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胜吧 关注:549贴子:4,308
  • 1回复贴,共1

东亚历史的根源与现实【齐秦之争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东亚历史的根源与现实
【齐秦之争】中国古代常以太昊、少昊象征东西方文明,太昊为东方之帝,少昊为西方之帝。仿佛中国古代的太阳神,日出、日落之神。
《左传》云:“陈,太昊之虚也。”就是说陈是太昊的陨落、重生与传承。在后来的历史中,陈国公子陈完田代齐姜,其后代子孙齐湣王称东帝。同年,秦昭王称西帝。《国语》云:“嬴,伯翳之后也。”韦注:“伯翳,虞舜官,少皞之后伯益也。”就是说秦国嬴氏是少皞(少昊)的后人。如此,太昊的传人称东帝,少皞(少昊)的后人称西帝,这正与太昊是东方之帝,少昊是西方之帝的神话相应。
同时,这也说明了陈氏与嬴氏、齐国与秦国的伦理关系。“太昊之虚”是象征太昊的陨落与重生,是灵魂的传承。而“少皞之后”是肉身生的。基督说:“圣灵生的就是圣灵,肉身生的就是肉身。”这就意味着二者本质的不同,而齐秦之争的本质也本源于此,即灵肉之争。
【一边齐牧一边秦牧】《史记》云:“齐之所以为齐者,以天齐也。”齐国国体是象征神与人的伦理,而陈国公子陈完是以神谕(“观国之光”、“莫之与京”)入齐并代牧齐国及天下,是象征信仰之牧,即齐牧。
《史记》云:“伯翳为舜主畜,畜多息,故有土,赐姓嬴。”秦国国体与“为舜主畜”有关,而秦国一统天下的实质也是如牧鸟兽,是人治鸟兽社会,即秦牧。
齐牧与秦牧类似于欧洲神权与王权、基督教列国与罗马帝国。而由于齐国灭亡和秦国大统,中国社会普遍缺乏信仰,是一个几乎全部依靠人治的社会。这与欧洲罗马帝国的衰落与基督教列国的兴起形成对照。
一边齐牧一边秦牧。齐牧、秦牧可以说都是来自舜帝。正如前文所言,嬴氏是“为舜主畜”而赐姓封土,而舜帝的子孙就是陈氏,如《礼记·乐记》云:“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封帝舜之后于陈。”
遗憾的是,中国历史与现实选择了秦牧,而拒绝了齐牧,几乎完全沦落为一种世俗的人治鸟兽社会。
【中日之争】齐国分姜齐与田齐,姜齐是姜子牙开创的齐国,田齐是陈完后代田代齐姜之后的齐国。田代齐姜并非窃国,而是救赎,甚至并非人力使然,而是出于天启预定,即陈完之命运预言。正如《史记》所言:“非必事势之渐然也,盖若遵厌兆祥云。”
陈完之命运预言包含着拯救的神谕(“观国之光”、“莫之与京”),是从齐国内部、从人的精神、信念内部扭转乾坤。然而,拯救、神谕却不是人轻易可以领受的,人可以领受的是其外在形式,是诸侯等齐、百家争鸣的大和精神,即姜齐、田齐及列国诸侯的等齐和不同思想、信念的大和。
这种大和精神与秦国大一统政治形成对比,而齐秦之争或大和与大统之争也延续到后来的中日之争。可以说,中国继承了大统政治,日本继承了大和精神。
为何是日本呢?它似乎与中国古代历史并无多大关联。这其实也非人力使然,也“非必事势之渐然”,而是与神谕及古老的太阳神信仰有关……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7-01-13 23:11回复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0-10-25 13:23
    回复