次,处罚各类交通违法行为7268起。隧道内发生轻微交通事故百余起,人员轻微受伤事故十多起,不过未发生一起严重交通事故。
预案准备充分,发生突发状况5分钟内赶到现场
在隧道通行之初,交管部门就对隧道周边扬子江大道、定淮门大街、浦镇大街等路网衔接段深入调研,设置各种应急预案。
“周边道路发生突发状况,我们会根据预案第一时间推测是否会影响扬子江隧道通行状况。”强鹏说。
前不久一天清晨7点许,下关大桥南向北方向发生6车追尾,交管局指挥中心得知警情后,交警五大队民警迅速判断,此事故将对扬子江隧道往下关大桥出口的车辆产生影响,进而影响隧道内通畅。
根据早已演习过多次的预案,扬子江隧道中队民警5分钟内迅速赶到隧道下关大桥出口处,指挥车辆从扬子江大道方向绕行分流。
8点左右,下关大桥上的事故车辆撤除现场,扬子江隧道恢复畅通。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为了加强快速处理隧道内突发事件的能力,经交管等多部门协调,隧道进出口处24小时停有4台消防车和2台可原地调头的清障车,随时待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